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新世界:AI模仿人聲的新洪流

文章日期:2023年08月22日

【明報專訊】鄒:鄒健宏 蔡:蔡永中

蔡:早前古巨基開演唱會,邀請了很多年輕歌手一起演出。聽說他在演唱會上曾談到AI的問題,說很多歌手把自己的經歷寫進歌裏,這是AI無法做到的。

鄒:其實我也是古巨基粉絲,去了聽演唱會。我同意,歌曲裏的情感和故事是人類獨有,非AI可以輕易模仿生成的。不過,我也注意到演唱會台上大銀幕的布景,以及基仔宣傳單張的造型都充滿濃厚的AI味道,讓我不禁思考音樂和創新科技共存的問題。

YouTube版稅問題早期惹擔憂

蔡:你這樣說,令我腦海閃起一個似曾相識的課題——Google旗下YouTube的早期發展!當時,用戶把流行歌曲當成背景音樂拍短片,引起了唱片公司的擔憂。

鄒:蔡兄的記者觸覺果然敏銳,馬上聯想到YouTube的案例。的確,業界當時十分擔心音樂創作人的版權被侵犯。不過,最後他們協議建立一個健全的機制,現在每年為這些用戶生成的短片向音樂行業支付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版稅。今時今日,大家都認同短片創作平台沒有摧毁音樂,反而是另一支持音樂創作及提供收入的新途徑。

蔡:這證明了創新科技和音樂是可以和平共處的。但現在有些歌星擔心他們會被AI模仿的歌曲和聲音所取代。早前便有一首以Drake、The Weeknd聲音為原型的AI生成歌曲在網絡上爆紅,這其實和兩名歌手並無關係,只是AI以逼真的音質模仿及生成的作品,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鄒:是的,唱片公司還指控這首歌曲侵犯版權,要求在各媒體及平台下架。事實上,香港近日也有類似的事件,「AI尹光」爆紅網絡,惹來坊間熱話,連帶真人版尹光也爆紅,據聞他已入紙紅館申請舉辦演唱會,我覺得這是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蔡:哈哈,的確有趣。不過,我個人認為,想改變音樂產業,技術和內容都很重要。現在很多音樂版權都掌握在幾家大公司手中,空有技術而無內容無疑是死路一條,這讓音樂科技初創公司很難涉足。

創新可改變遊戲規則

鄒:我最近接觸了一家AI聲音科技初創企業,一起商討未來發展大計,其中一個有趣的點子——想像一個平台,讓每個歌手都可以創造自己的AI聲音,並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中使用自己的聲音,還可以分享版稅。

蔡:這聽起來很有趣,而且如果還能用區塊鏈記錄細節,那麼這可能顛覆現有被大公司壟斷的音樂世界。

鄒:是啊,這樣的創新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最近,Google和環球音樂就人工智能達成了協議,相信未來會建立一個正確的框架,讓AI生成的音樂得到歌手和創作人的認可。

因此,古巨基和其他歌手其實不會被AI取代。相反,音樂界如果繼續抗拒AI時代的來臨,創新科技可能會再次淹沒在規範的行為。這讓音樂初創企業相當無奈啊!●

文︰香港數碼資產學會理事鄒健宏×特約記者蔡永中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