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霧擋毛毛雨 橡膠靴抗暴雨 鞋子防水法寶大比併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25日

【明報專訊】夏天雨水來得既急且猛,上一秒晴空萬里,下一秒大雨殺到,讓人措手不及。鞋子入水,濕腳被迫「罨」一整天,除了不舒服,還可能增加患「香港腳」風險,因此針對鞋履的防水法寶至關重要!

應付雨季,有人出動防水噴霧,有人換上防水波鞋或雨靴,務求雨中走動仍能力保雙腳不濕,哪種方法最有效?

防水噴霧 鞋如裹薄膜阻水珠滲入

新鞋到手,不少人都會為愛鞋噴上防水噴霧,免被雨水沾濕、弄髒。用防水噴霧將鞋子噴一遍,神奇的事情發生:將水倒在鞋面,水非但沒有滲入鞋內,反而在鞋面形成水珠,輕輕抖一抖,就能輕易把水珠甩開,表面回復乾爽。

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分析檢測科學課程主任陳文藝指,防水噴霧常見透過矽利康(silicone)或氟化合物( 當中以全氟化合物較常見,英文為perfluorocarbons,簡稱PFCs)達到防水效果,將噴霧噴在波鞋表面,就像裹上一層輕透的薄膜,讓水珠無法通過。矽利康具疏水特質,水較難依附在它的表面,但它缺乏疏油度,防污能力一般。而市場上最常見的全氟化合物,功能比矽利康更強,疏水又疏油,即不吸水、不吸油,可同時做到防水防污,因而廣泛應用在不同的防水產品中。

選適用材質 密閉空間莫使用

防水噴霧的防水力如何?Intertek紡織及鞋類技術經理呂晶指,「防水噴霧只能防到毛毛雨這種程度的雨量,不可以當成雨靴,踩入水窪仍會弄濕」,她續說,如果雨水下得很頻密、力度大,可能未來得及形成水珠就已滲入鞋內。另外,每隔一段時間需補噴防水塗層,有些可維持一兩星期,有些則一兩個月,摩擦愈多,塗層就愈快掉落。

曾有網民指,使用防水噴霧後原本白色的波鞋變黃,心愛的鞋子就這樣報廢了。Intertek紡織及鞋類高級技術經理趙思敏解釋,一雙鞋出廠前經過多重工序,如在布料層面,會固定顏色(dye fixing)、加入柔順劑等,「這些殘留的化學物質可能與另一種化學物質結合,產生化學反應」。陳文藝補充,亦有可能是噴霧所含的推進劑惹禍,「想順利噴出噴霧,通常會加入推進劑,它是親油性的揮發溶劑,如果波鞋表面的塗層同樣是親油性,就會容易受到影響」。以白色帆布鞋為例,白色表面可能是後期加上的塗層,這些溶劑有如油漆所用的天拿水,可將表面的白色塗層化走,顯露出底下的黃色帆布,所以才會變色。他提醒,皮鞋,尤其是已打蠟的,較易受推進劑影響,防水噴霧一般有標明適用材質,建議選擇專用噴霧。另外在使用前,可先在鞋子不顯眼處試噴,看看表面有沒有改變,確定適用才噴。

過去曾有新聞指出,有用家在室內使用防水噴霧後出現中毒徵象。陳文藝指,在密閉空間使用這些噴霧有危險,容易在空間累積過量微粒,大量吸入後或致肺炎,他強調戴上口罩與手套,並在通風地方使用,只要劑量適中,問題不大。

防水波鞋 透氣 水略及鞋面不入水

一雙標榜具防水功能的波鞋或行山鞋,外表與一般鞋子分別不大,售價卻以千元起跳,防水效果如何?陳文藝解釋,這類防水波鞋的鞋面與一般波鞋差不多,但中間有很多夾層,其中一層為防水透氣層,透過矽利康或氟化合物,達到防水透氣的效果。趙思敏補充,最常見是用PTFE(氟化合物的一種),部分易潔鑊塗層、Gore-Tex都是用這種化學物質。防水波鞋就是將這種塗層加在布料上,然後夾在各層物料中間,讓水無法穿透。陳文藝指,「你可以留意到這類鞋的鞋面雖然都會濕,但鞋內(大多時間)不會入水,加上鞋的接駁位通常會封膠作防水邊,以達到防水效果」。

