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啟德起步 郵輪客體驗一日遊

文章日期:2023年08月20日

【明報專訊】特意從台北到高雄搭上郵輪「名勝世界壹號」來香港觀光的江芷稜,揹着背囊,沒顧得上擦掉額頭的汗,一手緊握香港旅遊發展局職員派給她的交通資訊,一手拿着手機搜尋網絡,左顧右盼,尋找直達港鐵啟德站的22R巴士,周圍一切看起來對多次來港旅遊的她是如此陌生,「我第一次搭郵輪來港……」「以前都是搭飛機,下船後一時不知道要去哪裏,還好有人主動遞資料給我」。到外地旅行,遊客看到的第一道風景總是「人」。也許不用過多的安排鋪張,讓人感到貼心的小小細節也能為「人生路不熟」的遊客帶來好印象。香港啟德郵輪碼頭要改善的只有交通配套嗎?比起高雄的郵輪碼頭又如何?

啟德段

1. 等車快過預期 張國榮展感覺新鮮

因假期短暫而未能久留的江芷稜,在香港只待上一天,準確說,只有半天。

她乘搭的郵輪上周三早上約9時到埗,過了海關入境,走到巴士站已是上午10時半,但她須在下午6時前抵達啟德郵輪碼頭登船到高雄,連往返碼頭的車程計算,只剩大約7小時觀光時間。她想去迪士尼樂園,「好像有點來不及」,乘22R巴士到啟德港鐵站大約需時10分鐘,港鐵網站顯示由啟德站轉兩次車到迪士尼最快也要44分鐘,「原本打算一整天待在迪士尼……」,她看起來有點失落,但考慮到時間緊迫,唯有改變計劃。曾是導遊的她來港至少10次,於睽違3年的新冠疫後首次舊地重遊,自忖對香港也算熟悉,一時卻沒想到該去哪裏。她剛好瞥到手上旅發局的人氣景點名單,包括要過海的太平山頂,但她基本上都去過了,便瀏覽旅發局網站看看有沒有別的推薦。

「欸!有張國榮!」看到香港文化博物館有「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她眼睛頓時亮了,「以前從來不知道有文化博物館這個地方」,可能因為展覽主題貼近台灣流行文化,而且張國榮、李小龍和金庸都是她熟知的人物,「喚醒我與香港的共同記憶」。她反而沒有太大消費意欲,「香港物價太貴了,一杯珍珠奶茶的價錢是台灣的3、4倍,而且很多商店台灣都有」。心裏琢磨行程的同時,她錯失了一班22R巴士,又得等上10分鐘,或許因為「名勝世界壹號」1856人的載客量相對「海洋光譜號」那些能載5622人的大郵輪來說不算多,候車處並沒擠滿,等車時間比她預期中要快。

2. 自由行 vs. 岸上觀光團

她行囊輕便,等一下車倒沒所謂,但的士可以直接去目的地,為什麼不搭的士呢?「有免費接駁巴士當然更好」,她不忿地提到以前因的士司機繞路,多付車資之餘,也花光身上的台幣及港幣,更錯過航班的慘痛經歷,「若非趕時間,或提着大包小包行李,也不會搭的士」。當日現場所見,與她坐同一艘船的乘客多數搭免費穿梭巴士或小巴。郵輪公司Resorts World One當日為乘客安排了岸上觀光團,用旅遊巴載他們到景點,「多數人喜歡到較遠的迪士尼樂園或海洋公園遊玩,跟團會更方便」,Resorts World One岸上遊覽助理經理Bernard說,那天約有170名乘客參加觀光團。

不過江芷稜較喜歡自由行。啟德郵輪碼頭的穿梭巴士有特定營運時間,為免錯過時間,她「壓縮行程」,看了兩小時展覽就到尖沙嘴隨便逛了逛,午飯也來不及吃,便起程回啟德郵輪碼頭,「珍妮曲奇也沒敢多買幾盒,太重了,拿回去估計手都要斷掉」。乘車到港鐵啟德站後還要步行約5分鐘才到郵輪碼頭巴士站,巴士站沒遮蔭,乘客只能在烈日下的馬路邊等車。

