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2.0:日本創新安老可持續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最近我前往日本參與一年一度「國際福祉機器展」(Home Care & Rehabilitation Exhibition,簡稱H.C.R.)。今年,The Project Futurus 和「軟餐俠」有幸參展,我帶着「流動五感大茶樓」的點心佈置來到香港展館,就吞嚥膳食主題,向日本展示及分享我們如何透過積極推廣軟餐教育、社區計劃和倡議等,實踐有尊嚴的飲食理念,協助吞嚥困擾患者重拾飲食樂趣,並展示了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積極推動照護食(care food)標準指引 ,將本地照護食文化帶到國際舞台展示。

H.C.R.是亞洲最大型國際福祉用品展覽之一,匯聚多達11個國家和地區,逾300個參展商,展示不同先進樂齡產品及科技。適逢今年是50周年,吸引超過11萬名來自世界各地安老及復康行業的參觀者。日本正面臨人口超老齡化的「國家危機」,根據日本國家統計數字,2023年65歲或以上人口高達29.1%,每10人就有1名80歲或以上長者。有不少日本安老院營運者都面臨人手短缺,甚至護理人員高齡化問題。所以今年H.C.R.本着「可持續、多元化、包容社會」主題,除了展出福祉車、家居改造的建築物料、電動牀、電動樓梯,更有為長者和殘疾人士而設的陪伴機械人,以及為減輕院舍護理人員勞損的外骨骼機械人,輔助護理人員幫扶長者等工作,為照顧者提供支援。

殘疾人士字體設計 推動社會變革

參觀期間,最讓我印象深刻是一所名為Shibuya Font的社會設計企業。他們展出色彩繽紛的藝術品,一幅幅畫作掛到藝術裝置上,猶如美術館。原來這些藝術品是由殘疾人士和學生共同創作。Shibuya Font與東京澀谷區殘疾人士及當地學生創作字體和圖像,並提供給企業使用,除了字體和圖像,社企更將殘疾人士及學生的設計印製於物品上,例如衣服、紀念品等。這些藝術作品可於書店和紀念品店購買得到,而Shibuya Font會把收入10%至50%回饋支援殘疾人士的企業,並將盈餘支持社企營運。

我非常欣賞Shibuya Font的可持續營運模式。一方面利用殘疾人士和學生的字體設計來推動社會變革,透過與各機構合作,提高公眾對於殘疾人士需求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他們銳意改善這些群體的生活質素,促進一個更包容的社會。

在一場社創交流會,我認識了一群分享相同理念的社會企業家,他們分別從事長者、殘疾人士和兒童等不同領域的社會創新工作。他們的創意和勇於嘗試精神令我印象深刻,為我帶來了許多新的啟發。這些社創家的成功關鍵,在於用心去了解有需要人士的需求和長處。他們深入社區,聆聽長者、殘疾人士、兒童及其照顧者的心聲和困難,並尋找創新方式來滿足這些需求,賦權他們發揮所長。這種以服務使用者為導向的思維方式,使這群社會企業家的社創工作能夠帶來真正效益。

這次日本社會創新之旅帶來了許多新的體會和啟發。他們的創意和勇於嘗試的精神讓我意識到在社會創新道路上,必須突破現狀,才能有革新和進步。我更深入地理解社會創新的價值,它不僅改善人們生活,還能夠為整個社會帶來積極變革。無論是日本還是其他地方,社會創新都是不斷發展和演變的領域。期待未來能夠繼續參與和推動社會創新,並且與更多有志之士攜手合作,共同建設一個更加包容、創新和進步的社會。

文:文慧妍

(The Project Futurus創辦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