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伙:下西貢海上南朗山的「指南」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18日

【明報專訊】近數十年來,人均碳排放量年年超標,日積月累,星火燎原,氣候暖化,天氣極端!為減緩氣候變化,近年各地訂立碳中和目標,我時任環境局「星星局長」時,籌劃香港力爭2050年前碳中和,港人均碳排放量亦由2014年6.2 公噸峰值,降至近年約 4.5 公噸。今年7月,我應邀成為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保育大使,藉此繼續連結更多「星星之伙」,同行氣候行動及環境保育。

護鯨梓南

九月暴雨後,我參與了保育基金在海洋公園後山的南朗山生態調查,夜與晨共兩回。首回黃昏出發,一行多人,有生態博士、爬蟲類專家等,還有因近月西貢布氏鯨事件而被追訪的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 (Compass),同行夜探南朗山。約4年前梓南加入「鯨豚擱淺行動組」,至今負責整個行動組,他希望每個屍體都可像「無言老師」留下音信,助保育海洋生態。他曾解剖時見牠們胃內積存海洋垃圾,大家日常「走塑」BYOB減少即棄塑膠,其實有助護海護鯨,同時減碳。

南朗指南

年輕的梓南不止擔任「鯨豚擱淺行動組」負責人,同時為南朗山生態調查團隊核心成員。相較於應對擱淺個案,他指南朗山生態調查屬「防患於未然」的保育方法,旨於評估山頭環境和生態價值,並指望連繫社區,結伙伴齊保育。當天由日落紅霞至天色全黑,一行人登山邊行邊左右觀察,記錄不同種類的蛙、鳥、蟲等,包括長尾的紅嘴藍鵲、金邊的土鱉。途中,梓南人如其名「指南」,指路夜探小溪,希望再探望細如小拇指的本地特別物種——盧氏小樹蛙。

滴滴之喃

南朗山只是俯瞰海洋公園及觀賞日落的打卡點?梓南指:「兩棲爬行學家兼生態保育學者劉惠寧博士在南朗山一次偶遇,聽到了盧氏小樹蛙的獨一無二『滴滴』叫聲。」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的盧氏小樹蛙,原棲地在赤鱲角、大嶼山和兩個外島,因興建赤鱲角機場,當年劉博士便參與遷地保育計劃,將盧氏小樹蛙族群遷至8個地點,但其實南朗山並非遷居點之一!這物種平常活於樹林底枯葉層,需要在不受污染、水質清澈而無魚的小水體中繁殖。由此可見,南朗山的生態環境,值得大家更珍重。

綠在島南

為了觀察盧氏小樹蛙,梓南間中播放牠們的叫聲。3至9月正值繁殖季節,雄蛙會發聲吸引女伴,更會與對手「鬥好聲」爭寵。一行人至溪邊,各自在角落靜候,梓南剛與我一起,聽到「滴滴」叫聲。其他人以為梓南又在播聲,其實是真的遇上了!星星夜空下,見遠遠華燈,細聽盧氏小樹蛙「滴滴」喃聲,感受南朗山之妙!下山時梓南說起:「日常在港島南返工,想貢獻當區保育相關工作,令社區人士珍惜南朗山的『綠水青山 金山銀山』,更可與居民和學生同行,合力構想如何更好地保育南朗山。」

保育基金及海洋公園的南朗山生態調查及復育計劃剛起步。為全面了解其生物多樣性,團隊分別在乾濕兩季,日夜上山調查。政府在推展「躍動港島南」計劃,可會考慮青年保育工作者如「指南」的社區營造綠色方向?●

文:黃錦星(前環境局長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大使)

(本版刊出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