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嬉笑怒罵的能力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20日

【明報專訊】時光飛逝,原來當年電影《光豬六壯士》(The Full Monty)上畫之時,已是20多年前(1997年)的事情。今天以電視製作形式重現屏幕,當中各個角色人物自然不再屬於可以「一脫求生」(當年電影中失業「麻甩佬」組隊跳脫衣舞,「絕地反擊」反而挽回尊嚴)的年紀,他們處於退休年齡前後,繼續細味人生,有苦有甜。

連續劇The Full Monty依舊以前工業城市Sheffield為背景,一晃20多年(而且換了好幾個首相),可是平民的生活仍然充滿挫折。跟原來的電影一樣,連續劇對當代英倫社會提出了不少批評。當中最直接的一段是,劇中人Horse嘗試爭取他的福利保障,卻受盡各種官僚主義的冷漠對待。他憤怒地批評,大意是:「我作為經歷過戴卓爾時代的人,忍不住要說一句,為何今天大家說話比當年還要刻薄?」跟電影一樣,這套劇的主題、內容都是蠻認真的,不過手法卻是嬉笑怒罵,時而天馬行空,時而貼近現實。20多年過去,低下層的生活卻看不見更多希望。於是,主角Gaz那種自作聰明,但不懷惡意的所作所為,叫人發笑,卻笑中有淚。

劇中的社會批評其實不分左中右。對歷屆政府、執政黨(基本上是輪流留下爛攤子)表示失望,這是相當明顯的。活生生的例子實在太多,要穿插於各集的劇情之中,製作人的技巧相當熟練。要觸及觀眾的痛處,並不困難,但要他們一邊感到痛楚,而同時又反思社會的荒謬,這才是最困難的地方。由於原裝電影集中於一兩個主題(去工業化、工人階級的無助、男性處境),這相對地好處理,也較易引起共鳴。轉變為連續劇之後,製作上的困難是焦點變得有點模糊,不容易引觀眾投入其中。而更大的挑戰是,今回製作人意圖「左右開弓」,既對現實表達不滿,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困境更是看不見未來,同時又不斷嘲笑社會上愈來愈嚴重的political correctness。如何在嚴肅題材的喜劇中保持一份light heartness,實屬不容易。或者也就是這個原因,當評論人拿連續劇跟原裝電影比較時,很容易會作出新不如舊的結論。

分兩日從Disney+看完8集The Full Monty,忽然想起為何本地電視台已失去創作嬉笑怒罵、嘲笑現實生活種種的劇集的能力?The Full Monty的主體是那幾個「麻甩中佬」,再加插他們身邊的一些角色,但故事怎樣發展下去,可以頗為無厘頭,但又可以觸及現實議題(例如:難民),有時不着邊際,有時又頗為貼近生活。為什麼南韓富人會像天外來客一樣突然出現,輾轉又發展出友誼?或者沒有必要深究。同樣,劇中人的婚姻問題,何去何從,也許沒有必要了解將來劇情如何銜接並發展下去。重要的是,製作人能將故事講好,嘻嘻哈哈有之,可是言之有物。

看The Full Monty的時候,其實想起《愛.回家之開心速遞》(我近年最常看的電視節目)。相信無綫的製作人大概沒有興趣將社會元素注入節目,他們玩天馬行空、「咁都得」,得心應手。但The Full Monty提醒,其實還有其他可能。

文:趙東尼

(仍愛看電視的香港人)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