綠色生活:費時周旋搞衛生 墊支人工租金 荃威法團深耕多年 谷廚餘回收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16日

【明報專訊】政府近日宣布,垃圾徵費的實施日期推遲至明年4月。減廢「火車頭」要多等一會才開出,回收配套又準備好未?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三成,當中超過一半來自家居,故此回收家居廚餘對減廢相當重要。環保署推展公屋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半年,有逾四成居民參與;另一邊廂,目前私人屋苑可自願申請智能回收箱項目,但參與屋苑不多。記者去過有份參與的荃灣荃威花園,發現回收過程雖簡單方便,申請過程和事前準備工夫卻十分繁鎖。要推動廚餘回收,除了靜待垃圾徵費來臨,還有什麼可以做?

周五早上8時多,一個中年女士提着盛載廚餘的透明膠袋,來到超級市場旁的智能回收箱,掃描「綠綠賞」會員二維碼後,桶蓋隨「嘟」一聲自動開啟。她把袋中所有廚餘倒進去,再把膠袋棄置在幾步之遙的垃圾桶,然後瀟灑轉身離去,整個回收過程不足10秒。這裏是荃威花園,少數設有廚餘回收箱的屋苑。業主立案法團秘書趙恩來引述數據指,由年初啟用至今,360多人曾使用回收箱;假設每戶定期由1人回收廚餘,參與比例約佔整體住戶一成。

批出資助額 不足預算三成

政府於2020年底透過回收基金,資助私人住宅樓宇採用智能回收箱技術,收集及回收廚餘。截至今年6月中,包括荃威花園在內的28個私人屋苑成功申請,獲資助金額介乎43萬至167萬元不等。雖然政府為計劃預留1億元,不過目前已批出的總資助金額只有2693萬元,未及預算的三成。

在政府全數資助之下,為何仍然未見私人屋苑積極參與廚餘回收?我們從居民取態,以及申請程序說起。

勤清潔防臭 提升回收意欲

記者到荃威花園觀察,剛好碰上廚餘回收箱的清潔時間。只見清潔工友為回收箱「抹身」之後,把外殼打開,仔細掃走內裏殘餘的食物渣滓。趙恩來無奈說:「香港人都幾咧啡。其實(清潔工)不去定期清潔,咁周邊呢……我不明白為何那麼大的洞口,大家都倒到周圍都係。」記者在另一個還未清潔的回收箱上,發現小量疑似倒廚餘期間遺留的污迹。很多人對廚餘回收避之則吉,正是擔心帶來衞生和臭味問題。回收箱落地數月,趙恩來說其實大眾擔心的臭味並未有出現,亦符合記者在現場的觀察。

浸大生物系教授、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所長黃煥忠專研廢物管理,他認同要大眾接受廚餘回收,解決不衛生的觀感是一大關鍵,「收廚餘最忌的一件事就是臭。做任何垃圾分類和處理,就是不要令到住戶有厭惡感。如果能夠做到這件事,住戶舉手之勞為什麼不做呢?」翻查資助計劃的規定,回收箱必須具備消毒裝置或氣味消除系統。對比普通的回收箱,黃煥忠提到現時公屋和私樓所用的智能回收箱均是密封設計,可減少氣味溢出。趙恩來則估計回收箱位置通風良好,加上居民大多遵從指示,為廚餘隔水才倒進箱內,這些都可能是防臭的做法。

擔心未來回收箱容量

不過,黃煥忠對未來家居廚餘回收仍有憂慮,所指的是回收箱容量限制。「只是給它(屋邨或屋苑)一個細缸,很容易爆滿。爆了之後,居民拿(廚餘)到來,扔不到就扔在旁邊,這個就出事了。」記者早上8時多到訪荃威花園,目測其中兩個回收箱已經半滿。清潔工每天的例行工作是在打掃過後,各換入一個空箱。環保署委託的承辦商下午來到,會把已使用的回收箱一併收走,運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處理。垃圾徵費實施後預計回收量大增,黃煥忠指各屋邨或屋苑要仔細估算所需的回收箱數量,而智能回收箱技術亦可提供大數據,有助分析趨勢。

資助計劃要求回收箱連接「綠綠賞」平台,居民可憑每天首次廚餘回收(最少100克),取得50「綠綠賞」積分。荃威花園未有像參與試驗計劃的公共屋邨,設置禮品兌換機,所以要移步至「綠在區區」的回收點才能兌換積分。然而趙恩來發現,參與回收的住戶大多出於環保,禮品對他們的吸引力或許不如公屋住戶。從控制成本的角度,黃煥忠亦認為靠禮品推動回收,始終增加營運開支,未必適合長期推行。要有效增加回收量,他說垃圾徵費是無可避免。視乎不同家庭情况,廚餘佔家居廢物的比例約為三至五成,日後若想減少徵費開支,相信不少人會從回收廚餘着手。「為什麼我們(目前)收得很少?我想與垃圾徵費可能都是有關係的。 」

