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埋呢度先:細味屋邨情懷遊古蹟 漫步粉嶺歎日落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30日

【明報專訊】今次「去埋呢度先」的參加者是一對戀人Nat與Chris,分別是規劃師及古著店店主,一聽這個組合已令人期待與他們相見。這天他們從兩場歡送飯局之間抽出時間,由黃宇軒(Sampson)度身設計在粉嶺的半天行程,從屋邨到古蹟,再訪懷舊餐廳,邊走邊聊,日落時來到梧桐河,心滿意足地完成這日道別之旅。

簡介:《香港散步學》、《城市散步學》作者黃宇軒每次約一位即將離開這座城市的香港人,了解其性情、喜好,設計一趟旅程,做幾粒鐘朋友、情留香港半天。「我一直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到了這年代,不論是否別離,都似在跟香港進行一場漫長的告別。如果離開前,有許多地方想去埋先,一直去一直去,會否永不離開?」

行程:粉嶺站→祥華邨→馬會道迴旋處隧道→前粉嶺裁判法院→聯和墟及雅士餐廳→梧桐河

「撞中」北區 離港前的緣分/文˙ 黃宇軒

來到第七回,旅程之外,教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多月前收到查詢時,對方問,快將與伴侶一同移民,希望送一份禮物給對方,想知道「去埋呢度先」可否成為那份禮物。這想法非常甜蜜,但我一時情急,提出了這欄目的框架本來是由即將遠離香港的人親自報名。現在回想,那時實在有點不通氣,幸好後來我還是大膽提出,不若他倆同來,我設計一次旅程送給二人,而他們也一口答應了。

規劃師古著迷微妙互動

那時聯絡我的就是Nat,想送一份禮物給Chris,他們快將離港赴曼徹斯特定居。有趣是,平常我只需要摸索一個參與者的喜好、知道對方有什麼香港角落沒去過,但這次我變成了要嘗試回應兩個人的想法。電話接通,當我首次跟Nat和Chris聊起來,比想像中更有趣和具挑戰的是,他們經常半打趣地強調二人的差異。Nat的專業是規劃師,因工作關係去遍香港各處;Chris情迷vintage,在深水埗經營小店,尚有不少香港地方都未曾去過。他們表面上對許多事情的取態南轅北轍,但聽着他們的對話、看着他們的互動,感受到這種相互影響的交流很真摯。

Chris提到對新界相對陌生,我忽然想起,粉嶺是我一直想再多認識的地帶,於是提出了這目的地,他們一口答應,原來Nat也恰巧不熟粉嶺。到了旅程當天我才知道,Chris手上有張清單,列出離港前想做的事,上面就寫着粉嶺和上水,我「撞中」了。以往到粉嶺,都是急着趕車前往其他目的地如坪輋和馬屎埔,匆匆路過,從沒好好在粉嶺行走。於是這次我計劃的行程是從車站走到聯和墟,再走到梧桐河,這是一段我一直想行,但從沒完整行過的路。

因為從前在曼城留學幾年,對這城市算熟悉,早前寫過一份指南送給到訪當地的朋友,這次正好再整理,作為禮物,送給即將移居該地的Nat與Chris。

…………………………………………………………………

與老牌港式西餐廳浪漫約會/文˙曾曉玲

夏日炎炎,Nat說早帶定一套衣服,預計即使大汗淋漓,也可確保當晚結束行程後往歡送晚宴時,仍可保儀容不會失禮,沒料到Sampson甫會合就派定心丸,「連下午茶都想好了」,打算來一場舒服的冒險。

從粉嶺站出發行路到聯和墟,沿途到底是否一條悶蛋的路?走到天橋盡頭通往祥華邨,Nat笑說屋邨的透明弧形蓋頂根本擋不住烈陽,誰知拐個彎入平台,放眼看去,遊樂場旁的兩排座椅坐滿人,這裏能遮蔭兼涼爽通風,街坊果然最「知碇」。Nat想起1980年代入伙的舊屋邨如深水埗麗閣邨,都有類似開揚格局,不一定裝冷氣才宜人;Chris則掛念兒時看望公公婆婆的「牛下」(牛頭角下邨)來了。

走入奇異隧道

穿過祥華邨,我們走進一條奇異隧道,一般隧道是由一頭走到另一頭,這裏的入口處卻有個半圓形指示圖,指向6個方向及所通往的地方,看得人一頭霧水,Nat打趣說:「連我自命是『地圖王』也看不通。」原來上方是馬會道迴旋處。抱着好玩心態,迷路也快樂,Chris就留意到指示圖旁邊的凸鏡,為一行人合照留念。

在往粉嶺圍的出口步出,來到三級歷史建築——前粉嶺裁判法院,最先叫我們驚喜的,是它打開大門任遊人參觀,對比之前曾被設計學院進駐的前北九龍裁判法院那種封閉,這裏現時為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縱使當天正舉辦活動,訪客可同時自由參觀,坐坐法庭的古雅木椅、探探《毒舌大狀》拍攝的長走廊,剛看過電影的Nat亦很雀躍。

