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s of seeing:反思AI式美學 網上游歷 繪虛擬日常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26日

【明報專訊】來到藝術家冼朗兒個展「Rehoboam」,鮮艷的花朵、理想得不真實的家居躍然紙上,似乎與網絡扯不上丁點關係。周遊列國總為旅人帶來許多啟發,冼朗兒則是遊歷線上世界,把所見所聞畫下來。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應用之廣讓人類又喜又驚,甚或影響審美觀和對生活的想像。

什麼才是美滿的家?

展覽由自由藝術顧問潘臻籌辦,他近年關注社交媒體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運用,發現當中存在很多不準確資訊。受此啟發,他留意到冼朗兒的畫作總對奇怪現象有獨特詮釋,於是找上她合作,「雖然她是在畫景象,但她的顏色處理或擺位,你會覺得幾奇怪」。潘並沒有預設展覽主題,只是向冼提出可從電腦世界構想,切合現今世代。

時下興網購,某網購平台近日鋪天蓋地賣廣告,一再引證遙距消費的潮流。冼朗兒落筆前蒐集資料,察覺到網購的一些怪異景象。新冠疫情把許多人關在家中,消費模式因而移師線上。就個人而言,她一年半前誕下小孩,閉關時間比別人更長,家庭組合變更亦促使她思考另一問題:「咩先叫好美滿的屋企?」

構建居所少不免購買家具,綜觀很多網店的銷售手法,不止展示產品,還以幻想的使用環境作招倈。潘臻舉例就算是網購畫作,有時賣方會把畫作放在某環境以作示範。冼朗兒說:「現在網購讓你好像懶係有一個經驗喺度。」網絡世界如何定義理想家居?她利用hashtag在網上搜尋「舒適空間」,把那些照片的元素畫成3幅作品。Southeast Asia in Your City展示一張設計帶東南亞風情的沙發,背後是密密麻麻的城市景觀。冼朗兒看着網上照片,覺得網絡世界恍似什麼都買得到,如此美景也不例外。另一作品Have A Bath In The Pond之中,浴室以落地大玻璃取代牆壁,浴缸放眼望去是一片遼闊的翠綠山脈,與恬靜湖景結伴,景象更為離地。

若然這是家中一隅,你覺得符合「舒適」的定義嗎?潘臻認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讓人感覺抽離,正如世界某處的確存在奢侈的海底酒店,大家可能略有耳聞,卻沒多少人真正去過。於是這種經驗於我們而言,也就與不真實無異,「當然你可以擁有這樣東西,現實是有的,但不是很realistic(實際)。譬如說在香港有這樣的景,其實家裏也挺有錢,不是說幾千萬,不知幾多億才可以有這樣的view(景觀)」。

人類在建構新美學

在冼朗兒筆下,現實中的幻想忽然變得合理,促使觀者回想自己對於家居的想像。細看3幅以舒適家居為主題的作品,你有否發現突兀之處?植物均佔據畫作邊角位置,家居景觀之上添加另一層次。洗朗兒刻意堆砌植物入畫,例如香港人看重風水,於是畫下「風水葉」配合東南亞風情(Southeast Asia in Your City),而吃蟲的豬籠草又怪異地放置在高貴浴室的上方(Have A Bath In The Pond)。她毫不客氣地形容此組合帶來「尷尬」的感覺,將「好唔夾」的東西放在一起,象徵不同人對家居的願望,「好似有些騎呢,但我又覺得電腦世界是這樣,或者我們現在的世界就是這樣」。

疫情期間,她觀察到很多人喜歡買花,增添家中的自然氣息,「現在好像覺得室內要有些花就好靚,尤其是很大塊葉那些。那些designer house(經設計的家居),不知為何中間要放很巨型的植物」。畫中植物與家具的怪異組合,讓人聯想起現時盛行的AI繪圖工具,只要用家輸入關鍵字便可生成元素齊全的圖像。至於箇中美感?恐怕人工智能未有兼顧。

說起美感,冼朗兒在網購世界有另一發現:人類正與人工智能一起構建新美學。潘臻把展覽取名「Rehoboam」,詞語出自電視劇《西部世界》,名為Rehoboam的人工智能超級電腦利用海量個人資料,操控及編寫每一個人的命運。現實世界相差不遠,眾所周知社交平台借助大數據,向用戶推送可能感興趣的帖文、廣告,雖說人們仍掌握消費選擇權,但平台卻會在用家為意或不為意下給建議。

「那個screen(電子產品的屏幕)就好像改變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些美學,我們想看些什麼,大數據又會幫我們再篩選。」冼朗兒想以繪畫呈現人與人工智能共同創造的美學,於是把網上照片所見的光鮮色彩,轉移至畫布之上。她想問的是:「如果它比較tactile(富有觸感),真的是一幅畫,好安靜地掛在牆上,那是一個怎樣的想像?」

