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咖啡店辦公 峇里海灘旁開會 數碼遊牧自律換來自由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19日

【明報專訊】旅遊+工作,可能嗎?

疫情帶來翻天覆地變化,遙距工作已成職場新常態,只要有一部手提電腦、穩定的網絡,就可將「辦公室」搬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無論是衝浪季節到菲律賓,抑或冬日往泰北清邁避寒,「數碼遊牧」(digital nomad)的生活方式,不再只是想像。

90後的Kristie和Kate在疫情期間辭去正職,投身數碼遊牧,在異地生活、旅居,重掌人生節奏,Kristie說:「Nomad(的生活方式)給我的禮物,是幫我的人生做了場大掃除,重新開始。」

記者在報館寫稿之際,從新疆回港不足1個月的Kristie,轉眼又飛到泰國清邁。瀏覽她在社交平台的分享,她在開揚咖啡店內,一邊悠閒地享受着日照,一邊用手提電腦工作,讓「沐浴」在白光管下的記者「葡萄」得很。Kristie自去年初開始數碼遊牧生涯,從泰國帕岸島、印尼峇里島、泰北清邁等,再到瑞士,整整1年沒回港,「開始旅程1個月左右,我已認定以後要過這樣的生活」。每日早上8、9時起牀,先逛沙灘、冥想,再高效率地工作4小時,黃昏後就學習新事物、看書,過着不少打工仔夢寐以求的寫意生活。

轉做斜槓族 高峰期月賺5萬

遊牧前,她在廣告業工作,身心都被工作壓力侵蝕,更患上慢性胃炎,「(有時)痛到全日無法進食,食完又會嘔。最後醫生說,就算處方多少藥都沒用,因為我的生活壓力太大」,讓她下定決心轉換環境,為自己的人生來個大掃除。當時她主動向上司提出減薪三成,從全職員工轉為自由工作者。

沒有正職的穩定收入、員工福利,她不諱言「最初很害怕,一下子失去安全感」,故她出發前已儲好6個月的生活備用金,以防期間零收入;又為自己開拓新的收入來源,經營自媒體、做小生意。她亦成為斜槓族,靠寫廣告文案、公關及市場策劃等來維持遊牧生活開支,高峰期每月收入可達5萬元,淡季時收入雖只得1萬多元,但拉長補短,日子仍過得不錯。尤其她多在消費低廉而生活質素不錯的東南亞地區遊牧,以泰國帕岸島為例,她住獨立度假屋,連同衣食住行等每月開支約1.2萬港元,在香港單是一人單位的租金都接近萬元,難怪近年泰國、印尼等地成為遊牧熱點。

物價低生活好 印尼泰國成熱點

遊牧民的工作模式多元化,除了像Kristie般的自由工作者,亦有從事線上授課、設計、電商、編程等可遙距工作的人員,亦有企業因行業特性,全職員工也可全程遙距辦公,例如在web3.0行業工作的Kate。Web3.0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互聯網,NFT、加密貨幣、元宇宙等近年熱門的科技概念,都是建基於web3.0技術上的產物。

今年24歲的Kate,大學畢業後當了1年職業治療師,發現自己不喜歡在固定地點和時間工作,嚮往數碼遊牧邊旅行邊工作的自由。本身對加密貨幣有興趣的她,遂轉行投身web3.0,從事行銷、營運區塊鏈項目等工作,平時主要透過線上與同事溝通。「Web3.0的公司較國際化,員工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沒有實體辦公室,很多時候員工只能選擇遙距工作。」

如像經歷過3、4 種不同人生

她每次到不同地方參加研討會,完成工作後就會在當地逗留1至2星期,足迹遍佈日本、泰國、澳洲、新加坡、法國等。雖是全職員工,卻沒有固定辦公時間,有時全日都毋須打開電腦,可到處觀光,有時卻需要無間斷見客、開會,「我們這一行,隨時隨地都要工作」,因此每次出遊,她都會帶備電腦、有線耳機和充足的流動數據。試過在澳洲動物園看動物時,突然要開會;又曾在韓國逛街途中突然要處理工作,回過神來商店已關門得七七八八,與想像中遊牧那種優哉游哉的生活截然不同。口裏經常掛着「工作為先」、「有自律才有自由」的Kate不諱言,即使美景當前也未能完全放鬆欣賞,「我覺得不可以因為你的工作地點不在一個固定地方,而讓人覺得不專業;應令人相信你無論在哪裏都能完成工作,而且有質素,毋須他人遷就,這樣才可長久維持這種生活方式」。

數碼遊牧有苦有甜,但兩人都說踏上這條路後就回不去了。翻閱今年Kristie在書展出版的遊牧遊記《從遊牧,去找心中的那一片海》,她在路上遇過每年只工作兩季的美國夫婦,帶同小朋友流浪世界的遊牧家庭,林林總總的生活方式均為她帶來衝擊,「我在香港認識的人,很多都是一個人生走到最後,但在遊牧結識的人,他們都經歷過3、4種不同人生」,每段人生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踏上遊牧之旅,開啟第二人生,她們的生命之書,又增潤了幾許難忘經歷。●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