Chris少看港產片,喜愛看歷史紀錄片,「Nat會笑我看World War II in Colour」,Nat補充佩服女友旅行前都會做足功課,Chris尤其對前蘇聯事物感興趣,例如粗獷建築,又解說:「看vintage飾物,以前很多設計師都是建築師出身,設計會受建築啟發,如昔日興chunky、線條硬朗的胸針、項鏈,所以我也特別喜歡有線條感的東西。」甜蜜自嘲與Nat專長領域迥異,就是這樣「夾硬」找聯繫,與Nat出遊亦認識了更多香港的有趣地方。

聯和市場失去墟市輪廓

回到迴旋處轉一轉,不一會已來到聯和墟,「聯和市場」被保育下來,可惜如今背後建了高樓,失去墟市輪廓。路上Nat說他們愛到舊區散步,憶起當初並不知志趣相投:「我們在一起之後才知道,兩人可以在街上行好耐都唔返屋企。」下午茶時間,Sampson帶我們尋找一間港式西餐廳歇歇,來到雅士餐廳的紅白簷篷前,從低矮小木門走進去,內裏老派的浪漫優雅瞬間「收服」我們。坐下看餐牌,Chris與Nat好奇詢問年輕侍應各式特飲的「真身」:「雪裏會情人是什麼?」侍應也被難倒:「啊……我問吓先……是雜果賓治加雪糕。」「北極賓治呢?」侍應再問水吧答:「啫喱糖、七喜加雪糕。」

喝着特飲吃西多,二人談着往曼城的決定。Chris這兩年在深水埗開設Where I Was From的古著店,原打算至少經營好幾年,Nat事業發展也順利,不過自Chris的父母去年移居曼城,兩人開始思量離港的可能。Nat仍對規劃工作充滿熱誠,「香港的工作壓力大但有滿足感,新市鎮等等各種project都做過,都覺得開心,但就限制在這個城市。既然有契機,又有伴侶同去,幸運地能轉到現公司在曼徹斯特的職位,一切剛好」,想像當Chris繼續搜羅古物與它們的故事時,自己能有空間按不同題目去研究城市。Chris說:「我們希望作為global citizen(世界公民),多於是個住在香港的人,出去探索會否有比在香港更適合我們的生活方式。」實體店雖不再經營,Chris未來也會嘗試繼續營運網店,書寫關於vintage的文化歷史。

梧桐河橋上享受寧靜

談到對香港最捨不得的,Nat說是在這裏的人與關係,從事規劃超過10年,深知城市的「軟件」比硬件更重要,可是Nat看香港剩下的是美麗硬件。Chris就想:「我好掛住牛下,但回去望着新樓幻想以前的牛下,完全無法想起來。我會想,究竟香港是什麼?大家說好鍾意香港,是否記憶中的香港?是因為潮流還是真心喜歡?」Sampson寫過《香港散步學》,剛又推出新書《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他回應:「我心底裏常會質問自己,其實鍾意香港啲乜?是否純粹一個口號?」對他而言,「我愈來愈覺得『香港真係好靚』是個很active的commitment(主動投入),因為住在這裏,想跟這個地方建立關係,這有點像愛情,如果與一個人情留半天,就只看其最好一面;但如果要過人世,就會不斷想辦法去欣賞那人的好。當然這不是必要,不是一個包袱,也可把這個commitment放在別的地方」。

談「情」過後,出門到終站去,走幾分鐘到達馬適路,眼前驀地出現一片青綠高山,走近看,馬屎埔農地已被收回,圍板截然劃開地盤與綠地,比以往所有時刻都更直白地顯示「發展進行中」。循小徑走到梧桐河橋上,恰好是日落時分,河中雖有不少建築廢料,仍見鳥和魚。Nat輕歎:「這種清靜好舒服啊。」並對Chris說:「我哋第時去到英國就係咁。」他們親身視察過曼城各種住宅區後,選擇住在與市中心有些距離、較近機場的區域。很快結伴到遠方,二人回程時在車上說起初相識時各自住何文田和土瓜灣,來來回回「你送我、我送你」好多遍,這樣走着聊着就到了今天明天,總不生厭。

【我的‧私藏】

吐露港海邊吹吹風

問Nat與Chris有什麼推介,Chris先想起Snack Express的燒賣是其comfort food,Nat隨後推介深水埗維記豬潤麵,源於通宵趕工後與同事吃早餐那份充滿團隊精神的情懷。「如果要選一個地點的話,我會選吐露港海邊,因為以前住中大宿舍是人生中最自由和最無憂無慮的時候;一星期幾晚半夜從崇基踩單車去看海吹水,亦是青春回憶。」

{ 圖 } 黃宇軒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