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科技城規劃 僅餘一點綠 太陽花田 何處容身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16日

【明報專訊】中環愛丁堡廣場近大會堂處有座展城館,原來正設「新田科技城」(面積相當於28.5個科學園,包括河套區土地)專題展覽區,是發展局6月初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之一,內裏擺放了展板介紹科技城發展,有別於以往設有公眾論壇的「公眾諮詢」,市民若要發表意見便要透過寄信、電郵和傳真。不仔細看展板的話,大概難以發現建議發展大綱圖中有個比尾指指甲還要細小的深綠色格子,以小字顯示的地方擬作「都市農場」之用,意味原本在2021年提出的7公頃農業用地似乎無疾而終。我們對比2021年和本年5月的土地用途建議,發現位於新田小磡村、有一大片向日葵花田作打卡熱點的信芯園農莊,原擬納入7公頃農業用地內,現卻在未提供解釋下變成休憩用地,於是向農莊負責人梁日信(信哥)一問究竟。信哥展示如盛開的太陽花般燦爛的笑容說:「我乜都唔知,係劍青(本土研究社成員)嚟到同我講先知。咁佢未收地,我有得做1年咪做1年囉。」

莊主笑看風雲:起樓造福人

6月至10月是向日葵盛開的花期,以往一到夏天,信芯園便充滿來打卡參觀的市民。看着黃澄澄、總是朝太陽方向轉動的向日葵,心中的希望油然而生。梁日信心滿意足地說,多年來開放農莊給市民參觀,最大的收穫便是望到一家大細來拍照的歡欣笑臉。一提到他家的向日葵,他難掩心中的自豪感,形容它們有些茁壯得像小朋友般高大,成熟時花芯脹卜卜的撐開似菠蘿包,妻子梁太喜歡把花芯摵成「笑口」成一張張太陽花笑臉,信哥說的時候彷彿是在介紹他的孩子,而他們是「信芯家族」。

訪客向日葵憶亡女

眾多探望「信芯家族」的訪客中,最令信哥難忘的是劉太。劉太的女兒靖雯約於5年前因病與世長辭,當時靖雯的表姐畫了一幅靖雯被向日葵簇擁的畫,1年後照顧靖雯的外傭到訪信芯園時覺得背景似曾相識,拍照給劉太看,劉太親身到信芯園一看,瞬間想起那幅靖雯被太陽花包圍的畫,霎時感動,更驚訝表姐從未到訪信芯園卻畫出「一模一樣的背景」,從此與信哥夫婦結下不解之緣。

劉太得知信芯園或因新田科技城發展遭收地,她無奈之餘,只盼未來信哥能覓得合適用地,重新打造這個似是「連結她和女兒」的地方。

按現時的建議發展大綱,涉及信芯園的土地工程應該於2026年展開,「如果佢要收地,我都可以做到2031年啦,如果(收地)係用來健康發展,用來起樓,我第一個舉腳贊成」。信哥語帶輕鬆地說信芯園這片涉20多個業主、面積逾20萬平方呎土地,是容易平整的農地,能很快開展工程。他認為用作建屋造福更多人自然是好,「佢擺埋我哋入去新田科技城(收地範圍)不要緊,最緊要不是給影子農民(即不積極耕作,只是等收補償金的人)利用發爛財,攞塊地扔電子廢料」。香港寸金尺土,他只擔心珍貴的土地資源沒善用。

非原居民 一直蒙在鼓裏

在本年5月23日立法會的討論文件中,原本提出作7公頃農業用途的土地部分變成休憩用地,部分變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曾任城規會副主席的資深工程師黃澤恩認為,在科技城內設農地略為奇怪,當局不再考慮保留農業用地也算合理;另外,最新建議發展的「都市農場」佔地極小,估計該土地不能耕作,只作休閒用途。

信哥直言,無論是從他的20多個地主、社區,還是政府,他未曾獲悉有關新田科技城的資訊,不禁感慨「我哋不是原居民,好多嘢都唔知,無人理我哋」。而政府正進行的「公眾參與」活動,指會舉辦巡迴展覽和向相關持份者作簡報會,根據Google map顯示,元朗區的展覽設於距離信芯園兩小時步程的元朗區綜合服務大樓;至於簡報會,信哥則直言「我哋(一般農民)不是那些持份者,無權發表意見,一直蒙在鼓裏」。