申請手續繁複 嚇走有心人

垃圾徵費遲早實施,即使是環保意識不高的市民,日後在金錢誘因下有望多做回收。香港逾半人口居於私樓,現時相關居民組織或作為代表的物業管理公司可申請回收基金資助,開展家居廚餘收集工作。荃威花園是全港首批申請的屋苑之一,曾有其他屋苑代表向趙恩來查詢詳情,但了解過後紛紛打退堂鼓。他認為計劃申請手續繁複,而且要法團墊支費用,令很多屋苑卻步。

個箱要戶支持證明

荃威花園業主立案花團2021年初遞交申請,直至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廚餘回收箱才正式啟用,用了接近兩年時間。對比公共屋邨的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去年展開,「我們(荃威花園)是行先過公屋,招標早過公屋,不過公屋實行就早過我們」。申請人除了要填寫實施計劃和財政預算,還要為每一個智能回收箱,提供至少200伙參與住戶的支持證明。荃威花園申請3個回收箱,所以要收夠600個簽名,「600個其實也不少。我們這裏16幢,一幢(最多)才等於200戶」。成功申請後,業主立案法團透過招標,選定一間承辦商製作智能回收箱。趙恩來憶述當時就回收箱的設計,與環保署來回溝通的過程很費時,例如署方要求屏幕上的「大嘥鬼」必須放在右邊;最初機身字句不允許以貼紙貼上,後來才批准。

不過對比這些前期工作,更大的阻力來自財政安排。荃威花園一筆過取得約38萬元(總核准資助金額的30%)作首期撥款,以及每月900元行政費;用盡後法團要先行墊支,以繳交每月回收箱租金、聘請相關員工的薪金等。待相關部門核數後,才可以實報實銷發還款項。「計劃是非常之不吸引的,要自己屋苑磅咗水先,再問佢claim錢。作為屋苑,真的沒有誘因做這件事。」

廚餘處理設施 寧濫勿缺

荃威花園並非首次推行廚餘回收,早於2019年已參與「屋苑免費廚餘收集服務先導計劃」,當時有接近200戶響應。有別於現時的廚餘收集箱交由中央設施處理,當年屋苑在環保署資助下引入在地廚餘機,可在1星期內把廚餘變成肥料。不過,由於廚餘機的性能有限,住戶放下盛載廚餘的盒子之後,要先由屋苑聘請的工作人員揀走雜質,以免卡在機器之中,牽涉不少人力資源。為期兩年的資助計劃結束後,廚餘機亦停止運作。

中央處理較切合港需要

黃煥忠指從以往的先導計劃發現,中央處理廚餘比較切合香港實際需要。「居民不是一個專業人員,當遇到一些不好的機器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包括臭味、(堆肥)堆得不好。」現時由O.PARK1中央處理廚餘,轉化為生物氣作發電,產生的殘餘物則轉成為副產品堆肥,比較適合農業活動較少的香港社會。

提升廚餘回收量的同時,處理設施的容量是否足夠?2021年,廚餘本地循環再造量為66,100公噸(每天約181公噸),而O.PARK1和大埔污水處理廠的總處理量為每天250公噸,可見仍然供過於求。政府預期2030年代中期,香港將具備每日處理約1500公噸廚餘的能力,即現時廚餘產出量的大約一半。「如果能夠回收到50%,已經是一個相當好的數字。」黃煥忠認為未來處理設施有足夠容量應付,寧濫勿缺,「無可避免我們可能會起多了capacity(容量),但總好過沒有capacity去處理」。

展望垃圾徵費 專款專用

不論公屋或私樓,現時廚餘收集、運輸與處理全由政府出錢,長遠會否形成財政負擔?回收基金的私人屋苑資助項目最長為期4年,過後會否像上次一樣「錢停機停」?趙恩來說若非有政府資助,私人屋苑不可能為廚餘回收埋單,「你叫業主每個月拿5萬元出來處理廚餘?10個有9個都說嘥錢,因為現在倒垃圾不用錢」。黃煥忠指出,這正好解釋污者自付的概念,證明垃圾徵費的需要。「現在來說,(廚餘回收)收費是說不通的。但是如果你反而鼓勵他們做多一點,給予incentive(誘因),然後在垃圾徵費收高一點,把錢貼番入去。」政府曾經表示,垃圾徵費所得收入將會專款專用,用於加強減廢回收及相關工作之上。

香港的垃圾徵費比台灣、南韓等地落後多年,黃煥忠認為參考外地例子,下一步要討論就垃圾分類立法,「現在香港就只有一條(法例),梗係無咁有效」。台灣民眾要將垃圾分類為「資源垃圾」、「廚餘」及「一般垃圾」,各有不同的棄置位置,違者須繳交罰款。政策目的是提高回收率,避免有人以購買指定垃圾袋的金錢取代回收。黃煥忠當然不止期望靠立法,「政府一定要積極在回收和處理的配套上面做好,於是法例才有意義,否則你回收咗都無用 」。

文˙ 朱令筠

{ 圖 } 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