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短音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17日

【明報專訊】高圓寺後巷裏有間書店,叫tata(タタ),不夠130呎的空間。進去後除了書、書櫃、一張長吧枱和店主外,抬頭看還有個洞和梯子。梯子踏上去略感搖動不穩,爬上去穿過剛好一個身位的方洞後便是畫廊。11月3至19日,我在那邊有個展覽,名「短音-序」。

店主石崎孝多常低頭站在吧枱後,旁有一個小熒幕播放着些實驗錄像,看來是寡言的人。後來一提及書的來源,他便不知從哪裏拿了很多他的收藏放上枱,滔滔不絕。石崎先生的選書有趣,無分新書舊書,有關於藝術、攝影、聲音,還有更多意味不明的舊學術書、筆記等。書店高處放了一本書,厚重如磚頭,質感如髒石,放在角落,根本是雕塑。記得第一次到tata書店,我手指着角落,「那本書賣不賣」是我的第一個問題。

合作愉快

開幕日,我一如以往地先喝下一白酒,好讓社恐減輕。傍晚人多了,大家都擠在後巷裏閒聊,地方狹小,看到熟悉的臉孔就變得溫暖。有人邀請我說說展覽。「『短音-序』是一個研究系列的序章。嘗試描寫勞動與日常中的聲音的節奏和質感所形成的空間作主軸。以3幅畫、兩組影像的天秤裝置和一個混合媒介雕塑組成。」「被切割的陽光無意造成室內的閃爍、微雨打進屋內充斥悶人的噪聲、思考讓手無意識的轉筆按筆、滾水的呼喚……我在想意識抽離放空與集中轉換的一瞬間……」其實我已記不起有否好好說完,因為大概這樣的內容用了3種語言跟不同的人說。「那個天秤裝置的投影機搖動着。是安排的?」有人問。「對,底座的不安定讓它不穩微微搖晃着。」我答。「不!我是說有個孩子把它們搖擺着。」他再道。我大笑說:「是,他也是作品,展品做好了就放他進去,展覽就會變更好看,哈哈。」確實。反睹5歲的兒子最幫忙,我差點覺得他才是藝術家在開幕時應有的姿態。他在那梯子單手自如的爬上爬落,帶領觀眾,介紹展覽(雖然我不知道他是怎麼介紹的,哈)。還即場繪製了展覽地圖和簽名簿貼在牆上。閒時把店前的磚頭砌成他的裝置,邀請別人試玩。乾杯時也從不缺席。兒子,合作愉快。

想起有人說過,想法不一定來得有序,可以是無序散落,要形容當中的連繫和節奏才是工夫。現在的反省是,要不要先掌握好自己說話的節奏。

文:陳楚翹

從事藝術創作,現居東京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