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周記:內塔尼亞胡的戰爭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05日

【明報專訊】自從10月7日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動襲擊後,以色列國內不分左右都歸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漠視哈馬斯威脅,當中不乏軍政前高層。內塔尼亞胡則對加沙發動攻勢,務求殲滅哈馬斯,置平民安全於不顧,雖然敦促停火之聲不絕,內塔尼亞胡仍然堅定不移。他把加沙之戰形容成「以色列第二次獨立戰爭」,但更大可能是他視戰事為挽救政治生命的背水一戰。

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家傳戶曉的人物,不少人都以其小名Bibi稱呼他,甚至稱他為King Bibi。他分別在1996至1999年、2009至2021年出任以色列總理,雖然貪腐官司纏身,但2022年底憑極右及宗教狂熱人士支持下捲土重來,再任總理。他對極右要求順從,既削弱最高法院權力,又讓極右大肆擴充西岸的猶太殖民區,縱容猶太殖民者攻擊巴人。10月7日後,以色列不少輿論亦翻舊帳,質疑內塔尼亞胡為阻撓實現兩國方案,容許哈馬斯在加沙坐大,以免西岸的巴人自治政府有足夠實力跟以色列討價還價。有「安全先生」之稱的內塔尼亞胡為何會對加沙失策,相信將會成為以色列戰後調查重點。

要認識內塔尼亞胡,固然可以談他有關巴勒斯坦的論述及如何千方百計阻止「兩國方案」,也可談他反精英的民粹主義,但還是Hasbara最能反映他的個性及政治風格。

發揚「以式公共外交」

Hasbara是希伯來語,意即「解釋」,通常譯作「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一向是內塔尼亞胡的拿手好戲。據以色列記者費弗爾(Anshel Pfeffer)在2018年出版的內塔尼亞胡傳記Bibi: The Turbulent Life and Times of Benjamin Netanyahu(台譯本:《Bibi: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動盪歲月》,下文簡稱《動盪歲月》)稱,Hasbara這概念源於以色列開國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要在下至草根、上至白宮等不同層面對外國解釋以色列政策,為以色列辯護;但將Hasbara發揚光大的是內塔尼亞胡,亦最具爭議。

內塔尼亞胡1996年上台便要在總理辦公室增設Hasbara的專責小組。他對Hasbara的自豪,可見其2022年出版的自傳Bibi: My Story(《Bibi:我的故事》),該書有一個章節便命名為Hasbara。內塔尼亞胡1949年在特拉維夫出生,一家隨父親到美國任教而搬到美國,1967年六日戰爭之際回以色列參軍。1973年贖罪日戰爭後重返美國,並在麻省理工讀書,跟現時美國校園因為以巴爭吵不斷一樣,當時校園的阿拉伯裔和猶太裔學生亦互不相讓,內塔尼亞胡跟猶太裔同學發動宣傳戰,反擊親阿拉伯言論。他的父親也參與Hasbara,向政客游說,他教曉內塔尼亞胡一個道理:面向公眾的Hasbara要強調以色列是正義的,但針對美國政客,Hasbara要針對國家利益,游說美國政客支持以色列合乎美國利益。這對內塔尼亞胡影響深遠。

內塔尼亞胡在1984至1988年出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據《動盪歲月》,他聘請以色列學生監察傳媒報道及翻查檔案,找出阿拉伯世界領袖一些不妥當的言論,用來作為演說的素材。該書引述一名以色列前外交官說,內塔尼亞胡對聯合國的運作沒有興趣,但視每個發表演說的機會為「歷史時刻」,外交人員為了他一篇演說可能要花上數天時間反覆推敲演說中的遣詞造句,以達最佳效果。內塔尼亞胡當上總理後,聯合國亦多次成為其宣傳以色列立場的舞台,他在自傳中亦多次為其聯合國演說洋洋得意。

30年前著作值得注意

不過,這些工夫真的有助以色列嗎?《動盪歲月》不客氣指出,內塔尼亞胡咄咄逼人的Hasbara在1980年代並未有實質效果,只幫助了內塔尼亞胡國內聲望而已。當時以色列目的是要阻止以巴問題成為國際議程,但美國1980年代後期逐漸傾向跟巴人接觸,1988年12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宣布放棄恐怖手段並接受兩國方案,美國亦隨即跟巴解展開正式談判。

