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訪問什麼人:送給香港的七粒龍珠——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05日

【明報專訊】世界上有七粒「龍珠」散落各地,只要集齊就可以召喚神龍實現願望。賴恩慈是現代港版悟空,尋尋覓覓這七粒「龍珠」,為的是開拍港產音樂電影《4拍4家族》;而這一找,她找了八年。

始於2014年,她找到故事的第一個主角(飾King的泰迪羅賓);直到2022年,她才敲定最後一個角色(飾女兒的Anna hisbbuR)。這八年來她因着香港翻天覆地的改變,不斷修改劇本、增刪劇情,「等待」演員,她笑說:「我真係逐粒逐粒龍珠儲回來!」上月電影終於在戲院上映,她在漆黑的空氣裏,意外地發現了第七粒龍珠。

■答:賴恩慈

音樂電影《4拍4家族》導演,自中學開始醉心劇場和劇本創作。她經歷了外人眼中不幸的童年,但去到最後她自覺比很多人幸福。

■問:鄭美姿

自由記者,每次做完訪問都猶豫要不要請AI幫手抄帶,最後都決定自己抄的比較好,相信在訪問和寫稿上,人工智能仍未能取代人肉智能。

龍珠1

這裏的 最愛的 每吋都滿載記憶

她的乳名叫香香,在香港出世後一個月,被父母送返鄉下高州生活。賴恩慈是六歲那一年,(收養)她的監護人給她起的名字,「我叫監護人做阿公阿婆,他們說因為神的愛,所以愛我」。她六歲時,監護人夫婦已接近七十歲,關係又愛又疏離。她喜歡創作、念中學時沉迷寫劇本,阿公大力反對,試過把她偷偷藏起來的劇本撕爛再丟入馬桶冲走。阿公想她成為英文老師,賴恩慈遂考上浸會大學英文系念書。

大學一年級時,阿公癌症四期住院,賴恩慈偷偷申請轉到電影電視系,獲得取錄。她站在阿公病牀前,囁嚅地向他坦白,阿公說:「你堅持咗十年,我都阻止不了你。如果我有機會『打棟』行返出去,我想睇一次你的創作。」最後阿公「打橫」給送出病房,但賴恩慈一直記住這句遺言,十幾年後,她把這套戲的一部分刻上了她和他的關係,「有他們的照顧我覺得好幸福,想多謝我的監護人」。

很多人以為導演創作時把自己投射在劇中的女主角身上(飾Cat的謝安琪),但其實賴恩慈在小鼓手「被監護」的角色上得到釋放。電影有幾幕是Cat簽學校通告,在家長和監護人的選項上,圈住了監護人;小時候賴恩慈無數次看阿公簽通告,曾經幻想會不會有一天,阿公用筆圈住家長而非監護人,「最後都冇,哈哈」。她十七八歲時,首次跟已離婚的生父母見面,被遺棄多年,她曾經憤怒、怨恨,但早慧的她選擇了原諒自己的宿命,「我事前以為見返親生父母會好dramatic,但我竟然幾平靜。他們同我講對唔住,我需要的原來只是那三個字」。就如劇中的Cat,沒有太大留難就原諒了拋棄她母女的父親King,「人愈大愈容易和解,因為反正再做什麼,都不能補救過去」。

關於家庭、關於監護人,不尋常的童年,是賴恩慈的第一顆龍珠。

龍珠2、龍珠3

節奏縱被干擾 和弦繼續高調

她跟泰迪羅賓相識於2010年,當時她導演首部劇情短片《1+1》,內容取材自菜園村被遷拆,主題也是關於家。此片獲鮮浪潮國際短片展最佳電影及IFVA公開組金獎,而Teddy是評審。兩人漸漸熟絡,前輩介紹她認識很多香港的音樂人,大大刺激和開拓了她的靈感。

