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實意:入住院舍不是被遺棄

文章日期:2023年08月14日

【明報專訊】勞碌一生,為求好好養老。當年紀漸長,身體機能慢慢衰退,照顧需求上升,長者可能需要入住院舍,接受完善的照顧服務;惟部分長者對此或有抗拒,害怕搬入院舍等於被家人遺忘,照顧者亦會擔心院舍環境及護理情况。

當長者因病送院,照顧者看見親人飽受疾病煎熬,當然十分心痛,希望他們盡快出院回家生活;但不少長者在大病出院後,體能及自理能力未能回復,需要入住院舍接受更全面照顧。陳雨生醫生退休前,是靈實白普理景林診所的家庭醫生,他年逾90歲的外父曾接受胃癌手術,胃部吸收不佳,不能大量進食,去年更因感染新冠病毒,病情嚴重需入院治理。

由於外母中風,在外父出院後,陳醫生和妻子頓時需照顧雙老,感到在家中照顧不夠到位,故想讓外父入住院舍,接受更專業護理。陳醫生物色不同的安老院舍,最終安排外父入住靈實胡平頤養院。

陳醫生外父在出院初期,仍需要用胃喉餵食,院舍主動向陳醫生建議拆除胃喉,以提升生活質素,陳醫生也有同樣想法。院舍於是在食物內加入凝固粉,護理人員在餵食時也先為他外父擺好進食姿勢,再慢慢餵食,終成功拆除胃喉。

現時有些院舍設有復康服務,有專業護理人員如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等駐院,提供復康訓練,加快長者的康復進度。以陳醫生外父為例,他曾住醫院4星期,肌肉及筋膜開始收縮,在院舍接受物理治療後,肌肉萎縮的情况改善,痛楚減輕,人也變得更開心。

靈活短住 讓照顧者喘喘氣

陳醫生欣賞院舍能夠每天為院友洗澡、抹手腳、清潔口腔,不但減低感染風險,而且維持他們的自尊。這些個人化護理有助提升長者生活質素,更有尊嚴地安老。入住院舍1個月後,陳醫生曾想接外父回家休養,豈料外父在院舍住得習慣和滿意,拒絕回家。

院舍設短期居住服務,可以靈活地讓有需要短期療養的老人入住,同時為照顧者提供喘息空間;亦避免因突然中斷照顧,令長者健康變差。

家中長者在院舍住得安全舒適,是照顧者最大期望。院舍、家人及長者三方面良好溝通,不只院舍護士了解院友的身體情况及需要,照顧者亦能了解家人入住後情况。讓長者住得開心,好好安老。

文:袁麗華(基督教靈實協會長者服務主管)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