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周記:50℃的巴黎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30日

【明報專訊】北半球近日多處極端炎熱,當升溫成常態下,城市中人如何在頻繁的熱浪中生存?我們熟悉的城市又會有什麼變化?世界不少城市早已籌劃應變,巴黎市政府去年委託了一個名為「50℃的巴黎」的委員會,研究巴黎受酷熱的威脅及作出建議,委員會今年4月發表名為《50℃的巴黎》(Paris à 50 degrés )的報告。50℃下人們可以如何在這座歷史名城中生存?

巴黎氣候協議訂下本世紀末前的升溫幅度控制在比前工業時代不超過2℃,甚至最好不超過1.5℃,但不少人已認為還相信可以達到這目標是自欺欺人,令人不及準備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法國今年5月就適應氣候變化策略展開諮詢,探討升溫對人口、經濟及地區社群的影響,當中提到的可能情况包括升溫4℃,被認為是打破禁忌。

其實就着酷熱威脅,法國不少城市已着手應對。以巴黎為例,巴黎2019年7月曾錄得紀錄高溫42.6℃。雖然跟其他南歐城市相比,巴黎今年的氣溫仍未追上,但專家普遍預計熱浪愈來愈「正常化」,巴黎50℃並不遙遠。熱浪在巴黎較其他歐洲城市致命。一個今年5月在《刺血針》發表的研究評估了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歐洲「非最佳溫度」條件下的死亡個案,發現巴黎不同年齡層的高溫相關死亡風險,在854個歐洲城市及城區是最高的。巴黎85歲以上的居民由於氣溫而導致的「額外死亡」更是其他歐洲城市的1.6倍。

巴黎較容易熱死人,因為原來建築及規劃並非針對炎熱而設。巴黎特別受熱浪影響是因為城市熱島效應再加上其歷史遺產所致。巴黎的建築物採用的物料及狹長的街道,加上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能,令巴黎的溫度較周邊地區增加8至10℃,尤其是在晚上。長此以往會徹底動搖城市的可居性。早在2003年的熱浪敲響警鐘後,巴黎市政府已開始應對氣候變化,近年亦加快綠化,並支援業主改建建築物以增加能源效益,又訂下2026年前種植170,000顆樹、2040年前將綠化地帶增加300公頃,以及加建社會房屋、改善低下層居住環境等目標。不過這些措施是否足夠?

曾擔任馬克龍顧問的工程專家Franck Lirzin去年接受《世界報》訪問,肯定巴黎政客積極對應氣候變化的態度,但指出技術上要落實不易,尤其是「如果你想保持巴黎的美感」。他稱,需要建立「氣候文化」(culture climatique),例如如何將鋅屋頂綠化。言下之意是,要維持巴黎的美感,又想巴黎宜居,在氣候變化下不能兩全。

鋅片屋頂惹爭議

巴黎的獨特城市景觀出自19世紀奧斯曼(George-Eugène Haussmann)的手筆,建築物的鋅片屋頂更是巴黎的標誌,巴黎目前近80%建築都是蓋鋅片。在19世紀,利用輕盈、耐用又便宜的鋅片蓋屋頂是嶄新技術,法國現在也對這門工藝引以為傲,鋅屋頂建造業界更力倡將這門技術代表法國申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在氣候變化下,這種屋頂卻成為爭議,原因是鋅片會吸熱,夏天更可以升至90℃,加上沒有隔熱裝置,頂層的住宅便有如桑拿,難以居住。

昔日閣樓往往是僕人居處,後來演變成窮學生住所,到現在不少發展為高檔住宅。天氣熱,開冷氣便可以吧?這對一個旨在2050年達至碳中和的城市而言卻不是那麼簡單。另外,巴黎目前近80%都是1945年前的建築,一些20世紀初的建築要改建並不容易,而且部分老建築亦受到保護。就算是一些適應氣候變化的慣常做法,加建隔熱材料、把屋頂髹上白色或裁種植物綠化,如果涉及建築物外觀,要經法國建築師協會(les Architectes des bâtiments de France, ABF)批准,以防各人各出奇謀阻擋陽光降溫之際,把巴黎弄得面目全非。

各地不少城市都開始把天台髹上白色,以反射陽光,有效減少頂層住宅室溫4至5℃,從而可以省卻能源費用。2018年起一家名為Cool Roof的企業亦開始在巴黎為建築物天台髹白色。法國建築事務所AREP的主席Raphaël Ménard便提倡這種成本較低的方法,去年在《世界報》撰文促請政府將之納入新版的城市規劃條例,規定新建築天台要髹白色,甚至交通工具頂部亦應髹白色。《50℃的巴黎》的85項應對氣候變化建議中,亦包括了白色及綠化屋頂的建議。不過,如果將巴黎所有屋頂髹上白色,這還會是巴黎嗎?

2019年《費加羅報》一篇報道引述建築師Fabien Gantois說,巴黎舊建築的用料及設計在炎熱天氣下有些優點,例如可以減少室外熱空氣接觸等,但鋅片屋頂卻是一大死穴。但怎樣改變?他說,奧斯曼設計的巴黎以整體和諧為理念,不應該用其他地方隨處可見的東西取代巴黎的獨特性,但他承認屋頂問題始終要解決。

鋅屋頂涉及的不止是美感與氣候變化的取捨,還有歷史文化傳承。鋅屋頂工藝在法國已經開始息微,因為鋅屋頂以人手製作,建造及安裝都很辛苦,近年少人入行,面臨人手短缺。針對鋅屋頂申遺,前文化部長Aurélie Filippetti批評,屋頂美觀與否不比氣候問題更優先,必須在適應氣候變化及保存文化兩者之間尋求妥協。專營鋅屋頂的業界則強調鋅屋頂耐用環保,強調業界亦在提升技術應對氣候變化,例如在屋頂內部加裝隔熱裝置。《50℃的巴黎》雖然詳細闡述了鋅屋頂的爭議,但對如何改善這些屋頂並未有定論。

城市面貌不得不變

當然,即使不把鋅屋頂髹白色或綠化,隨着天氣愈來愈熱,部分建築物的鋅片屋頂已裝上冷氣機組,也可以說甚為礙眼。如何維持巴黎美感又不熱死人,相信將繼續成為巴黎人的話題。巴黎大概不會大舉拆除鋅屋頂,但可以預視這個城市將有更多白色和綠色。這場討論也可見氣候變化下,連我們熟悉的城市面貌亦不得不改變。

無疑,跟發展中地區相比,這些討論或者顯得奢侈。發達地區還可以討論各種適應措施美觀與否,但對一些窮國,氣候變化卻是關乎生死。聯合國去年曾說,發展中國家2030年前每年需要3400億美元來適應氣候變化,但目前的資金仍遠落後此需要,而地球面臨海平面上升及極端天氣亦愈來愈脆弱。大部分國家雖然都在計劃適應,但進展非常緩慢。巴黎的屋頂相對而言是微不足道吧。

文˙林康琪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