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煙波裏懷念她的哪一面? 梅艷芳考起策展人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20年前,張國榮(哥哥)和梅艷芳(梅姐)兩大巨星相繼隕落,但世界各地的歌迷、影迷仍沒有忘記他們,先後舉辦了各類型活動緬懷他們的傳奇一生。其中由香港文化博物館籌劃的「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吸引逾37萬人次參觀;而梅姐的紀念展「絕代芳華.梅艷芳」即將於平安夜當天開幕,一眾梅迷對此熱切期待。不過來到梅姐逝世20周年之際,究竟紀念展的目的和定位應是怎樣?在展覽揭幕前,邀請文化評論人李展鵬、唱片收藏家兼樂評人黃國恩和歌迷會「芳心薈」副會長吳慧嫻一起討論。

在「絕代芳華.梅艷芳」官方紀念展前,全球梅迷先後在梅艷芳逝世20周年期間舉辦不同展覽活動。例如梅艷芳國際歌迷會成員與星馬梅迷於10至11月在新加坡合辦了「芳蹤倩影:致敬梅艷芳展覽會」,展出舞台服飾、黑膠及CD唱片、海報等珍藏,懷念她的百變形象。這個展覽的定位以「回顧」和「懷念」為主。另外,芳心薈10月在旺角商場舉辦「傳承.永恆傳奇 #梅艷芳」紀念展覽,則以多媒體形式舉行,除了展出經典作品,亦特設了「20年後」展區,多了傳承的意味。芳心薈邀請與梅姐合作多年的髮型顧問Kim Robinson和時裝設計師一同塑造出2023年梅姐的嶄新形象。吳慧嫻(Eva)透露,更多的「嶄新形象」會在年末舉行的《再續.緣份》慈善管弦音樂會登場,並配以AI換臉和聲音模仿技術,將梅姐重現舞台。「其實大家看的時候,會覺得她仍存在,我們要傳承下去,不是繼續傷心。」Eva希望藉新形象讓當年未接觸過梅姐的年輕後輩感受到她的風采和突破。

官方展睹物思人 回憶1980s輝煌

而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籌劃的「絕代芳華.梅艷芳」紀念展,將於聚賢廳,即提早完結的「李小龍——經典永續」期間限定展覽的位置舉行。大部分展品由梅艷芳生前摰友兼時裝及形象設計師劉培基捐贈,精選展品包括《第十二屆東京音樂節》TBS獎獎座,親筆簽名《淑女》黑膠唱片,《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演唱會中演唱《妖女》時穿著的服飾,獲頒金針獎時穿著的服飾,《胭脂扣》和《川島芳子》等多部電影的劇照。館方在展覽介紹提到,「透過由梅姐生前好友捐獻的珍貴唱片、舞台服飾、電影及流行文化產物等,緬懷她在音樂和電影方面的超卓的成就,以及回顧她對香港流行文化的貢獻」。由此可見,展覽主要都是圍繞與梅艷芳歌影界相關的藏品來介紹她的成就,而且定位都是落在「緬懷」及「回顧」,與現時於「瞧潮香港60+」常設展區中的梅艷芳藏品類別和展示形式大同小異。黃國恩(Ivan)覺得這次展覽依然是睹物思人的方向,「一般這些展覽都只是多幾件物件,讓我們回想當年有看過這個演唱會,她穿什麼衣服,然後可能曾有過這張唱片,永遠都是用物件去令到大家重拾回憶。我想大家都是藉這些回憶去感受1980年代的輝煌」。

