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自然舒服,不麻煩後代」 晚晴話事人 安寧無牽掛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13日

【明報專訊】我是一名社工,我的工作是到不同長者院舍,協助老人家無憾地、有尊嚴地走過人生最後一程。

湯婆婆是我「晚晴教育」個案。「晚晴教育」是為有精神行為能力、身體情况尚可的長者,提供臨終照顧議題上的教育、思考和討論,提升長者對最終維生治療選擇的認識。希望愈來愈多人像湯婆婆般,在晚晴照顧的安排上能自己話事。

湯婆婆患有晚期腎衰竭,皮膚黝黑,但尚算精神。第一次見面,了解到她的過去。她24歲從內地來港,做過紗廠、建築業,雖沒接受過正式教育,但自詡工作能力不錯,細說建築工地的工作竅門,甚至說到香港不同發展商的「起樓質素」以至鹹水樓問題。她一生勞苦,帶大4名子女,退休後與丈夫回內地居住,每半年回港一次覆診取藥。10年時間匆匆過去,丈夫已經病逝,內地沒有親人照應,婆婆決定回港申請長者公屋。後來因腎功能下降,自行申請安老院舍。婆婆明言,由退休後回內地、由內地回港,以及申請公屋、院舍,均由自己決定,子女在她入住院舍簽紙那刻才知悉,婆婆的「話事」能力可見一斑。

拒接受無效維生治療

與湯婆婆建立關係後,我與護士和她面談,了解她對自己病情的理解及預後情况,又探討對晚晴照顧的意願。婆婆了解到自己的病乃不治之症,主動談到死亡,提到年幼時在鄉下協助處理長輩遺體的經歷,覺得死亡並不可怕,是人生必經之路。

不過她強調要死得自然舒服,不想臨終時因照顧事宜麻煩後代。所以,當理解各項維生治療做法後,她清晰指出當生命走到末期時,不希望接受任何無效的維生治療。

以我對婆婆性格的了解,她可能不會主動對家人講出意願。要知道,若當事人不告知親人,家人一般只會按社會習慣處理,很大可能不符合湯婆婆的心願。幾經努力,與院舍協調安排到一次家庭會議,讓婆婆的子女知悉她的意願。我於家庭會議前,已把婆婆的意願告知三子兼入住院舍保證人阿龍,阿龍表示很想了解安寧服務的內容,也會聯絡各兄弟姊妹出席會議。

家庭會議當日,阿龍、細女及細女婿出席,婆婆向家人表達自己意願。過程中家人難掩不捨,流淚聽着婆婆的囑咐。我與護士介紹院舍「安寧房」服務,婆婆表示期望在瀕死時,留在安寧房接受紓緩照顧,直至沒有心跳脈搏才召救護車送院。婆婆甚至透露想「安樂死」,說「最好一針打死我」。

我們的護士立刻澄清,安寧服務並非主動促進死亡,安樂死在香港亦不合法。安寧房是讓瀕臨離世的長者免除沒效用的急救,在熟悉環境中,在家人陪伴下,有尊嚴地離開。

開家庭會議 交代臨終意願

家人聽畢,阿龍沒有出聲,只是默默流淚,細女婿認同走得自然舒服是大前提;細女則反應較大,不能接受婆婆在生命末期時什麼也不做。我們了解到家人與婆婆關係親密,子女聽見母親的死亡囑咐,而婆婆當時身體未算太差,此刻表達臨終意願,子女的確難以接受,亦需時消化,故我總結了婆婆當日表達的意願後,結束了家庭會議。

往後數月,我和護士持續探訪湯婆婆,同時向家人告知她的身體變化,好讓家人接受婆婆日漸虛弱的事實。我們不時向家人澄清紓緩治療即是安樂死的誤解,並解釋在安寧房中婆婆仍會接受基本護理及徵狀控制,只是不作無效且徒添痛苦之治療。目的是減輕痛苦,紓緩徵狀,提高生活質素至安詳離世,並不是放棄婆婆。終於,家人接受了婆婆的選擇,護士開始協調醫管局老人外展隊,為婆婆及家人簽署預設照顧計劃及非住院病人不作心肺復蘇術同意書,讓婆婆意願有了主診醫生簽署的書面紀錄。

回舊居拍四代同堂全家福

婆婆身體漸差,開始出現水腫,每日大多時間呈疲倦狀態。我探訪時問婆婆有什麼想做,婆婆提到想回舊居,當初婆婆選擇院舍是以近距離為條件,舊居就在院舍樓上。諮詢醫生後,醫生同意婆婆的「還願之行」。

我聯絡阿龍,協調婆婆回舊居的日子,在一個星期六早上,社工推着坐輪椅的婆婆回到舊居,4名子女、孫兒、曾孫聚首一堂,社工為他們拍了一張全家福,留下美好回憶。

回舊居後兩天,我們再次探訪婆婆,婆婆呼吸愈來愈困難,進食量日減,近乎沒有排尿,表現極為疲倦。諮詢醫生後,我們啟動安寧房,與安寧房特設護士協調後,當日下午1時婆婆入住安寧房,接受一對一照顧。阿龍及各子女很快到達院舍,在房內陪伴婆婆度過最後時間,好好道別。晚上,婆婆因身體虛弱而徹夜難眠,除家人外,與婆婆相熟的院舍照顧員也主動陪伴,助其安睡。翌日下午,婆婆心跳停頓,院舍召救護車將婆婆送院。

一點遺憾……

有一點遺憾,婆婆雖然簽署了預設照顧計劃及非住院病人不作心肺復蘇術同意書,但文件只適用於醫管局轄下單位,不適用於其他政府部門。婆婆在院舍已沒有心跳脈搏,但礙於法例,救護員必須施行心肺復蘇術,直至抵達急症室。

也因現有規例,婆婆須送往距離最近的醫院,而非為她簽署醫療文件的老人外展隊所屬醫院,故婆婆過身後未能使用該醫院殮房,而是被送往公眾殮房;警方也要按程序介入調查死因,家人翌日須認領遺體及申請豁免解剖手續,無疑為婆婆的圓滿離世添上瑕疵。

文:鍾文豪(香港老年學會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 高級經理)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