3. 附近缺景點 輪椅客難享受

「假如啟德郵輪碼頭有免稅店,附近多些景點逛逛也不錯」,江芷稜說,這樣行動不便的遊客也能享受岸上購物的樂趣,她慶幸自己未到高齡,不然實在無法想像如何輕輕鬆鬆逛一天。郵輪客的年齡層廣闊,不乏共享天倫之樂的一家大細,有些帶着孩子,有些推着輪椅,走到老遠的地方也是「奢侈」。「光是從地面到2樓登船,只是過安檢看房卡,一直在走路,花了我半小時」。她感嘆曾是機場的啟德郵輪碼頭的空間感,「很大但裏面空蕩蕩」,找椅子要走一段路,找餐廳也要走一段路,走着走着「看不出哪裏有餐廳」,她還是放棄了(啟德郵輪碼頭行人地圖顯示,B區北端屋頂有一間餐廳)。約晚上7時,郵輪慢慢駛離碼頭,「夜景非常美,有點捨不得」。

高雄段

落船有輕軌打卡位

經歷逾大半日船程,江芷稜終於來到高雄港碼頭,碼頭內部一片灰沉,看起來殘殘舊舊的,擺了一個資訊攤位,有職員派發地圖,外觀雖比不上香港啟德郵輪碼頭新淨漂亮,也沒有免費接駁巴士,但至少不用坐車出市區才找到出售電話卡的便利店和餐廳,碼頭旁邊還有大型賣場。毗鄰高雄港也有打卡點「駁二藝術特區」(原名高雄港第二號接駁碼頭),前身是儲放魚粉和砂糖的倉庫,2000年起改頭換面,漸漸發展成佔地約18公頃的藝術文創園區,有不少特色小店和裝置藝術進駐,「喜歡文藝的年輕人在駁二可以逛一整天」,不用趕行程,如果想去別的地方看看,坐輕軌便可以接駁地鐵跟渡船口,這點倒比啟德郵輪碼頭更「親民」。

在香港,總有各種細節催着她往前走,「紅綠燈不停『嘟嘟嘟嘟』,扶手電梯『噠噠噠噠』,香港人走路很快,問路找不着人」,逛街時也要預留回到郵輪碼頭的時間,「讓我很焦慮,沒能好好放鬆,郵輪上看到的夜景倒挺漂亮,我還解鎖了文化博物館這個景點」。她啟程前早已做好功課,知道啟德郵輪碼頭的交通情况,沒打算抱怨該處交通不便,只是覺得香港若要吸引遊客逗留,還需展現更多「獨有的一面」。

商店以外 更需有人情味

若要比較各地的郵輪碼頭,只能說沒有最方便,只有更方便,各地發展不一,很難說哪個郵輪碼頭最好,比起高雄港碼頭,江芷稜說「基隆港下船旁邊就是車站和基隆夜市」。台灣基隆港碼頭面積相對小,但就方便程度來說,「住在台北的話,只要搭台灣鐵路到基隆,一出站便是碼頭」,笑稱自己「去過的郵輪旅行多到數唔晒,有逾20年坐郵輪環遊世界經驗」的本地郵輪愛好者Heyman說。

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由2013年營運,至今10年,普遍人「純粹當它是出入境的地方」,即沒打算在此閒逛或用餐。曾於該碼頭工作3年多的Asuka說,郵輪碼頭附近沒有購物或觀光的地方,只有閒置的方艙醫院,走遠一點是正在施工的工地。Asuka說,新冠疫情冷卻,世界各地旅遊經濟復蘇,毗鄰接待遊客的郵輪碼頭有一個疫情爆發時作社區隔離設施的方艙醫院,感覺「還沒走出疫情似的」。近日引起爭議的交通配套「固然要加把勁」,遊客一下船對香港的第一觀感當然重要,但郵輪碼頭的使用者並非只有遊客。

前員工:碼頭旁有方艙 「似未走出疫情」

政府改善郵輪碼頭配套時除了要考慮遊客,還要顧及本地人、郵輪碼頭和工作人員的需要。Asuka說,「這個碼頭只有一間找換店,沒有便利店,沒有ATM,想買SIM卡也沒有」,而且找換店只在郵輪泊岸時開放,網上查不到具體營業時間,要到找換店的櫃面查閱。郵輪上提供貨幣兌換服務有限,難免要在岸上兌錢。Asuka記得有一次工作到大概晚上12時,那時有一艘過夜停泊的郵輪,有想趁休息時間外出的船員想用100元美金的現金跟他兌換港幣,「他身上連港幣1元都沒有,沒零錢搭車」,但找換店關門了,Asuka最後把僅餘的100元港幣送給他。Asuka說,假如啟德郵輪碼頭內像日本大阪港國際客運碼頭一樣,增設24小時的自動兌幣機,或許對上岸觀光的遊客和郵輪工作人員會更友善。要留住遊客,啟德郵輪碼頭不只要增設商店刺激消費,還要思考如何「更有人情味」,讓遊客能輕鬆在港玩樂。

【搞旺旅遊篇之一:郵輪】

文˙ 姚超雯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