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屯馬線「藝術之最」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20日

【明報專訊】你見過香港覆蓋範圍最廣的藝術系列嗎?沒有?除非你從來不乘搭港鐵。油塘站鬼馬又樸實的胖泥偶;西營盤站像照片一樣呈現老香港風情的精美浮雕;何文田站具獨特民俗色彩的蛙王、蛙后拱門作品……近在咫尺的藝術創作,每日陪伴來去匆匆的人潮。今期〈玩樂擴志〉帶大家發掘屯馬線上的藝術品,介紹當中「藝術之最」!

藝術始於生活,也能融入生活。「港鐵‧藝術」計劃與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合作,將雕塑、懸垂藝術品及馬賽克畫作等多元化藝術品,融入在逾50個港鐵車站的設計之中。

為社區度身設計 帶來喘息空間

「The purpose of art is washing the dust of daily life off our souls」,港鐵公司工程建築師鄭玨慧引用畫家畢加索的名言,希望計劃為公眾在繁囂生活中帶來喘息空間,優化車站和周邊的環境,「其實車站和社區有很大連繫,所以希望藉藝術帶來更深交流渠道」。計劃近年較多與本地藝術家合作,藝術品亦多反映車站的社區風貌特點,令公眾有歸屬感。其中於2021年全線開通的屯馬線,27個車站中有14個擺放了藝術品,當中不少別具特色、獨特有趣,同時展現該區文化和歷史,包括紅磡、土瓜灣、宋皇臺等,等待大家發掘。

最耐人尋味︰紅磡站 月台地上有寶

腕表、鞋子、帽子、錢包……怎麼紅磡站月台的椅子底下,總有他人遺留的物品?原來全部都是藝術品!大家到過紅磡站的話,可能會發現月台中間一些類似巨石的雕塑。再細心「尋寶」,還會發現有各式各樣物品散落在月台地上,這些都是香港藝術家林嵐創作的《失而復得》(圖a)。

《失而復得》共有7組較大的行李雕塑及11件散落的小物品,代表曾經被遺落的東西,就像每個人在這裏存在過的印記,正等着被認領。創作靈感源於林嵐對車站中最有興趣的地方——失物認領。當她看到堆積如山的失物時,感到很震撼,便將這些個人物品連繫到社會歷史,運用石材及可回收的二手鋁材製作雕塑,擺放在月台各處,例如設置在較明顯位置的「望夫石」行李雕塑,「盼望」着每個經過的乘客;而金屬製的小物品,則與在月台座位休息片刻的乘客對照,玩味十足。

最具歷史感︰宋皇臺站 陶藝展現宋代美學

宋皇臺站在興建時掘出古蹟,車站大堂特設展櫃展示出土文物,包括最重要的陶瓷,引人駐足欣賞。

而在月台中央的4條柱子上,有知名陶藝家黃麗貞創作的陶瓷浮雕《大地陶詞》(圖b) 雙雙成對,一對主題是四季更替的冬與春,另一對則代表朝暮。在這個歷史感濃厚的車站設計作品,當然要表現出重要的宋代歷史元素,黃麗貞選擇以當代手法呈現宋代美學,設計參考南宋畫家馬遠作品《十二水圖》及《雪圖》、北宋畫家范寬《谿山行旅圖》等,再透過多種陶瓷技巧,將堅硬陶瓷以柔和方式表現,例如代表朝暮的陶瓷浮雕,將陶瓷塑造成如水一般的波浪感覺。

最多故事︰土瓜灣站 老街坊分享「家」的物品

屯馬線為社區帶來巨大變化,城市更新與變遷對土瓜灣一班街坊來說,意味着什麼?走到土瓜灣站大堂,在連接兩邊出口的閘外通道牆壁上,放置了100張物件照片,旁邊皆附有手寫字體的描述。這組名為《家》(圖c)的作品,由本地藝術家梁美萍於2021年完成,耗時長達4年。她以家及居民的連繫為靈感,請來102個土瓜灣老街坊,分享覺得與「家」最相關的物件,並親手寫下背後的故事。具歲月痕迹的平凡物件背後,勾勒出生活點滴與深厚情感。鄭玨慧提到,相框形狀參考舊時大廈的平面圖,每個單位裏面擺放一件物件,形成一個伸延數十米的時間囊。花心思細看,還能發現在黃色背景裏隱藏了舊年代經常看到的壓花玻璃紋,考大家眼力。

文: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玩樂擴志]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