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周記:冷卻地球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23日

【明報專訊】世界氣象組織宣布7月首星期是有紀錄最熱的一周,而北半球多處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對應氣候變化,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過世人似乎無法改變生活方式,於是人們自然想像:有沒有快捷兼無痛的方法為地球降溫?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近期再成熱門話題,富豪亦老早投資研究各項救地球方案。既然國際合作對抗氣候變化走入死胡同,有人出錢出力做「綠手指」(Greenfinger),不是很好麼?

地球工程即以大型工程或技術人為干涉地球環境及氣候,以應對氣候變化。地球工程主要分為兩大類:太陽輻射管理(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 SRM)及溫室氣體移除(Greenhouse Gas Removal, GGR)。前者從地球熱力根源入手;後者則透過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來降溫。地球工程研究種類繁多,但以SRM最惹討論,當中最具爭議的構思,莫過於將硫酸等噴射到平流層,將陽光反射回太空,減少抵達地球表面的熱能,令地球降溫。

這構想是源自大型火山爆發後地球往往降溫。例如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後兩年,全球平均溫度下降了0.3至0.5℃。不用火山爆發又可以為地球降溫,的確比辛苦的減排來得「快靚正」。據《衛報》去年12月一篇報道,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及公共政策教授David Keith估計,每年由100架高空飛機將200萬噸硫酸噴到平流層,可以將地球氣溫下降1℃。他稱整個計劃一年估計只需幾十億美元。

降溫捷徑?

不過,這樣人為干預氣候會有什麼後果?世人又真的能管控大自然嗎?主流學界對太陽地球工程一向謹慎,因為這些構思還未經大規模驗證,就算電腦模型顯示這樣做可以降溫,但對天氣、農業、人類健康有何影響卻是未知數;貿然實行會否形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更是一大憂慮。環保人士亦擔心,這類研究可提供藉口繼續肆無忌憚排放溫室氣體。烏得勒支大學全球可持續性治理教授Frank Biermann更認為,連對這種研究的討論也不應該,因為會令這種危險的技術「正常化」,他去年更提倡禁止太陽地球工程聯署,獲得450名專家支持。不過,諸如David Keith等支持者則認為,氣候變化已迫在眼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研究其他科學方法、大膽一博。他對《衛報》說:「裝作僅透過減排便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這是危險的狂想。」

地球工程的支持者雖然仍強調要小心進行,但有人已不耐煩。2022年12月,MIT Technology Review報道,美國初創公司Make Sunsets 4月在墨西哥發射了兩個氣象氣球。他們在氣象氣球中注入了幾克二氧化硫,並加入適量氦氣,令氣球升至平流層後爆裂,釋放出二氧化硫微粒,是首次有人將太陽地球工程其中一個最大爭議的構想付諸實行,Make Sunsets承認實驗前沒有知會任何政府或科學機構,惹來專家嘩然。

未經驗證

Make Sunsets是一間只有兩個人的小公司,該次試驗釋放的二氧化硫分量大概不足以危害環境,而氣象氣球是否上升至平流層才釋放二氧化硫亦無從稽考,但事件惹人關注的是Make Sunsets將一種未經驗證的技術付諸實行,更用來謀利。打開Make Sunsets網站,該公司以發展降溫技術救地球作招徠,聲稱其做法可為人類換取更多時間應對氣候變化。該公司出售10美元的Cooling Credit,聲稱可抵消1噸二氧化碳排放。這是如何做到的呢?該公司會以你的名義,利用氣象氣球到平流層釋放1克的二氧化硫,依其計算,1克的二氧化硫可以抵消1噸二氧化碳引起的暖化效果。

Make Sunsets放氣球的報道刊出後,不僅學界不滿,認為有關做法不負責任,墨西哥政府亦十分憤怒,今年1月發聲明指Make Sunsets在墨西哥做有關實驗時沒有諮詢政府,表示將立法禁止地球工程。這也突顯各國以至國際間未有清晰法律監管類似實驗。Make Sunsets創辦人Luke Iseman當時對《時代周刊》辯稱,非要走法律罅,因為他們的實驗根本沒有許可供申請。針對不少人批評技術的負面影響未有充足研究,Iseman則稱已沒有時間再等,希望有國家更支持其發射氣球計劃。這宗新聞似乎未有進一步發展,但預視了人為干預氣候引發的爭議將臨。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氣候科學及政策教授Katharine Ricke今年2月在《自然》撰文,以此事為例勸喻學界及政府正視地球工程。她強調,並非認為太陽地球工程是好主意,因為現時科學證據不足,地球工程對天氣以至人類的影響屬疑問;但正因為不知好壞,才要研究並制定監管規則,防止濫用。她強調,實行地球工程而不減排,仍無助扭轉氣候變化其他影響諸如海洋酸化。她亦指出,對地球工程缺乏恰當的監管治理,精英可能會控制該技術並隨意使用,無視對弱勢社群的影響。

精英操控干預氣候技術、造成災難後果,這看似科幻小說的情節,原來早在2008年已有專家預警。政治學者David G. Victor在2008年撰文促監管地球工程,避免一些國家或「綠手指」憑財力自把自為以「拯救地球」之名干預氣候——「綠手指」這名字脫胎自占士邦電影的奸角「金手指」。

目前有多少「綠手指」躍躍欲試拯救地球?英國作家Andrew Hunter Murray最近在《金融時報》撰文,探討「綠手指」干預氣候的可能。蓋茲、馬斯克、貝索斯等富豪都有資助氣候變化相關研究,蓋茲亦有資助太陽地球工程的研究。文中訪問的專家都認為,「綠手指」無視政府實行地球工程的可能不大,David Keith便強調,雖然一些太陽輻射管理(SRM)技術早已存在,但實行與否是政府決定。不過,富豪憑財力和影響力左右政府決策並不新鮮。Frank Biermann便擔心富豪會游說政府使用這種技術,然後各國爭相使用:美國可能用,就算俄羅斯也可以用,有如西部牛仔片,大家面對混亂,便胡亂出招,最終是亂上加亂。

可能的後遺症

那麼政府又對地球工程有何取態?無獨有偶,美國白宮和歐盟在6月發表的文件都提及地球工程。白宮6月應國會要求就太陽地球工程發表報告,報告列出SRM的研究目前受到限制且缺乏協調,制定一個研究計劃將有助於美國做好準備,以應對其他政府或私人機構可能進行的SRM部署。但白宮強調政府現時沒計劃改變政策,就SRM展開全面研究。不過,一些地球工程支持者已認為,白宮的報告對地球工程別具意義,網站Politico形容該份報告對有關研究提供了「有限的支持」。至於歐盟有關氣候變化的文件,雖然也強調氣候干預措施不足以實行,但表示支持國際全面評估包括SRM在內的氣候干預的風險,促進國際監管框架的討論。換句話說,這已經漸漸成為國際議程。

當面對不斷升溫的地球,我們不僅將要討論如何協調各國減排,還將要協調各國干預氣候的招數,單是想想已令人冒冷汗。專家早已預警氣候變化下,國際對水源等紛爭可能會加劇,將來又會否出現這樣的紛爭:A國出招為自己國家降溫,鄰國卻因此承受諸如氾濫或乾旱等後遺症,於是兵戎相見?

這個假設仍然算樂觀,因為我們設想地球仍有將來。

文˙林康琪

編輯•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