「公眾參與」成效存疑

本土研究社早前到新田實地考察,發現多數受影響的漁農戶對新田科技城的發展毫不知情,成員Brian形容現時「公眾參與」活動只是「知會式參與」,不算是意見諮詢。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陳健碩指,按不同發展項目,政府獲取意見的方法或有不同,視乎「個別工程是否重視結果,如果無法擺平不同意見,長期諮詢便不太有效」。他解釋,以往公眾諮詢時間長,「很多時候(工程)一拖就拖好耐,以往可能一拖就拖十幾年」,長遠而言不利發展。

梁日信則戲稱現階段「公眾參與」蒐集意見的方式是「投訴照收,規矩依舊」,料政府會落實新田科技城現時的發展建議,他只能見步行步,更言他早已習慣自己不被政府重視。信芯園20多萬平方呎地位處排洪渠,正是被渠務署列為水浸黑點34年的新田石湖圍,信哥笑稱自1983年居民向當局反映要改善防洪措施,但他從年輕人變成老年人,問題至今仍未改善,「有時暴雨水浸,浸到我心口位,種嘅嘢無晒」。翻查資料,新田石湖圍水浸黑點的第一階段改善工程已完成,現正規劃及設計下一階段工程,不過該規劃中的工程(工務計劃第4112CD項)為20年前已經提出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計劃,當時預計建造工程於2008年10月完工。防洪工程完成無了期、未來或遭收地,信哥早已不抱期望,只希望收地之時,能獲補償金覓新地捲土重來,「始終我大半世人都係花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都係想自力更生」。

懷念往日公眾賞花笑顏

信哥於小磡村務農半個世紀,信芯園不僅是他的經濟收入來源,更是他植根香港的家。一大片農田的後方建了幾個「方艙」,是他夫婦兩人和5名員工作息的地方,也是至少30隻流浪貓的安身之所。問及未來要搬遷的感受,他淡然道「我只係擔心我啲貓貓狗狗,同埋點安置我啲員工」,卻不擔心自身景况,笑言自己「乜都無,是N無人士」,沒有太多牽掛,只是想念往日農場開放給公眾參觀時看到的明艷笑臉。

自2022年5月27日規劃署發信指他涉違規發展休閒農場起,信芯園便沒再正式對外開放。信哥申請休閒農莊的相關牌照至今逾半年仍未成事,他擔心直至新田科技城發展完成收地,他仍未能成功申領牌照。「佢可唔可以畀個(休閒農莊)牌我重修家園,呢個機會我覺得都好微」,信哥那張原本充滿希望的臉頓時黯淡下來。在信芯園出售親手種植的農作物則屬違規,信哥的收入主要靠過年時那一兩個月賣年花,但賣年花的收入不足以為生,現時只好利用facebook開放花卉網購幫補生計,不過信哥表示歡迎市民來探望「信芯家族」。

種有機稻米贈長者

信芯園現時除了有盛放的向日葵,還有一片綠油油的稻田,種逾百日,稻米於上周開始便能收成。原來早在2012年,信哥便嘗試種植本地有機稻米,只是「那時成日水浸,開始停種」;直至近年農場不能開放予公眾參觀,「塊田擺喺度無咩用,索性種吓米送畀有需要的長者,回饋社會」。而這個回饋社會的念頭源於他小時候受到的「一飯之恩」。信哥仍清楚記得,1959年末內地鬧糧食饑荒,他與家人從中山流落到澳門,遇到一對剛煮好飯的老夫婦分食,他從此銘記於心,「無論點都要報答番人,就算對象唔係那對夫婦」。

苦等休閒農莊牌獲批

政府提出的新田科技城願景是成為創科發展樞紐,發展局回覆本報查詢指,應環境及生態局和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建議,在新田科技城的建議發展大綱圖預留了「都市農場」用地,以促進農業的持續發展。

看着信哥和他的員工在信芯園一大片農地人手播種和收割,實在難以想像這裏未來變成科技城市的模樣,始終農場內連收割的機器也沒有。問到他會否希望政府提供科技技術,協助生產,他說:「有就當然好啦,不過科技嘢咁大成本。」又指與4名男工工作1天才能收割到一畝田(約7176平方呎),以機器收割卻是以百畝田計。信哥現時只希望未來信芯園的休閒農莊牌照申請獲批,得以開放予市民參觀稻田,讓他們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至於收地則「到時先算,現在做得幾多得幾多」。

臨別時記者向信哥請教種花秘訣,他說花通人性,「你要好好心機、心情好去種,佢先會靚」,也許是信哥樂觀豁達的態度感染到他種植的太陽花,它們才能開得明麗嫵媚。

【田塘造地篇(二之一)】

文˙ 姚超雯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