2014年雨傘運動是藥引,令她冒起了更多想探討的題材,包括generation、溝通、聲音、記憶,遺忘,「這是套戲的核心和初心」。她常常去前輩的studio度蹺,「我度到塞住咗,留在Teddy的studio發呆,看他跟不同人夾band。原來他的band友二十歲、四十歲、八十歲都有!」這些畫面演化成電影的骨幹,「原來香港這個家係要有不同聲音、有四代人,大家要溝通」。這是音樂給她的啟發,所以她堅持這必須是一齣關於夾band、關於家的音樂電影。

反而是Teddy不斷澆冷水,他說:「香港巿場唔啱!」說完又再補一句:「你估我唔想(拍)咩!」原來他也好想拍,但他不敢拍。賴恩慈促狹地笑:「所以我更加要堅持,我有個名叫賴堅持。」

有了Teddy作為音樂電影的監製和膽,她就集郵第三顆龍珠,那是謝安琪。「我個心一早想請Kay做阿Cat的角色。一來她是媽媽,二來她由獨立歌手走過來。」最重要的是,兩人識於微時,「我和Kay不是好熟,但我覺得……我倆知道大家很原初的那個自己」。早於2006年,賴恩慈20歲,Kay剛脫下牙箍出道,兩人一同演出過舞台劇《歌神英雄傳》。

其間Teddy作為監製,也提議過不同的女歌手人選,但她已經心有所屬。不過真正把劇本交給Kay邀請她演出,其實是很多年之後的事,「Kay說她很想做,拍音樂電影原來也是歌手的夢想」。

龍珠4 霓虹燈在閃耀

這是一顆浪漫的龍珠,是她默默等待他成長的故事。

電影中的小鼓手陳諾霆,是Teddy band友的孫兒,父親是香港知名的結他樂手。賴恩慈說,Teddy一直認識這個小朋友,「但一直沒告訴我!猜他不想用人唯親,也不想隨便確認他是個打鼓天才」。直到諾霆五歲幾時,在紅館替古巨基演唱會打了一段鼓的獨奏,驚為天人,Teddy才將這塊璞玉介紹給賴恩慈。

但劇本中的小鼓手設定是八歲,那時候諾霆剛滿六歲,「這個角色要carry好多情感,六歲做不到。我真係要等佢長大,除非中途找到一個適合的人選」。人選一直沒有出現,賴恩慈默默等候諾霆長大。最後他九歲幾了,電影也蓄勢待發了,兩條平行線終於相遇。她在開拍前連續兩個月,每星期獨自帶他上街,逛公園、食麥當勞,一齊睇鼓佬打鼓的YouTube片,建立屬於導演和小演員的感情。

有一場「打大佬」的戲,需要小鼓手放聲大哭。諾霆一直說:「我唔會喊㗎,做乜要喊,我唔會喊的。」原來他從小到大都很少哭,賴恩慈絞盡腦汁跟他做戲劇練習,剝洋葱那樣去解構角色的心理狀况。當日她和諾霆在小房間培養情緒,外面的Kay、Teddy、阿妹、收音師、攝影師等,全部豎起耳仔聆聽房內異動。賴恩慈說:「那我要罵你啦?」諾霆說好。她把Cat的內心感受用罵的傾吐出來,諾霆卻說:「(情緒)嚟緊嚟緊,但你要再鬧勁啲先得!」

她說:「我再鬧,一見他感情快要上來了,立即推門衝出去,全世界ready。」她說這一幕的情感爆發是流星,一閃即逝,不能有半分差池。完場後眾人激動繃緊依然,只敢輕力拍掌,她則靜靜陪他坐着,「我要幫他做返角色抽離」。賴恩慈擔心了一日,晚上她致電其父,得到這個答案,「阿仔話原來喊吓都幾好,幾爽」。

