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兆輝×鄧樹榮 跨界改編《老人與海》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27日

【明報專訊】老漁夫出海80多日毫無收穫,最後他遇上一條大槍魚,奮鬥兩日兩夜將牠收服,鯊魚卻蜂擁而至,吃掉掛在船邊的魚,老漁夫只能帶着一副大魚骨回程。「就算只剩下魚骨,他也是成功。」《老人與海》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直懸在粵劇名伶阮兆輝心頭多時,如何用粵劇呈現這個西方文學經典故事?終於在借助現代劇場空間下一償宿願。

改編《老人與海》的念頭可追溯至上世紀中葉,阮兆輝那時還是電影童星,慕名下看了華裔攝影師黃宗霑拍攝的電影版《老人與海》。後來阮兆輝專注粵劇事業,曾考慮改編《老人與海》為大戲或折子戲,為什麼「不」呢?原來是考慮到人物很少,趣味或許欠奉,只好作罷。直至2019年的一個晚上,阮兆輝和戲劇巨匠鄧樹榮在上海重遇,阮兆輝無意提起改編《老人與海》的想法,鄧樹榮聽罷便決定跟他着手實行。兩人早在1990年代一同擔任市政局顧問時便結交。「究竟我們是漁夫?還是我們是一條魚?還是,既是漁夫又是魚?」鄧樹榮問道,《老人與海》最吸引他是演繹和想像的閱讀空間遼闊。但他也表示,改編最困難的地方,是如何合理而不突兀地讓《老人與海》出現在現代劇場,而且是現代劇場和粵劇同時出現。

傳統粵劇遇上現代劇場

在改編劇作《老人與他的海》裏,孫女(鄧天心飾)翻閱外公(阮兆輝飾)的遺物,發現外公愛好粵劇,曾想將《老人與海》改編成粵劇,孫女於是想像,如果外公在世,會如何以粵劇形式演出《老人與海》。這部分便由阮兆輝創作曲詞,身穿完整粵劇服裝,向觀眾演出30分鐘的粵劇獨腳戲《老人與海》。

鄧樹榮解釋,《老人與他的海》是以現代劇場框架和邏輯世界呈現,觀眾看該段粵劇演出時,不單純是看一個粵劇表演,而是透過先前的戲劇鋪排,對外公一角有所了解。與此同時,孫女透過回憶追溯家庭故事,也會引起觀眾共鳴。粵劇部分由阮兆輝自由發揮。粵劇傳統裏沒有導演,「演員就是導演本身」,也負責詮釋戲曲。「(粵劇)演員要整套學的,鑼鼓、音樂、規矩,什麼身分應該站在哪裏,全部都要懂得。」阮兆輝說,所以粵劇演員不止要熟讀劇本、演好角色,更要認識粵劇的全部。

保持神髓 注入新意義

「現代劇場其實是導演的劇場。」鄧樹榮補充,現代劇場衍生出導演這一個崗位,導演在舞台表達他詮釋的劇本,所以就算同一個劇本,不同導演就會有不同演繹。他舉例,日本和印度的傳統戲曲跟現代劇場也有差異,傳統戲劇大多有現場音樂,並且將演員表演放在首位,「它(傳統戲劇)經過了很多世代反覆加添,形成了傳統戲劇的形貌」。

故此,阮兆輝認為粵劇作為載體,強硬注入西方劇場元素只會被打破,不成粵劇。「戲曲的新是要意義上的新,不是要新的外貌。喜歡戲曲的人都不看的話,那有什麼意義?」他苦笑道,自己從不抗拒粵劇創新,廿多年前已提倡實驗粵劇,當時備受千夫所指。在不改變粵劇的形式下演繹改編劇目《老人與海》,就是他所言「意義上的新」。

倒過來鄧樹榮會否考慮在西方劇場注入粵劇元素?他認為什麼都能嘗試,歡迎任何劇場上的實驗,如若要長期移植粵劇元素到西方劇場裏,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其實還沒有真正去到創作的神髓(的話),你可能只是在玩形(貌),你去不到神(髓),因為任何藝術最終都要講神采。」

■新視野藝術節2023:《老人與他的海》

日期及時間:11月10至11日(晚上8:00);11月12日(下午3:00)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200至$460

網址:bit.ly/3rrSpRP

文:嚴嘉栢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