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點部署:共享廚房蔬菜 逃離劏房 煮出健康好心情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01日

【明報專訊】生活壓力沉重,怎會有心思關顧健康?居於劏房的瑞蓮背負經濟重擔,身心也響起健康警號。她接觸到一個由社工、醫療專業組成的團隊,與專業人士及其他街坊建立起社交網絡,健康意識從中滲透蔓延。與其要街坊坐定定上課,原來先與其建立關係,生活中多加提點,健康知識更易入口。

【Case:獨居劏房戶 瑞蓮】

瑞蓮參與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下稱三房兩廳),不止是服務的受惠者,亦是食材收集小組一員,協助向西營盤街市的愛心商戶收集蔬菜,讓劏房街坊領取。

三房兩廳由醫護行者和香港明愛合辦,社醫團隊與中西南區劏房街坊一同打造舒適的「屋企」。劏房環境深深影響瑞蓮的生活習慣,如今她在另一個共享的家落實健康飲食,與其他街坊、職員聊天交流,精神健康也得到改善。

■蓮=瑞蓮 ■記=記者 ■T=營養學家楊詩韻(Tracy)

1.廁所洗菜 騎牀煮飯

瑞蓮雖知自己食得不健康,但惡劣的劏房環境使她難以改變飲食習慣。

記:你以前的煮食和飲食習慣是怎樣?

蓮:我在劏房是煮不到飯的,無廚房,並且桌子有一大部分是嵌入張牀。就算無油,啲水都會彈出來,所以煮飯時牀笠是黑色的,睡覺才換回乾淨的。無辦法,要騎住張牀煮飯。打開窗戶,外面全是垃圾。

記:環境會否令你不想煮飯?

蓮:人家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廁所是骯髒的地方。雖然自己洗乾淨,但心理非常不好。洗所有東西都在廁所洗,其實是極之不衛生。

2.一包即食麵分兩餐

劏房戶普遍面對經濟壓力,手頭緊張,膳食開支也慳住使。

記:你以前多不多買外賣?

蓮:好少,貴唔捨得,都是淥個即食麵。困難時、失業時,一包即食麵分兩餐食。

記:通常劏房家庭所面對的環境,怎樣影響生活?

T:經濟方面,他們要交租,用來買食物的費用相對減少。有時有些人會吃罐頭,單身一個人的甚至不煮,買外賣比較多,但那些始終不太健康。有時聽他們說未必買很多蔬菜,其實蔬菜很貴,相對來說他們寧願吃肉多於吃蔬菜。

蓮:我有時懶,無嘢食,隨便買個鹹蛋放進去。楊姑娘(Tracy)就說:『瑞蓮我知道你身體有三高,你不可以食咁多鹹蛋,鹹蛋無益喎。』

3.領取愛心菜 多吃鮮食

三房兩廳計劃的護士留意到瑞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於是邀請她領取街市檔販捐贈的新鮮蔬菜,以及使用「鄰里飯廳」煮食。

蓮:她說我揀咗菜之後,要返去煮,要我證明怎樣健康地吃。我煮完之後,她又說不如星期一小組聚餐,你都參加埋、煮個餸。開始慢慢熟悉了另一街坊,覺得大家啱傾,我就開始幾乎晚晚都回來煮食。

T:希望街坊收到捐贈的東西,都是我們覺得合乎健康,所以我們收蔬菜、收水果。都想他們提高健康意識,那些食物(罐頭、餅乾、公仔麵)真是放到最後最後,例如疫情時買不到才作儲備,平時都叫他們多吃鮮食。撇除食材,這裏已有冷氣,有空間,鼓勵街坊下來淥個麵都好。

4.做義工充實 聚首感窩心

瑞蓮生活壓力沉重,以致情緒低落。她在三房兩廳計劃結識好友,加上社醫團隊協助,讓心情好轉。

蓮:我住的地方迫遷,(令)我失眠又甩頭髮。人家一問我住哪裏,接着我就(眼淚)流下來。

記:你生活上這麼大壓力,也願意前來做義工幫忙。

蓮:來這裏令我減壓,時間很快過。每天在家裏睡覺,窗對住天井,一關燈就不知日頭夜晚。有時我睡在牀上十多個小時,覺得肚餓就吃幾塊餅乾或者吃麵,有時睡到腰骨痛。

記:你亦參與三房兩廳很多活動。

蓮:其實在這裏真的很窩心,又有專業的導師、社工,又有愛心甜品。所以我感覺來到這裏,學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街坊,自己的心理壓力都減輕了。

