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院校友 共展創作力量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03日

【明報專訊】藝術,從來無分年齡、背景。不論是18歲學生還是81歲退休專業人士,是家庭主婦還是藍領白領,只要聚首一堂,「創作」就成了他們的共通語言。

香港藝術學院校友會近日籌劃了一個以本地藝術家為主題的展覽,超過200名校友及藝術家參與,包括國際著名建築師林偉而、天文台前台長李本瀅等,展出逾300件藝術作品,涵蓋畫作、雕塑、陶瓷及裝置藝術等,並供參觀者選購,收益撥捐香港藝術學院,用作培育年輕藝術家。

香港藝術學院每年都會為應屆畢業生舉辦畢業展,但今次籌劃的The Collectible Art Fair,規模堪稱歷年之冠。「其實近10年香港出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展覽,唯獨以本地藝術家做主題的並不多。加上香港藝術學院成立了23年,在這裏畢業的校友眾多,於是校友一直很想舉辦一個較大型的展覽,讓來自不同界別或畢業年份的校友參與,再次聯繫大家。」The Collectible Art Fair策展人陳瑞琦(Shirky)說。

展品賣出收益 捐贈培育新進

除了是一次盛大的reunion,展覽背後還有更深層意義,展品賣出的收益扣除必要開支後,會全額撥捐香港藝術學院,作為培育年輕藝術家的資金,令藝壇更豐富多彩。

「校友會在今年5月公開邀請校友參與展覽後,反應非常踴躍,一個月內已收到逾200名藝術家及校友回覆有興趣。因為香港藝術學院與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辦藝術文學士課程,我們亦有邀請部分曾經在這裏教書的澳洲籍教師參展,甚至鼓勵現時在學的學生參與。這展覽對所有校友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因為大家也很想出一分力幫助母校。」Shirky說。

展出的逾300件藝術作品中,有畫作、雕塑、陶瓷、裝置藝術、攝影及錄像等多媒體類型,而且沒有規限創作主題,讓創作者自由發揮,每件作品有不同風格及故事,絕對是獨一無二。「香港藝術學院有個特色是,入讀的學生來自不同年齡層,或者是一些喜歡藝術的人,在生兒育女後來報讀,甚至是退休人士,所以這裏猶如迷你社區般,同學們是一班不同背景的人,除了創作意念五花八門,在大家身上或能領略到不同人生經驗。」Shirky笑說。

紙皮做素材 反思貧富懸殊

在芸芸藝術品中,有兩幅畫作出自天文台前台長李本瀅之手,他自小對繪畫有濃厚興趣,退休後就報讀了藝術學院的課程。他的作品最獨特之處是選用可循環紙皮作素材,拼砌出具獨特風格的作品,環保之外還有值得令人反思的潛存意義。

「他看到老人家在街巷執拾紙皮,推着大量紙皮賣的情景,但辛苦掙來的錢其實不多,他就想不如索性幫這些老人家買了吧,自此蒐集紙皮成為他藝術作品的素材。他希望透過紙皮藝術,讓大家反思現今社會貧富懸殊及平等的問題。」

學生首公開作品 可讓藏家認識

參展藝術家中也不乏藝術學院的在學學生,不少是第一次將作品展出作籌款用途。「部分校友不是全職藝術家,或是未必有畫廊代理其作品,這展覽亦是個好機會讓他們公開自己的創作,讓收藏家認識他們。如藏家對其作品有興趣的話也是個鼓勵及認同,或許能支持他們繼續走這創作之路及理念。」現場所見,不少展品在展覽剛開幕已被藏家買下,反應正面,有興趣的讀者可趁展覽未完,仔細欣賞這些未來大師的作品!

The Collectible Art Fair展覽

日期:即日至11月16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8:00

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賽馬會展廊及包氏畫廊

費用:免費入場

網址:bit.ly/4987R6q

文:黃依情

編輯:梁小玲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