異色花卉迎合審美

藝術家對色彩特別敏銳,冼朗兒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到網上花店的花卉顏色。常形容花朵爭艷鬥麗,不過照片中的顏色鮮艷得太不自然,令她既詫異又懷疑。她抱着疑問走訪線下花店,的確發現這些奇色異狀的花朵,原來經過染色或配種,以符合人們現今的審美觀。

「這些花對我來說真的不是花,不是我平時生活上見到的東西。」冼朗兒本身住在村屋,家中長期栽種植物,所以深知植物天然的模樣,對染色花朵更覺怪異。她決定畫下網絡花店售賣的花束,終成展覽中多幅以Flower Arrangement為名的畫作,有些花朵深藍近黑,有些淺粉反光,給人一種如幻似真、很「人工」的感覺。

冼強調畫中花朵參照網上圖片,顏色並無經過調配。她這個畫家所做的「手腳」,只是挑選襯托顏色,以及調校質感的厚實程度。以Flower Arrangement 02為例,她經過多番嘗試之後,最終挑選金、紅、藍作背景顏色,讓花朵的彩色更加突顯。若然換作白色,效果將會截然不同。此外,她刻意把花朵某些位置的質感畫得更厚實,讓形態更立體。

隨時間推移,人類的審美觀不斷變更,今日覺得「不自然」,可能是明日的「日常」。網店愈來愈多染色花朵,不正是出於消費者的喜好,人們覺得美才有其市場。冼朗兒故意突顯真花的怪異,希望提醒觀者反思此時此刻的美學,「始終painting(畫作)有一種long-lasting(長久的特性),無時間限制,如果只是畫番這些(網上圖片),人們會覺得好普通、無乜嘢」。人們趨向與人工智能共建美學,還有沒有能力自行定義「美」?

櫃子與女性家中位置

環觀展場,以花為主題的畫作佔了大多數。冼朗兒的舊作多描繪空間,靜物畫是近期的新嘗試。她2019年在台南駐留期間,訪問過一對出自軍官世家的九旬夫婦,那位伯伯就家族威水史侃侃而談,卻沒有着墨女性故事。「我很想capture(捕捉)番那個年代的女人在歷史的哪一處,發現其實他們無講的,就是家裏那些櫃子。」她憶起小時候婆婆家中也有收藏櫃,擺放着珍重之物或他人贈送的手信,「女人會思考家裏應該要有的擺設,我覺得那亦是她對於生活的想像,那個年代對生活的想像」。

於是她以油彩繪出台南家庭那兩個櫃子,鉅細無遺地記錄其中的收藏品,包括一張蒙羅麗莎明信片、獎牌、舊照片等,櫃子大小亦比照真實尺寸。台南那次創作經驗啟發了她,「我覺得原來不一定要畫那個空間出來,那時我畫了兩個櫃,就讓那個地方似一個家」。兩幅畫作Ms. Chen's Wonder Room與「Rehoboam」個展主題脗合,同樣關乎家裏收藏,故獲納入為展中唯二的舊作。

有多久沒看過真實風景?

冼朗兒過往的作品也曾以照片為藍本創作,較少對着真實事物寫生,因她覺得人們也不再直觀現實世界。試回想一下,我們每天花多少時間「遊歷」網絡世界呈現的美景,而非欣賞真實的風景?察覺到此現象後,她認為選擇有二,要不提醒自己,更專注觀察身邊真實的事物;要不像她一樣走向另一極端,「看着screen(屏幕),裏面那個世界究竟是怎樣?」手機屏幕愈出愈大,但畢竟相對實物仍然很小。人們日見夜見的虛擬世界,她決定在畫布上放大供眾人審視。

訪問來到尾聲,記者對網店賣的花很是好奇。冼朗兒隨手打開社交媒體,以「flower」作關鍵字搜索,果真出現與畫作中相似的染色花朵。她一邊滑手機,一邊嘀咕:「這些花是有些古怪。」「嗱,這棵紅掌咪染咗色。」她又告訴記者,有些花店很hip(新潮),會把幾種花合併排列,扮演同一枝花的花蕊和花瓣。看到形態極不自然的植物,她不忘截圖留底,以作日後的創作素材。看畢展覽中的畫作,再看這些很「日常」的花朵,漸漸覺得它們確有種不自然的古怪。怎樣的花才是美,怎樣的家才舒適,人類的美學判斷又還剩下多少自主?

Rehoboam-冼朗兒個展

日期︰即日至2024年1月5日(周一至五)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7:00

地點︰中環雲咸街19-27號威信大廈1樓104-5室Sansiao Gallery HK

文˙ 朱令筠

{ 圖 } 馮凱鍵

{ 美術 } 鍾錦榮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