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藝術的毛孔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27日

【明報專訊】我的搬家行當,包括兩個望遠鏡。在香港相信除了觀星觀雀愛好者,一般人都不會擁有。第一次到日本看偶像演唱會,眼見㗎妹人手一個望遠鏡,為的就是追看在偌大會場中不停走動的心儀偶像的表情。那簡直是一場思想大爆炸!抽不中好位,與其整晚看台上米粒般小的人,何不透過望遠鏡看他們的美貌與汗水?這可是未經剪輯、能看到偶像抹汗搲痕的特別時光啊。像多了雙特異功能的眼睛,日本人,基本上都是狂熱者吧。心懷對㗎妹的敬意打算為自己裝備,起初以為又貴又難買,怎料開得一街都是的BIC CAMERA已經齊全。由平到貴,不同場館用不同型號,坐山頂調多少倍率,明亮度校幾多。狂熱。

從此習慣只要在日本看演唱會,就有一堆人發動特異眼睛技能。到第一次看舞台劇,心裏猶豫該不該帶望遠鏡;畢竟是現場的藝術表演,演員在台上看到會否不喜歡?默默在座位觀察,觀眾和演員們給出了答案:放馬過來,放大觀看吧,我正用角色生命回應你的熱切注視。

望遠鏡帶來思想大爆炸

雖說如此,直到去年開始定居會頻繁地看展覽時,才明白這個城市對望遠鏡的使用沒有下限。剛到埗後六本木的森美術館有冨樫義博展(《HUNTER×HUNTER》、《幽☆遊☆白書》的作者),全球知名加上通關大量歐美遊客湧至,不論一幅小小手稿或2米高的彩色作品都圍着幾層人,矮子如我只看到密密麻麻的頭頂。此時有個穿著軟呢西裝外套戴賊仔帽的阿伯,站在因看不到而煩躁不安的人群旁邊,很chill地拿出單筒望遠鏡。這成為我的第二場思想大爆炸。

及後每逢人多出名的大型展覽,如國立新美術館的Louvre美術館展、東京都美術館的Egon Schiele展和Matisse展,我都遇過用望遠鏡看展覽的日本人。變成圓形的視角,填滿了放大版愛神之妻Psyche粉色的豐腴胴體、Egon墨綠的睫毛倒影、Greta垂下來灰藍嘴角的坑紋。偶像在訪談中笑說過,舞台劇坐到頭一二排的人還在用望遠鏡啊,是要看毛孔嗎?對,看真迹除了質感厚度光暗,即便是富奸*的狂草線條,也能看到藝術的毛孔。

㗎妹叫追星活動做「參戰」。如何在層層人牆中不失優雅,含蓄而狂熱地將喜愛之物收入眼簾,只有身經百戰的戰士才能做到。來年東京都美術館會展出莫奈的印象派作品,我決定看看睡蓮的毛孔,祝自己武運鏗鏘。

*冨樫義博近年的《HUNTER×HUNTER》連載,常常只畫幾條線或只用對話框便是一話,好奸。但還是喜歡。富奸是粉絲對老師的愛稱。

文:Papaya Fung(東京浪人生活中的三次元宅 著有繪本touch和漫畫《地獄行》)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