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同行:治癌引發淋巴水腫

文章日期:2023年08月07日

【明報專訊】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癌症。因醫學發展迅速,現已有不同治療方案,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整體存活率達九成。然而後續影響如淋巴水腫往往被忽視。在香港,淋巴水腫的頭號成因是乳癌。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都會影響淋巴組織,受損的腋下淋巴結容易導致上肢淋巴水腫。研究指出術後1年發病率高達四成,而術後5年每4人更有2至3人會遇上淋巴水腫。另外,治療子宮頸癌、子宮癌及卵巢癌等手術或放射治療,亦會增加下肢淋巴水腫的風險。

晚期無法逆轉 手腳變象皮腫

淋巴水腫分為0至3期,早期水腫可以逆轉,透過抬高患肢可令水腫消失;晚期則無法逆轉,皮膚組織會纖維化,甚至變成象皮腫。除影響外觀,沉重又腫脹的手部也會令日常活動及生活變得困難,腳腫更會影響走路和平衡。而且淋巴液含豐富蛋白質,有助細菌增長,所以淋巴水腫會增加感染風險,如不好好處理會引發更多感染的併發症。

忌用患肢量血壓 避浸熱水

淋巴水腫早期在臨牀觀察與常人無異,肢體亦沒有明顯腫脹,容易令人掉以輕心。其實當上述病人在術後或放射治療後,已經會歸類為0期淋巴水腫,即有淋巴水腫的風險。因此,預防淋巴水腫的形成應該要在剛完成手術或放射治療便要開始。

初期預防階段,物理治療師會提醒病人要注意皮膚護理,使用不會產生敏感的潤膚霜,避免因乾燥或受傷導致患肢皮膚有破口,讓細菌有機可乘。避免在患肢上作注射或量度血壓,也要避免讓患肢泡浸熱水和溫泉,這些因素都會增加患肢血管壓力,令更多細胞間隙液流進淋巴組織,增加受損淋巴組織的負荷。當負荷超越可承受的臨界點,便會引發可見的淋巴水腫。另外,乘搭飛機或到高山地區時,低氣壓環境也能誘發淋巴水腫,因此治療師會建議高風險患者穿戴壓力手袖或腳套,保持患肢組織壓力。

胡亂推按淋巴有反效果

一旦出現可見的淋巴水腫,患者應該立即尋求專業協助。物理治療師會先為病人評估,如量度患肢圓周,用電子儀器量度患肢水腫指數,以制訂個人化的合適治療方案。治療淋巴水腫的國際標準為「整合性退腫治療」,包括徒手淋巴引流、繃帶治療、退腫運動、皮膚護理,以及自我護理。在第一階段——活躍期,患者需要接受密集式治療,由物理治療師提供專科治療,會有明顯消腫效果。千萬不要找坊間推淋巴、用力按摩或熱力治療,這些跟物理治療訓練過的徒手淋巴引流有大大不同,胡亂推按會有反效果。當水腫情况變穩定,便會進入第二階段——護理期,由患者做主導,學習自我護理,配合壓力衣物,防止淋巴水腫的情况反彈。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琛瑜(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