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藝術源於生活,相信不會有人反對;但藝術「取材」生活,可能只有少數像藝術家梁美萍的人做得到——她收集頭髮,織出過百雙鞋;她收集數之不盡的茶包,構成別樹一格的裝置作品。她常常收集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生活物件,轉化成喚人嘩然的藝術創作,今次,是螞蟻和塵。
螻蟻、微塵,人自謙微不足道時就會如此自况,然而當我們看見真正的螻蟻和塵時,卻恨不得除之而後快。藝術家梁美萍早年留學美、法,每逢搬遷時整屋空無一物,所有昆蟲無所遁形,「慢慢地在生活中都會留意到,牠們(昆蟲)其實和你共處」。
從生活經驗出發,她開始留意昆蟲和蜘蛛的行為,一般而言,除非有得開餐,牠們理應移動神速。但她試過餵蜘蛛喝咖啡,蜘蛛反而會神經錯亂,織出不規則的網。當她停下來看昆蟲,昆蟲又會否停下來看着人?「牠看着你,你又看着牠,但你又不知道牠看什麼。總之牠看着你一會就走了,所以就做了這些動畫。」她創作數段黑白色和X光效果的昆蟲動畫(《微類誌》),極度像真,片段約10餘秒,放大動畫遍佈整個展覽空間的角落。
展覽空間刻意充滿「空」間感,令觀眾集中力放在平時避之則吉的昆蟲身上,真真正正跟牠們對望。假作真時真亦假,昆蟲動畫感覺是真,另一邊廂《蟻忘錄》投影濃縮工蟻短暫一生的30多分鐘紀錄片段都不是真實,只有用無數蟻屍砌成的蟻磚(《足下之地》)才真正存在於這個空間,但數量之多令人無法看清每一隻螞蟻。「你所看到的東西是真的,但是你看不清的;你看到好像是真的,但是它們是假的。」梁美萍解釋。
收集911遺留的塵
螞蟻生命短促,塵卻需要時間累積。在911事件翌年,她到事發地錄製一段約3分鐘的片段(《2002. 911》),相隔1年,曼哈頓區仍然被白濛一片塵籠罩着。梁美萍估計建築倒塌時的塵藏匿於周遭建築物,於是她也收集了當時的塵。回看那段短片,偌大建築群莫名有一個空位,但「旁邊會有小船繼續走,你看到下面有些小車繼續走」,塵反而證明那座消失的建築存在過。
那年在曼哈頓區收集到的塵,她摻和到法國教堂收集的塵,「好像你夾杏仁餅那樣」,將塵夾成磚狀兩年,即使不加膠水,塵磚亦不會散開。那座教堂每逢平安夜才開放一次,她在當地擔任駐地藝術家時,當地人讓她保管教堂鎖匙1個月,「那我就進去吸塵,吸塵的時候就發覺他們的塵因為一年只開一次,他們的塵是特別滑的」,砌出來的塵磚同樣意想不到地順滑,也想不到物質前身竟是塵。
順滑塵磚旁另有一塵磚,看起來相較粗糙,她稱是來自廟宇的灰塵,「它們的灰塵通常比較多,因為拜神的煙香比較多」,但是看來也比一般灰塵滑溜。因為灰塵來自貴州隆里古城遠山上的廟宇,以及不常對外開放的韓國海印寺,兩個地方均人煙稀少。
「這兩間寺廟和教堂,我總覺得那些塵是最純正的,和在你家裏的吸塵不同。你家裏吸塵黑黑的,會捲來捲去的,但在這幾個地方是不會有捲的塵,都是很粉的。所以我覺得最寧靜、最純正的塵,其實都是我們生存空間裏最純粹的東西,存在的物質是最純粹的。」梁美萍說。如果對應人的狀態,在寧靜之中方能返璞歸真。
■微類誌
日期:即日至11月18日(周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時間:上午10:30至晚上6:30
地點:觀塘興業街20號聯合興業工業大廈4樓奧沙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