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治通鑑:中風跌倒風險增 正確起身防二度受傷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13日

【明報專訊】中風主因是吸煙、血壓高和血管硬化,要預防中風發生,就要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避免血管硬化。中風患者身體機能會受後遺症影響,帶來生活上的不便。根據統計,73%中風人士在出院後6個月內跌倒,跌倒會引起其他併發症,例如長者容易有髖關節骨折。80%高齡骨折患者康復後出現身體功能下降。

大腦前庭區域受損 影響平衡力

要防止跌倒,先要了解中風後遺症為何增加患者跌倒的風險。中風患側肢體無力,導致身體平衡受影響。大腦前庭區域負責平衡感及空間感,當這區域受損,眼及手協調亦受影響,因此患者平衡感覺變差。同時,中風令認知能力變差,影響個人判斷能力、反應及安全意識,增加跌倒的風險。

此外,中風患者面對身體突如其來的改變,難免會影響情緒,嚴重者會引致抑鬱。低落心情狀態不單增加跌倒風險,個人動力亦會減低,日常生活或能力也會變得被動。大部分中風患者會因為曾經跌倒而產生恐懼,自信心下降,不敢獨自外出,甚至減少活動,這會嚴重影響復健的成效。

久而久之,患者不單四肢活動能力減弱,更因活動能力降低而引致其他併發症,例如:心肺功能衰退、尿道炎、肌肉流失令關節僵硬,嚴重者甚至會有壓瘡。

中風患者跌倒後要學懂正確起身,防止因不妥當的起身方法造成二度受傷。若身體感到不適或有痛楚,應等待救援,不要自行起身。

(上述方式只供參考,跌倒後應以自身安全為主,起身方法需要基於當刻個人身體狀况及活動能力。如有任何關於個人轉移疑問,建議向物理治療師查詢。如身體仍然有不適或持續痛楚,應及早求醫。

文:姚憶然

(聖雅各福群會中風復康計劃物理治療師)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