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香港的柳如是 台灣的錢謙益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08日

【明報專訊】9月時香港話劇團上演劇目《親愛的‧柳如是》,由潘惠森老師編劇,黃慧慈飾演柳如是,故事的背景是明末清初,講述明末江南名妓柳如是(1618-1664)的一生,她的一生並非氣勢磅礴的傳奇人物故事,只是一個在大時代底下的小女人,而作為名妓的她除了美貌之外更具備技藝,在政治腐敗的明末時期,讀書人心懷悲憤無處可宣,便終日流連青樓,一邊閉門論政一邊風流快活,柳如是通曉國家形勢,獻技之餘亦參與這些讀書人的聚會,偶爾以男性裝扮跟賓客議論政局。

10月收到從友人寄來的《親愛的‧柳如是》導賞手冊,由該劇文學顧問張秉權博士撰寫,雖然不能親身欣賞演出,但閱讀這手冊讓我對劇本充滿想像,潘惠森老師編劇的作品我大部分都看過,他編寫的數個歷史劇包括《大刀王五》、《都是龍袍惹的禍》及《親愛的,胡雪巖》,都是我閉關研究和學習的劇本示範。也正因我遺憾地錯過了觀賞演出的機會,念念不忘,一天在歸途之中經過一大型電視屏幕,忽爾有把聲音呼喚,促使我停步駐足,聲音是屏幕內的一名博物館研究員,她正在介紹嘉義故宮南院一個名為「人氣國寶」的展覽,流動的畫面展示古木藝術品,其中一個停留數秒的畫面,是姿態趣奇橫生的古木筆筒,而筆筒的主人,正是柳如是一生交纏的兩個男人之一錢謙益。若9月有前往觀賞演出的讀者,必然知道錢謙益因柳如是的詩而對她漸生情愫,二人贈詩寄意,錢更不顧流俗非議以正妻之禮迎娶柳如是,是一段撼動人心的、力抗俗流的愛情故事。

我深信若我忽視這個呼喚後果不能想像,於是翌日便從書堆爬出來出發前往故宮南院,而更戲劇性的是當天竟是展期的最後一日,到達後真的有種趕及抵壘的釋然。展覽主題為「古木奇姿」,展覽廳內展品不多,只有十數件,都是明、清時期藝術家的作品,有明代畫家的樹木繪畫,由寫實的觀察異變至抽象化的扭曲,其他展品則是容器,當時的藝術家利用自然材料,嘗試保留其原本的形狀和質感,發揮其獨特的審美觀和想像力,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奇特作品。大家可細看錢謙益所收藏的癭木靈芝筆筒,館內資料如此形容:「筆筒由天然樹根磐磨而成,底邊留三枝小樹根,以平衡器身。主枝樹皮皴皺,末端奇曲呈卷雲狀,副枝樹皮則平滑光潔,末端結成一橢圓形『靈芝』。底刻『絳雲樓珍藏』,『絳雲樓』為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探花郎錢謙益與當時江南才女名妓妻子柳如是的藏書樓,這件筆筒曾是他們共同擁有。」

香港的柳如是歷史劇和台灣的錢謙益古木筆筒,兩件藝術作品帶給我的啟示,是兩者所面對同樣的藝術上的挑戰,是如何能夠保留材料原本的「形狀」,卻又可以發揮藝術家獨到的洞察,在內裏提煉出可以呈現給觀者的美感。面對如歷史的古木,又或是如古木的歷史,如何斬、怎樣割,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或許,這也是生命的藝術。

文:鄧世昌

(編劇,黑目鳥劇團藝術總監 目前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學生)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