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會的戲劇:第三屆紀錄劇場節」即將於8月中旬舉辦,今屆紀錄劇場節以「社會的戲劇」為題,主辦方一條褲製作邀請了不同華文地區的紀錄劇場工作者來港,包括內地、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地,以研討會、講座及演出等方式一同交流探討華文地區的紀錄劇場發展。一條褲製作總監胡海輝介紹和總結10年創作紀錄劇場的經歷和感想。
10年前他們剛起步,胡海輝說早前為一些大專生做就業講座,問起紀錄劇場時,30個人裏面有3、4個人表示有看過紀錄劇場。「以比例來說,都有十分之一啦。如果在10年前,提起這個名詞根本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有別於一般虛構的戲劇,紀錄劇場是一種緊扣真實社會的戲劇類型。劇團會圍繞一個社會主題或事件,如《同行尋光》是剖析社工群體,《本來沒有菜園村》講述菜園村重建事件。在選定主題創作後,創作團隊會先用約一年時間,訪問與主題相關的人員,再將訪問內容編排約2個小時的演出。演員會模仿受訪者當時的語調,重現受訪者對事件訴說過程。觀眾可以從受訪者視角感受事件的經過。
受訪者視角 訴說故事
提到創作紀錄劇場的開始,胡海輝憶起,他是在1990年代,從演藝學院同學周偉強口中聽到紀錄劇場這個概念。周偉強當時到紐約觀看了《同志少年虐殺事件》,讓他感到非常震撼,回來後與胡海輝分享。胡讀到《同志》的劇本後,對紀錄劇場這個創作形式感到很新奇,顛覆了他對戲劇的傳統印象。以前他認為戲劇是由人扮演,是虛構的;而紀錄片是真實的,很難將兩者聯繫起來。而紀錄劇場卻正正是兩者的結合,在訪問後由演員演繹真實的人,並非虛構。
胡海輝認為當時的香港舞台劇走兩個極端,主流是逃避式純粹娛樂的戲劇,與現實無關;另一個極端就是太過前衛的劇場,需要更多劇場外的解釋,難以與現實聯繫。當時他想,香港戲劇可否有其他可能,讓劇院內的戲劇與劇院外的生活有所聯繫?他認識紀錄劇場後,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取材選角的道德問題
後來胡海輝在2003、2004年第一次嘗試模仿《同志》創作自己的紀錄劇場。他以1997年秀茂坪童黨燒屍案為主題,集合了7、8個業界人士,作了2、3年的籌備,最後卻沒有成功演出。他歸納失敗的原因,首先在於事隔太長時間,秀茂坪已重建,很難再找到事件的相關人員採訪。其次是事件的性質讓人不想再次回憶。而最關鍵的原因是一個電話——他找到了燒屍案相關的一本報告文學書籍的作者,想約見訪問。當時已經有電影《三五成群》以及一些電視節目有關燒屍案相關的改編演繹,其中不乏添鹽加醋的改編。對方得知他想做相關戲劇之後,斥責「做戲劇的人不管別人感受」。這通電話結束後,胡海輝便決定放棄這一次創作。他坦言當時沒有想清楚做這齣劇的理由,是想滿足自己嘗試紀錄劇場的願望,還是真正想探討事件?第一次的經歷讓他後來再次創作紀錄劇場時,更着重道德問題。紀錄劇場牽涉的都是真實接觸過事件的人,創作時需要更加注重道德界線。
每一次紀錄劇場的創作對胡海輝而言都是新鮮的。題材不同,面對的困難也不一樣,但他每次都有個共同的煩惱,就是如何裁剪內容。每一次創作都需要前期蒐集大量資料,再作採訪。紀錄劇場需要的是受訪者個人感受和情緒等的軟性資料,每次訪問都需要1至2個小時,需訪問20人或以上。面對海量資料和採訪內容,需要取捨,亦要有適當編排讓演出有起承轉合。如何找出一個脈絡串連起全部內容,是最煩惱的問題。
經歷了第一次失敗後,胡海輝在選擇題材時會更多考慮議題是否可行。例如一些沒有特定事件的題材,如講述社工群體的《同行尋光》,編排內容比較困難。在實際選擇題材時,他會思考自己對議題的熱切程度,以及自己到底有多想問這個問題?在確認方向後,再釐清自己想問的重點,收窄範圍,便得出具體的創作主題。例如創作《本來沒有菜園村》時,他一開始是想探討重建議題。當時香港很多舊區需要重建,牽涉甚廣,是社會上值得討論的議題,卻沒有戲劇專門關注舊區重建。在確定探討重建後,再由大議題收窄至菜園村這一事件來創作。他選擇演員時,最重要的考慮是對方對議題是否有心。每一次創作紀錄劇場時,他們都會公開遴選演員。演繹角色的能力是基本要求,而有心探討題材,願意一同研究,才是錄用的關鍵。
從創作覺察媒體虛實
他表示,其實有時候創作者提出問題,完成演出後,也未必有答案,但至少經過整個創作過程後,他看得更清楚這個社會,明白更多身邊事件的真實一面。就像以前他不太察覺媒體的報道經過過濾,但是在創作《本來沒有菜園村》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了解的事件和不同新聞媒體所報道的會有不同,更加感受到媒體提供的不一定是真相,而自己往往需要小心過濾所接收的信息。
即將舉辦的「社會的戲劇:第三屆紀錄劇場節」,邀請了不同華文地區的紀錄劇場創作團體來演出與出席研討會,主要是想了解香港與其他華文地區的紀錄劇場有什麼不同。紀錄劇場源於西方國家,在1990年代才開始有華人去歐洲學習相關知識,並將其引入華文地區。來自台灣的阮劇團帶來的《FW:家的妄想》講述對家的思考,亦曾經於愛丁堡藝術節中演出。來自澳門的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將演繹《離下班還早──車衣記》,訴說澳門製衣業工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