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發展局選擇性解讀國策:新田科技城新規劃破壞香港濕地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12日

【明報專訊】這篇文章悶得不可再悶,說的話人家聽也不想聽,不過心中鍾愛的香港自然面對嚴重傷害,不得不寫。

近日新聞報道發展局長在發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時的發言,令人對香港濕地的前景焦慮不安,其一是說「保育需要撇除『一換一』思維,應該着重『補質』而非『補量』」,等於特區取消行之多年的濕地「零淨損失」的成文政策和既定政策(註1),其二是稱「《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稱《北都策略》)只提供初步框架及願景,尚未經具體研究,『入面數字其實唔係一個承諾』」,把《北都策略》描述的3個濕地保育公園連同面積數字全部架空。

發展局的意圖十分清楚,鋪路讓《北都策略》下的「新田科技城」項目入侵和佔用位於香港西北部的廣闊濕地,這些濕地是東亞候鳥遷徙的重要補給站,具有國際級重要生態價值,鹵莽毁掉令人扼腕嘆息。

2021年最初宣布的新田科技城規劃符合國策,既支撐科技創新,也尊重自然生態保育。

原本新田科技城規劃符合國策

當年施政報告講述的新田科技城(包含河套港深創科園87公頃在內)面積約240公頃(註2),規劃範圍小心安置在新田和三寶樹具有重要生態價值濕地以南和以東的地方,也保留了這片濕地與上游蠔殼圍濕地的生態走廊。對於政府進入重視生態和配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關心生態保育的人們都擊節讚賞。

香港社會少有注意:過去十多年,國家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進入了新時代,樹立了「生態文明建設」觀念, 2018年寫入憲法,十四五規劃列為發展目標之一,甚至排在「民生福祉」之前,國家徹底揚棄過去只講經濟而損害自然的粗放型發展,代之以「高質量發展」,二十大確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要方面。今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註3),因此在新時代講「發展」,必須「高品質」,而且必須以「高品質生態」為基礎,只顧經濟是不合格的。

在保護生態尤其是濕地方面國家非常進取,2018年為了保護濱海濕地,除了黨政軍三方共同批准的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國省市不得圍填海(濕地包括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註4),2021年底通過濕地保護法(註5),十四五規劃第三十七篇明確全面保護自然岸線,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粵港澳大灣區列為重點地區之一。

現有的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連同《北都策略》內的南生圍、三寶樹和蠔殼圍3個擬建濕地保育公園,都納入整治修復的範圍,2021年《北都策略》列明建立三個濕地保育公園,面積合共一千二百多公頃,配合十四五規劃和國家保護濱海濕地的政策,以及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因此非常符合國策。

2021年的《北都策略》和新田科技城的規劃,是近年香港政府施政的進步傑作!

2023年變異:

偷天換日 破壞濕地 製造災害

非常不幸,保育人士開心得太早,2023年生態保育出現了斷崖式倒退,濕地面臨重大威脅。

在沒有向公眾公布的情况下,5月18日發展局靜悄悄地在立法會文件展示「新田科技城」的更新規劃圖,聲稱面積升至627公頃,但是發生「偷天換日」的巨大變異,原本的「新田科技城」變身「新田市中心」(見圖),科技創新帽子消失,代之以一個全新的所謂「創新科技園區」,劃在原址以北的大片濕地裏,連同河套港深創科園合共300公頃,十分奇怪,濕地裏的「創新科技園區」只有名字,地圖一片空白,沒有任何規劃內容。

套用香港社會的常用語言:「新田科技城」一下子蛻變成新版的數碼港,借科技之名「過橋」,在新田搞出一個「市中心」,地產項目味道漸濃,真正的「科技城」卻連根拔起,驅趕到荒蕪之地,一切由零開始。

令保育人士沮喪的是,新範圍牽涉「濕地保育區」150公頃,填掉后海灣魚塘濕地約90公頃,更驚人的是直接與「米埔─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接壤,沒有任何具實質意義的濕地緩衝區。後果是帶來龐大面積的濕地淨損失,以及侵害「米埔─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生態功能。違反十四五規劃整治修復濕地的要求,破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甚至破壞國家對拉姆薩爾濕地公約的莊嚴承諾,影響國家聲譽。