網上亦有人曾實試防水行山鞋的防水效能,發現水位略及鞋面不會入水,但再踩至較深的水中,水就會慢慢流入鞋內,呂晶指,「即使標榜防水的波鞋或行山鞋,鞋舌、鞋帶、拉鏈位等仍有可能入水,其實鞋的設計、線位等需要一體過,中間沒有空隙,才能做到真正防水」。就如雨靴一樣,設計接近密封,而且是塑膠物料,能完全隔水,不過透氣度較低;而防水波鞋雖然仍有可能入水,但用布料製造,布具疏氣特質,可讓氣體出入,透氣度比雨靴優勝。

防水波鞋的防水力有多持久?趙思敏指防水塗層夾在鞋子中間,比起噴在表面的防水噴霧持久得多,但隨時間過去,防水效能亦會自然減退,而走路時的磨損亦會減低防水效力,「但就不如噴霧般易甩,通常是以年作計算,才可能出現損耗」,她建議不要經常摩擦。陳文藝亦指應避免用洗衣粉等洗鞋,這或會加快塗層剝落,清潔時只需用水冲一冲便可。

全氟化合物不環保宜避用

「早10年8年,很多建築材料、工業廣泛應用全氟化合物,但近年漸漸減少,因全氟化合物不環保。」陳文藝指,氟的化學結構很穩定,難以降解,隨着生產、使用或棄置相關產品,會慢慢積存在環境、生態鏈中,甚至擴散至人迹罕至的地方。綠色和平曾在瑞士阿爾卑斯山、智利巴塔哥尼亞高原等地,檢驗出全氟化合物。「全氟化合物帶有毒性,以我們所知,這些是一些激素的干擾劑,可能影響生殖系統。」亦有研究指出,或影響呼吸系統,甚至致癌。「近年歐美地區陸續規管全氟化合物的使用,不少企業開始尋求代替品,如蠟、矽利康等,市場正陸陸續續淘汰全氟化合物,但現時香港暫未有相關規管。」趙思敏呼籲消費者在選購防水用品時,應盡量選擇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產品,可留意產品有沒有標示「PFC-free」或「不含PFOA 、PFOS(兩者均屬全氟化合物)」等。

雨靴 橡膠較PVC耐用舒適

雨靴常見由天然橡膠或PVC塑膠製造而成,無論何種用料,防水能力都位居第一,能抵抗暴雨。「PVC雨靴價錢便宜、防水能力好,較易製作不同顏色、款式的產品,卻不太環保。」陳文藝續說,PVC本身材質較硬,需加入塑化劑增添柔軟度,惟塑化劑帶有毒性,會污染環境,甚至有致癌風險。至於天然橡膠取材自橡樹,因製作技術要求較高,價錢比起PVC雨靴貴,但其柔軟度、彈性都較好,穿上腳較舒服,而且亦相對耐用,曾有用家的橡膠靴使用超過10年!

雨靴一般分作高、中、低3種長度,鞋筒長度愈高,對腳的保護就愈強。百年橡膠靴品牌AIGLE市場部代表馮小姐指,大家選擇時除了從實用出發,還可考慮平日衣著風格。以她們的品牌為例,高筒長度至膝蓋以下,「適合走斯文優雅的路線,可修飾腿形,顯高顯瘦」,配上短褲短裙,可拉長整個人比例;而至小腿中間的中筒款式,風格隨性,無論上班或外出都適合;低筒長度到腳踝,走型格路線,男女都適合,配長短褲皆可。至於小個子的用家,「可選有踭橡膠靴,雙腿可顯得更修長」。

毋須買大一碼 配透氣長襪

試穿時,馮小姐提醒只要感覺不太貼腳就可以,「留少少空位,更為通風、透氣」,但毋須刻意買大一個尺寸,按平常尺寸選擇。穿著時亦應配上一雙透氣長襪,如棉質襪,「最好高過鞋筒少許,增加層次感,但不建議配絲襪,因其由聚酯纖維製成,較局促、不吸汗,而且又薄又滑,行走時影響舒適感」。陳文藝認為,雨靴不宜長時間穿著,透氣度較低,容易出腳汗,長時間「罨」住會產生異味,而且若鞋內濕了仍繼續行,都會較磨腳,易長水疱,「最簡單的做法,室外穿雨靴,入到室內換上普通鞋,就會較舒服」。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foodie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有得揀]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