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角落 傾聽時光迴轉

文章日期:2023年09月29日

【明報專訊】在串流音樂普及的今日,卻有愈來愈多人重投黑膠懷抱。將黑膠唱片從封套取出,小心翼翼放上唱盤,調整唱針輕壓坑紋上,音樂隨唱盤轉動傾瀉而出,是聽黑膠獨有的儀式感。

在油麻地榕樹頭唐樓的類比音樂主題空間「有時」,中環石板街旁的隱秘酒吧,不時現身酒店的二手市集,都是散落城中獨特的黑膠角落。「有時」主理人如是說:這裏不是私人博物館,而是分享音樂的地方,藉各年代的留聲機、唱片機,播放黑膠盛載的情感與回憶……

從油麻地美都餐室旁的樓梯爬上3樓,「有時」的門半開,逾60年歷史的德國Grundig真空管收音機,正在播放港台音樂節目。眼前一座座舊式音響器材,如由Victor Talking Machine推出、有近百年歷史的「留聲機之王」Victrola Credenza,手提留聲機Victrola 2-55,1950年代法國製唱盤Pierre Clement H4,統統不是古董擺設,而是真的可「發聲」。「以前一部機器,是讓你聽一輩子的。」主理人兼資深傳媒人龍景昌說。

百年「木櫃」只播蟲膠 聲音渾厚

「你要聽那個年代的音樂,就要用那個年代的器材」,還原不同年代的音色。1925年面世的Victrola Credenza是這裏最老的器材,外形如一個木櫃,掀起上蓋即露出唱盤。「它的音色很好,當然也有限制,但一般來說聽人聲、小型樂器如小提琴,效果很不錯。」這留聲機只能播放蟲膠唱片。蟲膠(shellac)是分佈在東南亞、印度的蟲的分泌物,它所製成的唱片較重較硬,亦容易破碎,需小心收藏,但亦更為珍貴。

龍景昌在唱盤放上蟲膠唱片,手動為留聲機上發條後,傳來沙沙「炒豆聲」,爾後流淌出渾厚人聲樂聲,重現錄音時的空間感。「它跟Hi-Fi是兩回事,你不能說它高音甜低音勁,但能感受到年代氣氛。」黑膠轉速每分鐘33 ⅓轉或45轉,蟲膠則每分鐘78轉,每面只能收錄約3分鐘長音樂,以前一首歌可能要分數隻碟才播完。由Scott Radio Laboratories研發集收音機與留聲機於一身的機器,可一連放上幾隻唱片,並且會自動換碟。

不設皇帝位 隨心坐下聽歌

每介紹一部音響器材,龍景昌都會挑出最適合的唱片,讓大家辨別不同年代音色,從古典小提琴樂曲,到白駒榮《客途秋恨》、蔡琴《癡癡的等》,再到瑪麗蓮夢露的River of No Return,隨唱片坑紋迴轉老時光。音樂全以單聲道播放,左右喇叭輸出一樣的聲音,不像立體聲般特設所謂的「皇帝位」,反而隨意坐下都能聽到好音樂。

音樂會主題 從村上春樹到媽媽

這裏每月舉辦主題音樂會,曾與聽眾欣賞穿插在村上春樹小說的爵士樂曲,從電影配樂細聽音樂塑造的時代感,或在母親節邀請聽眾帶媽媽聽歌。在黑膠愈炒愈貴的年代,無論你有無聽過黑膠、擁有過黑膠,這個發燒友都歡迎你來到,最純粹地享受音樂。

■有時 It's Time

地址:油麻地廟街63號3樓(美都餐室樓上)

IG:@itstime.hk(到訪前須預約)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玩樂擴志]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