以色列及巴解組織的談判最終在1993年9月達成《奧斯陸協議》,在野黨領袖內塔尼亞胡亦成《奧斯陸》最主要反對者,極右對時任總理拉賓的攻擊更無所不用其極,最終拉賓在1995年被極右分子暗殺,內塔尼亞胡的角色一直引起爭議。不過,1993年還有另一值得注意的事,就是內塔尼亞胡同年4月出版的A Place Among the Nations一書。

該書把現代以巴衝突說成是猶太人1500年奮鬥歷史的延續,聲言衝突無關巴人、邊界或難民,也不止關乎以色列,其源頭是阿拉伯及穆斯林對西方的憎恨,而以色列則是西方在中東的據點。換言之,挺以色列合乎西方利益。他把以色列描繪成純粹受害者,指和平只有在阿拉伯世界承認以色列生存權才有可能。費弗爾稱,該書有如Hasbara的終極手冊,其核心思想是以色列的事業是正義的,只要適當陳述,以色列可以而且必須說服所有西方人相信這事實;事實已經擺在眼前,如果你還不同意,你便是反猶。

沉迷國外國內公關

此書雖然寫於上世紀,但細心觀察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及其對巴勒斯坦的立場,其觀點從沒變過。雖然內塔尼亞胡有時受制現實作出務實的回應,但行動仍然是教條主義。他對「兩國方案」的立場便可反映這點。《奧斯陸》的原則是和平會帶來安全,他則堅持安全優先,認為有安全才會最終有和平。他2009年公開表示支持兩國方案,但純粹是門面工夫,對於美國要求暫停擴大耶路撒冷猶太殖民區一直不退讓,聲言耶路撒冷是自古以來的首都,不容分割。內塔尼亞胡在自傳中詳細談及他如何跟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鬥法,在美國發動宣傳戰,在美國報章刊登廣告,捍衛耶路撒冷,利用耶路撒冷引起美國人對以色列的同情,令奧巴馬不再糾纏。

也許是Hasbara的成功,但更大程度上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自顧不暇,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更成內塔尼亞胡的天賜良機,巴勒斯坦漸在國際議程消失,連阿拉伯國家也跟以色列建交。內塔尼亞胡對這外交成就很得意,他認為外國老早就應該拋開巴勒斯坦,擁抱以色列的科技,現在他們終於「開竅」了。他在自傳提到,不少國家近年對以色列的科技及情報蒐集能力趨之若鶩,急欲建立關係,「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懶理巴勒斯坦傳統的政治束縛(the traditional Palestinian political straitjacket)。一些領導人最多也就是敷衍了事地念幾句必須解決以巴衝突的話,偶爾還會說兩國方案的必要性」。

內塔尼亞胡對公關的沉迷並不限於國外,在國內亦是如此。傳媒揭發內塔尼亞胡醜聞或批評內塔尼亞胡都被視為「反以色列」。費弗爾稱,內塔尼亞胡2015年連任後對傳媒的敵視變本加厲。調查報道記者Ilana Dayan有次做完一個關於總理辦公室的調查報道不久,內塔尼亞胡在一次跟記者非正式聚會時嚴肅問她:「為什麼你不調查一下我在國外所受的敬仰程度?」

「想世人忽視巴勒斯坦」夢滅

一個迷信Hasbara的政府覺得一切已經很完美,不需要改善,如果別人不相信,不是因為以色列有錯,而是解說做得不夠,或者是對方反猶。10月7日後發生的一切卻顯示內塔尼亞胡的Hasbara之失敗:姑勿論各國有多少真心關懷巴人福祉,但巴勒斯坦再次成為國際議題,再次成為動盪之源。以色列官方加強宣傳,向傳媒播放哈馬斯襲擊的血腥片段以正視聽,但他們始終不明白,就算承認襲擊如何血腥殘暴,都無法將無視平民安全的軍事行動合理化。世人對以色列的Hasbara不賣帳,內塔尼亞胡一直想世人對巴勒斯坦視而不見的美夢終究破滅。不過,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還會用多少人的性命陪葬?

文˙林康琪

編輯•孫志超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