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月一支支彩虹旗在香港同志活動隨風飄揚,但原來1970年代末才開始以彩虹象徵LGBT。早一個10年,與小野洋子、白南準同屬激浪派(fluxus)的日本藝術家靉嘔對彩虹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因色彩是繪畫重要一環,他認為彩虹是所有色彩的光譜,於是從畫布開始他的彩虹實驗,爾後延伸至版畫、雕塑和裝置藝術等。M+博物館在香港首次舉辦靉嘔的個人展覽,展出他在1950年代初至2000年代近60件作品,追溯上世紀的亞洲藝術先鋒。
大多數人對靉嘔的最大疑問,應該是「靉」怎麼念——廣東話念「曖」,意思是多雲的面貌。靉嘔本名為飯島孝雄,1931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今年92歲。靉嘔1958年到紐約發展前已活躍於日本藝術團體,例如「民主美術家協會」(デモクラート美術家協会),主張不在既有藝術圈展出作品,從而追求藝術自由。
與白南準共同創作「電視機」
靉嘔在紐約數年後,1961年獲藝術家小野洋子邀請加入前衛藝術團體激浪派。激浪派受創作《噴泉》的杜尚啓發,質疑藝術商業和既有的藝術概念。靉嘔在激浪派時期,除了一系列彩虹作品,最為人熟知的是《指盒》系列,亦在展覽展出。《指盒》系列是一個個小木盒,木盒有一個洞,大小只能讓一根手指進出,觀眾要將手指伸入看不到內部的小木盒,靉嘔在內部放置不同物料,如頭髮、指甲和海綿等。藝術作品通常以視覺為主,靉嘔在1960年代已讓觀眾透過觸感感知藝術。
展覽同場展示其他激浪派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白南準也是激浪派一員,他曾跟靉嘔共同創作一件《無題》(1968)雕塑,現屬M+藏品。作品糅合兩人特色,一個大木箱塗上黑色,酷似電視機,朝天一面塗上靉嘔經典的彩虹顏色,彩虹中間放置一部小型電視機,只顯示一條發光的對角線,挑戰雕塑藝術的定義。
製「彩虹森林」致敬亨利盧梭
靉嘔在1960年代初才開始以彩虹為基調創作,其彩虹作品濫觴於繪畫,多年來孜孜不倦於彩虹主題。《彩虹風景B》(1964至1967)和《虹 虹 虹》(1999)分別以油彩和塑膠彩繪上漸變彩虹,繪畫過程繁複,前一種顏色乾掉才能加入新一種顏色。後來靉嘔以絲印版畫方式創作,彩虹套入不同主題和情境,還見他獨有的幽默感,作品更上一層樓。
靉嘔的作品毫不掩飾對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的熱愛,《致敬盧梭》(1987)將盧梭的《自畫像》(1890)轉化成彩虹絲印版畫;《在盧梭的森林中沉思的虹猿》(1999)則將盧梭風格的森林印成彩虹,並加入一頭沉思的猿猴。靉嘔創作《一隻眼睛就夠了》(1993)時已逾六旬,依舊不改幽默一面——版畫中的人像對觀眾擺出鬼臉,戴着的眼鏡遮蔽一邊眼睛,恍如戲謔「一隻眼睛就夠了」。
靉嘔:虹 虹 虹
日期:即日至2024年5月5日(周一休息)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周二至四、周六至日);上午10:00至晚上10:00(周五)
地點:九龍博物館道38號 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