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位於西貢內海的滘西洲與糧船灣,昔日缺乏直達村落的街渡,除非包船或遠足,一般遊客較難抵達,為兩地蒙上神秘面紗。
現正舉行的第2屆西貢海藝術節擴大範圍,從鹽田梓、橋嘴洲延伸至滘西洲與糧船灣,藝術節期間開通新航線,終於有機會解鎖新地點!原來滘西洲不止有高爾夫球場,還有一條小漁村;糧船灣曾有一間沒有校歌的公立學校……藉這趟藝遊,一邊欣賞散佈各處的藝術裝置,一邊拾遺村民故事。
以六角岩柱獨特地貌聞名的糧船灣,曾是西貢海域最大島嶼,自1970年代左右興建萬宜水庫東西兩壩後,就與西貢半島連接起來。以往到糧船灣需從萬宜水庫或北潭涌麥理浩徑遠足而至,藝術節期間則開設「跳島」街渡連接西貢市中心、糧船灣與滘西洲,而運輸署早前亦開通新航線,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往來這3處地方。
「六角鏡柱」細說糧船灣文化歷史
今年糧船灣、滘西洲各有3件全新藝術裝置,其中糧船灣作品位置較分散,需時探索,今趟藝遊就從糧船灣起步。從西貢公眾碼頭登船後,大約45分鐘抵達糧船灣碼頭。一下船正前方就是三級歷史建築天后宮,它約建於1741年,內有一座刻有「乾隆六年」的古鐘,曾用作為附近漁民報時。踏上天后宮左面的行山徑走約5分鐘,來到已停辦的糧船灣公立學校操場。這裏設有藝術裝置《動聽校園。糧船灣》,是一條起伏有致的木製彎道,當放上圓球讓其滾動,便會奏出「噹—噹—」聲響,重現校鐘節奏。藝術家團體本想將校歌融入作品,卻發現此校原來沒有校歌,於是與村民自行譜寫,將歌詞連同村民對學校的回憶刻在彎道兩側。
「聽過」校歌後,返回行山徑前行6、7分鐘,來到北丫涼亭附近的作品《陸(六)分之一》。附近景致宜人,有綠蔭遮陽,遠遠已能看見沙灘附近的柱堆藝術裝置。六角岩柱是糧船灣的代表地貌,但集中在另一邊,即接近萬宜水庫沿岸一帶,這組六角鏡柱作品就像將地貌延伸,鏡面上刻有當地文化歷史,繞一圈走走看看,發掘糧船灣不同面貌。
之後原路折返天后宮,先食一餐補充體力,再探索糧船灣的另一邊。糧船灣上有兩間餐廳,除了可到天后宮附近的海膽養殖場海鮮菜館,亦可步行10多分鐘,到沙橋公眾碼頭附近的糧船灣(有利)海鮮漁村用膳。餐廳供應多款海鮮菜式、炒粉麵飯,還有自家製蝦醬、辣椒醬等,讓遊人買回家。飯後往沙灘方向步行數分鐘,眼前的沙橋村村公所化身成作品《致海》,一面覆以魚網,另一面鋪上藝術家燒製的菱形陶磚,寓意村民從捕魚到上岸的生活轉變。深淺不一的粉紅磚牆,為荒廢多時的村公所重拾生氣。
滘西村瑤柱石旁「望天打卦」
在糧船灣遊覽兩個多小時後,夾好時間回到碼頭坐「跳島」街渡。滘西洲的高爾夫球場為人熟知,但南面原來有條只剩下10 多個村民居住的滘西村,從糧船灣坐約半小時船就能到達。下船處轉右走幾分鐘,在滘西洲洪聖古廟對出便看到《帆》和《曉看天色》兩件作品。《帆》按傳統帆船結構,以竹編出頭帆、大帆與三帆,讓遊客觀照漁民心境,想像守候窗前、盼望船歸的思念,還有歸航後與家人分享魚獲的快樂。中間的大帆還藏有小巧思,縷空處編有小帆船,找對角度就能看到帆船「置身」海上,巧妙得很!
漁民要「睇天做人」,憑經驗自成一套預測天氣方法,「望天打卦」是生活日常。《曉看天色》向村民募集超過300幅攝下滘西天色的照片組成天幕,每張均寫上村民名字、拍攝地點與時分,宛如一幀幀給滘西的情書。再向前行數分鐘到滘西村盡頭的和風亭,沿着小路走至地標「瑤柱石」旁,大家可坐在《織浪亭》上由公眾編織而成的三角蓆,欣賞夕陽美景。臨走前掏出手機,如村民一樣攝下滘西天空一角,作為紀念。
西貢海藝術節2023
日期:即日至2024年1月14日
註:周二至日及公眾假期設免費導賞團、工作坊等,詳見網站
「跳島」街渡體驗(藝術節期間限定)
路線A:往來西貢碼頭、鹽田梓及橋嘴洲($100/位)
路線B:往來西貢碼頭、滘西村及糧船灣($16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