龍珠5 毋忘你即使渺小

飾妹妹樂弦的hisbbuR,是最後埋班的角色。賴恩慈一直堅持要找一個彈bass的女生飾演,但彈bass女生太少,彈結他的反而多,Teddy多次勸她轉做結他手吧,「但彈bass的音調,跟這個角色的人設才奏合!」最後,她認識了十八歲的她。

她的名字是rubbish倒轉而來,在浸大念電影配樂,彈bass,獨立唱作人,香港土生土長,堅持不拍戲。「開始時是她的老師介紹她的歌,放在電影裏。一聽首歌我已很受觸動,誰料我見埋這個女仔之後,我完全放不下,這個角色一定要由她演,但她好決斷的拒絕我。」賴恩慈唯有繼續請其他人試鏡,可是……「當你覺得搵到最愛時,其他人完全看不上眼啊」。

她變身小fans追蹤其Ig,不時dm少女表面聊天實則游說,三年之後,少女終於答應飾演此角。記者找到少女Ig其中一個帖文,她這樣寫:「因為拒絕唔好意思同埋都覺得同導演認識3年,人一世物一世……」

2022年初,她心目中所有最好的人選,終於全部落實了。

龍珠6 香港很美

2023年初,因為團隊有人中招,已不斷停工十四日又七日。直到這一天,人腳整齊,但天公不造美,天空不藍、霧雨霏霏,獅子山看不清楚,萬家燈火糊成一團。「我同自己講,無論天氣係點,都是香港來的。反正現在的香港也不是陽光普照,就讓我們一齊拍下這刻的香港吧。」

全部演員台前幕後集合飛鵝山,戴住口罩,北風勁吹,雨點沒有停過,見證這個舞台由零搭起。代表着四代人的四個角色,在入夜之後,站立在飛鵝山的舞台上夾band,上演整齣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

這裏的 最愛的 每吋都滿載記憶

熱鬧的 夜靜的 造就萬個心裏軌迹

我眼中只得你 會緊記

……

腦裏會有位置

這裏會有門匙 如潛台詞

如回憶都失去了 毋忘你即使渺小

節奏縱被干擾 和弦繼續高調

……

霓虹燈在閃耀 遊彌敦道美妙

屯元天渡天曉 到油尖旺通宵

細看每一朝 細聽每一調

去哪裏 仍記住笑 道理是最巧妙

劇終,銀幕上出現這一句:香港很美。

龍珠7

去哪裏 仍記住笑 道理是最巧妙

電影上月19號上映,但票房很差,累積票房只收九十幾萬。優先場遇上八號風球、上映正值重陽長假,近五十萬市民外遊。由於第一周票房不佳,電影隨即被大大cut場,如今只剩下天地場。但賴恩慈依然早場謝票,尾場又謝票,即使有一次全場只得兩個觀眾。

「我好想知道每個觀眾點諗,其實我不是明星,謝票不會谷到票房。但我好鍾意大家互不相識的人,因為套戲而聚在一起傾偈。我好珍惜,因為香港已再沒有這些公共空間了。」因為這些的「相聚一刻」,為賴恩慈集齊最後一粒龍珠。

有一個時刻是這樣的:她站在銀幕前,有位觀眾舉手說:「好多謝你。我看到這齣戲,是寫畀我們選擇留低的人的。」全場靜默半晌,另一位觀眾說:「噢……我睇完覺得你是寫畀我的,我快將離開香港了。」然後兩個觀眾對望,頷首。

另一個時刻是這樣的:百老匯完場,她走到場外跟觀眾交流。她認得其中一位身型高大的政治學者馬嶽教授,「他忍住沒哭,但也講唔到嘢……」終於馬嶽很艱難地開口說道:「我突然realize,香港就是那個早發性腦退化的病人(電影中的Cat)。大家都好努力的,想去保留一些終將逝去的記憶。」

賴恩慈說,他直接說中了她心底深處,「我聽到後即哭了出來,這個moment我永遠地記住了」。

文˙鄭美姿

圖˙馮凱鍵

編輯•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