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建築展主場以外 多元視野 突破界限建構未來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03日

【明報專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除了Giardini及Arsenale兩大主展場外,有不少有趣展覽散佈於整個城巿。相比於主場的國家館及總策展人主理的展覽,少了民族或地域上的主題限制,更能為觀者提供另一重視野,了解未來的發展大勢。

Thus waves come in pairs

水底樂園

在前身為教堂的San Lorenzo,能看到由TBA21–Academy主理的Ocean Space。今屆與Audemars Piguet Contemporary合作舉行的Thus waves come in pairs展覽,展出Simone Fattal及藝術二人組合Petrit Halilaj & Álvaro Urbano的作品。後者創作的Lunar Ensemble for Uprising Seas(A)較為有趣,將海洋相關生物與樂器結合,並不時身穿海鷗服裝演奏,為海洋生物「發聲」。Simone Fattal的Sempre il mare, uomo libero, amerai!(B)則以法國詩人Charles Baudelaire的作品為靈感,予人身在海底感覺之餘,亦帶出全球水位上漲的現實危機。

Kengo Kuma: Onomatopoeia Architecture

建築與人對話

日文有不少疊字擬聲詞,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在Palazzo Franchetti舉行的Onomatopoeia Architecture(C),便將多個日語疊字擬聲詞借喻為建築,視之為人與素材的對話,展出約廿多個建築作品照片及模型。其中一個例子,用上港人頗有印象的日語para para,演繹成建築的Solid/Void實體和虛體空間概念,與他設計的Mont-Blanc Base Camp連線。但最搶眼的是位於展場外河邊花園的裝置(D),以日語zure zure為主題,有錯位、靈活的意思,用上鋁片製作,並以Laguna為名字向威尼斯致敬。

Venice Mapping Time

古今幽默對照

威尼斯看似永恆不變,但有不少細節其實不斷變遷。如現於Museo di Palazzo Grimani舉行的Venice Mapping Time(E),作品出自威尼斯攝影師Ugo Carmeni之手。Ugo Carmeni本身只為記錄古蹟,這些紀錄大都被視之為工具而非藝術作品。但這個Daniela Ferretti及Dario Dalla Lana聯合策展的展覽,卻視他的作品為藝術,當中着實有不少有趣幽默的捕捉(F),多張照片着眼於現代建築及當代生活與教堂古蹟之間的對比。場內50多件作品,大都來自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之間的古蹟復修過程,特別以蠟面棉紙而非普通相紙呈現,以突顯建築物的素材質感。

文:Dawn Hung

美術:謝偉豪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