從防災減災角度看,新址違反風險管理根本原則,這裏是河口濕地,是潮水可及的洪氾平原,需要面對三重水浸風險:暴雨下的深圳河洪水、颱風風暴潮和氣候變化引起的世紀海平面上升。科技城將會是高價值產業密集的地方,一旦受災,損失慘重無比。今年8月北京暴雨下涿州全國規模書庫水淹毀書無數,是不當選址打擊產業的警示。面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頻繁,香港沒有理由犯同樣錯誤。

究竟2021年到2023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令發展局忽然把「科技城」變成「市中心」,同時為「科技城」換個名字然後趕出魚塘濕地?科技界、投資界、地產商、香港政府、中央政府知道嗎?

國家任務?

根據一個以上消息來源,今年官員與環團就新田科技城更新規劃溝通時,強調這是「國家任務」,意即大家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阻礙項目的進行,在10月底一個公開場合,發展局長回應有關項目破壞濕地的問題時,「『斬釘截鐵』說相關發展不會牴觸國家發展」(註6),態度非常強硬,似乎手中有某支令箭,勢不可當。

局長和官員說話的信心,大概源自幾份文件:2017年《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2023年《國務院關於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的通知》(註7),尤其是後者來自國務院,官員意氣風發其來有自,不過這些文件不足以證明現在的新田科技城規劃是「國家任務」和「不牴觸國家發展」,事實剛好相反,以下展開來講。

發展局選擇性解讀國策

問題核心是:發展局在工作中選擇性解讀國策。

今年較早時社會討論「明日大嶼」人工島時,公眾提醒政府2018年國家已經喊停地方填海,發展局以簡單的法律觀念藉着「一國兩制」作盾牌,放大「兩制」,宣稱相關的國務院《通知》「不涵蓋香港特別行政區」(註8),選擇不遵循嚴格保護濕地的國策,繼續推動人工島項目,局長還斬釘截鐵地告訴社會,人工島只能討論怎樣建,不可討論應否建。

輪到「新田科技城」項目,國務院的《通知》跟2018年的國務院《通知》一樣,「沒有涵蓋香港」,主旨是「推進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積極主動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主體是「深圳園區」,聚焦闡明深圳要做的工作。國務院《通告》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對於「香港園區」,只指定地理範圍,執行留給香港特區政府。

可是今回情况逆轉,發展局不講「兩制」而強調「一國」,選擇視國務院的相關《通知》為國策,藉國家名義推動「新田科技城」,高度熱心地告訴香港人(例如環保團體)「新城科技城」是「國家任務」,必須遵循,不得阻撓,與討論人工島時拒絕理會相關國務院《通知》有天淵之別。

發展局一時強調「兩制」,一時強調「一國」,前後矛盾,令人費解。凑巧的是:發展局解讀國策的不同「選擇」,結果都是方便大型工程項目,都在壓縮民間討論空間。

有時在想,選擇性解讀國策是否比不懂國策更壞?

濕地上的「創新科技園區」

非「國家任務」

不知就裏者容易誤會「新田科技城」是按《通知》配合「深方園區」建設的「港方園區」,是符合國策的。不過讓我們深入了解:「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是2017年《框架協議》的指定項目之一,今年的國務院《通知》明確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理位置就在河套區,描述十分具體:「香港園區……面積0.87平方公里」,0.87平方公里就是87公頃,地點在香港傳媒經常講的「河套區」,也即是2021年施政報告講的面積87公頃的「河套港深創科園」。

講到這裏,相信大家清楚明白,2023年新規劃位於濕地上的「創新科技園區」,位於「河套區」以外,只是香港這邊自己的主意,根本不是國務院《通知》裏的「香港園區」,絕對攀不上「國家任務」,發展局長和官員模糊概念,以國家之名,誤導市民,唬嚇環保團體,非常不當。

