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聆聽空間

文章日期:2023年09月29日

【明報專訊】V:

今早,樓上的鑽牆聲,一早就把我從夢中,帶回到凡間。惱怒了一下子,也得接受現實。平時習慣晚上才開始工作,因為音樂靈感只會在這個城市最安靜的時候,才肯來拜訪。我的生理時鐘已在不自覺間跟樓下的夜更阿伯共進退。

給鑽醒的我平躺在牀上,睡不着了,只能聽着樓上的噪音……咦,這個電鑽好像跟石屎牆發出幾組不同的長音,有D有F,連綿不斷,已成音階。鑽牆的節奏是另類的華爾茲,實是有趣或者是我睡眠不足。怎樣之前一直都沒有留意到這當中巧妙,有趣與否,生活在一念之中。

落筆之前,去了百老匯電影中心看一齣電影《惠子的凝視》。講述一個聽障女子惠子,在眾多門藝之中,找到拳擊,成了她的救贖。她是以手語和讀唇與別人溝通。電影靜靜的,幾乎沒有音樂,聽到的是:街聲,拳館的劈哩啪啦,還有醫院的儀器等,種種聲音都在電影中,有條不紊地呈現了……在電影的理所當然,所有聲音在惠子讀出自己日記的一幕,突然消失。霎時,我才領悟到惠子一直看到的世界,原來跟我的是多麼的不同。同是下雨天,但是她沒有水點打在冷氣機頂上的淅淅瀝瀝。到了片尾,不禁泛起了一種溫暖的感覺,我似乎感覺到,我們生活充滿的聲音都是可以欣賞的。

走出電影院,感覺不用戴上耳機聽歌,就讓這空間做一會兒DJ吧。經過駿發花園的廣場,走到繁忙的彌敦道,站在逸東酒店對面等過馬路,再穿過太平餐館的側街,經過女拔萃,遠望佑寧堂教堂,到達覺士道的兒童遊樂場,站在樹底,看風吹葉落,感覺良好,這過程,好像聽了一隻不錯的聲音專輯。

現今,當所有最動聽的曲目都已被寫下,AI衍生創作能力後出現的種種,都可以令人感覺飽和。可能最具獨創性的,就是每人聆聽空間的選擇,原來大家都是作曲家的材料。下次不妨試試吧。

回到這念,下午時分,繼續聽着樓上小樂隊的演奏聲,不禁會心微笑,原來這是一首不能跳過的歌。還不如出街吃個下午茶,等待夜晚的來臨,靈感的拜訪,再工作吧。

O

(編按:O與V每月一場隔空對話——江逸天Olivier由音樂延伸,蔡宛蓉Vanessa從生活、藝術角度回應。下周續)

文:江逸天--O,以音樂說故事的人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