【個案睇真啲】

團隊施展軟技巧 提倡健康飲食

營養學家楊詩韻(Tracy)指出,劏房街坊要食得健康,經濟與環境因素形成很大挑戰。社福機構有時會贈送罐頭或易於存放的食物,但始終不及鮮食健康。團隊曾經討論向鄰近街市收集肉類,後來改以蔬菜代替,「想他們(劏房居民)進食多些不同種類的蔬菜,取得不同的營養素」。

劏房煮食空間欠奉,像瑞蓮需在廁所洗菜、牀邊煮麵,要清蒸或煲湯也非常困難。所以三房兩廳計劃提供「鄰里飯廳」,街坊可從雪櫃取得共享食材,或是自攜前來。經濟因素得以紓緩,實踐健康飲食的難度也減低,瑞蓮道:「雪櫃每天有菜不用買,雖然話吃到幾多吖,但這個十幾二十元、那個十幾二十元,一個月條數好襟計。」她現在是飯廳的常客,有時利用街市收回的蔬菜,加入自購的魚煲湯。「我們廣東人比較喜歡喝湯」,她強調:「我這裏不食雞精,不食味精。」

從旁讚賞鼓勵最見效

飯廳牆上貼有不少溫馨提示,瑞蓮主動介紹說:「楊姑娘(Tracy)整了一些煮食指引,叫我們要保持身體健康,少鹽少油。」Tracy笑言希望街坊看到會記得遵從,她也會親自提醒。健康知識點樣教?她透露曾經開班教授營養資訊,效果卻未如理想,「可能他們未必很關心營養,因為吃飽肚已是最基本(目標),達到就算了」。對於這群劏房街坊,她現在更傾向軟性教導,也沒刻意教授健康煮法,讓街坊自行發揮。「有時我行開行埋會說:『咦,今日真的煮少咗油,叻喎!』這樣讚賞、鼓勵他們,希望再做出多少少的改變。」不止是Tracy作為營養學家的職責,三房兩廳團隊其他成員若看到不健康的飲食,也會對街坊嘮叨一番。

置身飯廳,瑞蓮與Tracy討論電熱水煲好用與否,又向到訪的街坊介紹是日各款蔬菜。健康知識可以上課學習,不過身邊人的真誠叮嚀,或許更見成效。

同路人互相扶持 改善失眠

瑞蓮言談間經常提及種種壓力根源,坦言早前劏房租金增加,被業主逼遷,一度處於情緒低點。社會工作助理梁浩銓(Carbo)說,租金壓力佔據劏房街坊生活一大部分,當面臨迫遷,更易誘發焦慮情緒。三房兩廳希望成為街坊結交朋友,訴苦的平台,「即使這一刻未必咁快有合適地方住,但起碼有多一些人一起同行,可以一起互相扶持」。

瑞蓮在失眠最嚴重的時候,加入三房兩廳的「失眠小組」。劏房存在眾多因素損害睡眠質素,例如光線、氣味和噪音,而且由於環境狹小,大部分活動均須在牀上進行。他會代入街坊角度,設計確切可行的改善方案,「譬如街坊說,很難所有事都不在牀上做喎,咁我們就盡量,會否可以離開牀一會兒, 或者睡不着就不要坐在牀上」。在那些失眠夜,瑞蓮每天曾經睡不足兩小時,經過失眠小組及專業人士的協助,幸好現在能睡四五小時。

【以蔬菜連繫社區】

1.在街市收菜

每逢星期四,營養學家楊詩韻與街坊到訪西營盤街市,向愛心商戶收集食材。其間街坊不時與檔販閒聊,互相關心,建立社區連繫。

2.揀走壞菜

瑞蓮檢查收集回來的蔬菜,挑走其中壞掉的部分,然後運往回收。

3.影相通知街坊

Tracy為是日可供領取的蔬菜拍照,傳送至劏房街坊群組。街坊可事先了解食材種類,毋須白走一趟。

4.「飯廳」廚房煮食

「鄰里飯廳」廚具整全,共享雪櫃會存放未被領取的食材,供街坊自行用作煮食。

文˙ 朱令筠

{ 圖 } 鄧家烜、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