「創新科技園區」牴觸高質量發展

目前規劃一片空白的「創新科技園區」,位於新田─三寶樹一帶濕地之上,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接壤,是這片國際重要濕地的濕地緩衝區,根據香港觀鳥會資料,今年2月在新劃範圍內的魚塘錄得最多一群78隻全球瀕危物鳥類黑臉琵鷺(見圖),超過全球種群1%,已經達到拉姆薩濕地標準。

前面提過國家保護濕地非常進取,十四五規劃明確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粵港澳大灣區列為重點地區之一,香港擁有上天賦與的優勢,配合國策之道是報請中央人民政府向濕地公約申請把這片濕地列為位新的拉姆薩爾濕地,或者成為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擴充部分,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同時回到2021年的規劃把「新田科技城」建好,這樣才符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

2023年「新田科技城」規劃的變異顛覆了美好的原意,以空白沒有內容的經濟想像毁掉高品質濕地生態環境,肯定牴觸「高質量發展」原則,擔心局長「斬釘截鐵」地說「不會牴觸國家發展」最終「踢到鐵板」,先例有2021年廣州市書記和市長因砍斬榕樹,驚動中央而下台。

還有十分重要一點,國家保護濕地明確以「面積」為考量指標,十四五規劃就講明「整治修復濱海濕地2萬公頃」,沒有半點含糊,地方官員絕不可以用提高「質」的狡辯卸去「量」的指標,敬請發展局長用心認識國家思維。

政策飄忽突變,傷害政府誠信

「民無信不立」,政府施政必須讓人民知所遵循,因此政策必須保持穩定,而且言出必行,前輩教我,有由歷史積累下來的「既定政策」,也有由文字宣示的「成文政策」,前者透過反覆驗證下形成程序和慣常做法,行之有效就最好避免突變,後者則由政府發布的文件講明相關事宜,既然知會了天下也就不宜飄忽無定地改變,否則政府變得言而無信,在人民心中失去誠信,不利長治久安。

很不幸,發展局長的言論有極強破壞力,濕地補償「一換一」同時是既定政策,也是《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講明的成文政策,而局長卻橫空出世一句話就打沉了,是不可能的突變。「北都策略」裏的保育和發展並行、建立濕地保護公園等是白紙黑字的成文政策,局長卻一句「唔係承諾」就煙消雲散,市民覺得「講過唔算數」十分正常,以後政府文件描述的美好未來,人們還會相信嗎?

很可惜,傷害已經造成,政府必須設法彌補,否則同樣的事情重複出現,將侵蝕長治久安的基礎。

結語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一周年時表示,在香港新階段新局面上有三個堅持,打頭陣是「堅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註9),發展局在過去一段日子,時而重「兩制」,時而重「一國」,偏離了這個堅持,建議政府仔細檢視,加以糾正及防止再發生。

種種迹象顯示2023年版「新城科技城」勢在必行,懇請當局認真注意:國家講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框架協議》在合作原則下列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合作領域下則列明「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綱要》第七章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明確要求「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全面保護區域內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開展濱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搞濕地上內容空白的「創新科技園區」違反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和保護濕地的國策,違反《框架協議》和《綱要》的精神與具體行動。

懇請特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在這些方面,濕地上概念空白的所謂「創新科技園區」完全不合格,不如把2021年規劃的「新田科技城」回復初心,做好對科技創新的支撐!

註1:城市規劃會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第十章3.6.3段列明,考慮后海灣一帶的發展項目建議時,採用「不會有濕地淨減少」原則。

註2: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1 第27段

註3:中國網,2023年8月11日:加快進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註4:國務院,2018年7月15日:《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

註5:生態環境部,2021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

註6:明報新聞網,2023年10月28日:新田科技城涉發展濕地 甯漢豪:內地完全知道 不牴觸國策

註7:國務院,2023年8月29日:國務院關於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的通知

註8:信報,2023年3月14日:發展局:交椅洲填海違背國策之說不成立

註9:紫荊,2023年6月25日:李家超:香港大有可為、風光無限

文˙林超英

編輯•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