多角度了解巨星貼地另一面

其中的《淑女》黑膠唱片在「瞧潮香港60+」也能看見,只是沒有簽名的版本。Ivan和Eva不約而同提到,《淑女》相比其他梅姐的黑膠唱片普通,多了簽名才較特別。Ivan指《淑女》不似《妖女》或《壞女孩》那樣有誇張鮮明形象,稍缺特色。他認為《夢幻的擁抱》更具特別意義,唱片中的《蔓珠莎華》是她確立形象和突破性別框架的開始,將展出的《淑女》親筆簽名版本只是多了「感情分」;Eva就覺得可從梅姐的簽名和寫給朋友的字,得知她對朋友的心思,「這是我想要搜尋的東西,一些真實的故事」,Eva冀望從側面了解梅姐更多。Eva的說法讓人想起今年3月奧海城為張國榮離開20周年舉辦的Timeless Leslie Encounter活動,透過展出20個哥哥的好友、工作伙伴、本地及海外「哥迷」與他相遇的故事,揭開哥哥在台上及私下鮮為人知的模樣。尤其是在現今大眾追求「貼地」的年代,比起廣為人知的歌影成就,也許側面人物故事更為動人,亦能讓人以多角度了解巨星光鮮亮麗形象的另一面。Eva另外提到年中曾參觀文化博物館的「虛擬凡爾賽宮之旅」展覽,展內設互動裝置,觀眾邊踩單車邊遊覽皇家園林。她想可否有類似的形式讓人猶如置身現場看梅姐的演出。不過聚賢廳展覽空間有限,她猜測屆時只會像「李小龍——經典永續」那樣,有一個大屏幕播映梅姐的演藝和歌唱片段。

荔園到紅館 人生如濃縮香港史

梅艷芳在音樂和電影界都取得矚目成就,但除此以外,李展鵬(Pan)認為她的人生緊扣社會,在歷史、社會、性別上都是具代表的icon(符號)。首先,她的經歷對應着香港的起跌,例如1960年代很多香港人活於貧窮,而她出身貧困,自小在荔園當歌女;1980年代香港經濟火紅,梅艷芳參加新秀,幾年後就變成歌壇的天之驕女;2003年,SARS襲港,在社會愁雲慘霧時,梅艷芳離開了。Pan形容她短暫的40年人生好像是濃縮了香港的一段歷史。此外,她是社會公共議題的主動參與者,她為香港演藝界爭取權益,參與《民主歌聲獻中華》,為華東水災籌款等。同時她是性別多元的icon,在社會流行斯文大方的女明星形象時,她就以性感的形象推出大膽情慾歌曲如《壞女孩》,又或在電影《川島芳子》作中性打扮,重新定義女性。Ivan亦說紀念去世的前輩,最重要讓觀眾感受他們當年的拼搏精神。梅艷芳熱愛舞台、奉獻舞台,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紀念梅姐遠不止歌影層面。

怎樣呈現這些精神、人物符號,就要考驗策展人的功力和講故事的方式。Pan認為不論是一套衣服,或是一個獎座,背後代表的意涵可以很豐富,重點要看館方如何挖掘和表達背後的故事。「譬如東京音樂節的獎座,其實是在說當時香港明星有多厲害,去到日本拿獎,而且(梅艷芳)剛出道而已,反映香港當時流行文化有多強,和日本的深厚聯繫。」他接連舉例,「這套金針獎衣服……她得金針獎時唱了過去幾十年來的香港流行曲,以往每個金針獎得獎人都是唱自己的歌,她為什麼會這麼有趣呢?就是因為梅艷芳從小到大是一個歌女,在1960年代已經開始唱歌,而不是新秀得獎後才唱,而且很多不同類型的歌都唱得到,所以由她這個人去present香港流行音樂發展的幾十年歷史」。因此除了展示藏品,每件展品會否都設語音導賞輔助,又或提供詳細的小冊子文字講解?梅艷芳是很好的例子告訴我們香港文化是怎樣,亦有助我們思考今時今日的香港,最基本的是社會對不同形態的藝人的接受程度是進步還是倒退呢?

「絕代芳華.梅艷芳」

日期:2023年12月24日至2024年9月2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1樓聚賢廳(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

詳情:bitly.ws/35PpB

文:何詩韻

編輯:梁小玲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力場]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