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興起文化旅遊,你曾否想過,搭巴士也可以細味城市變遷的痕迹?80後藝術家林兆榮(榮仔)曾居於沙田區,親歷地區變化,1990年代及2000年代的城市特色黯然消失。身為巴士迷的他,在今次〈玩樂擴志〉帶大家搭乘沙田區內的九巴88K線,游走大圍、沙田市中心、瀝源、禾輋及火炭等地,細說區內歷史和重大變化,或許會不經意勾起你遺忘了的回憶。
【出發:顯徑巴士總站】 榮仔搭乘時光機
記者和藝術家林兆榮(榮仔)相約在顯徑巴士總站,一起搭乘九巴88K線,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深度遊。「88K是由沙田南端(顯徑)到沙田北(不計馬鞍山)區內線路,每天載人返學、返工及在區內購物,與民生息息相關。」榮仔1989至2008年期間曾居於沙田區,滿懷童年回憶。88K正好游走今日已大變身的大圍、作為沙田樞紐的沙田市中心、沙田最早期的公共屋邨瀝源邨和禾輋邨,以及火炭中產屋苑。搭巴士追溯1990至2000年代的痕迹,恍似搭乘時光機穿越過去般,「亦是人對成長期的眷戀」。說到這裏,巴士即將出發,經過顯徑邨、田心圍、新翠邨等地,10多分鐘後在海福花園站下車。
【第1站:海福花園站】 消失的摩天輪
在海福花園站下車,映入眼簾的是港鐵大圍站及大型私人屋苑,榮仔指這些屋苑位置原先是青龍水上樂園(今日圍方及柏傲莊位置)、駕駛學院及大圍單車公園等。「大圍的變化很大,這裏的視野原本很遼闊,現在卻很密集。」舊青龍水上樂園於1987年啟用,1991年易名大圍歡樂城,當時與荔園和海洋公園並列3大樂園,曾擁有全港最高的摩天輪(350呎),它亦成為樂園和大圍的地標。歌手陳奕迅曾在此拍攝歌曲《幸福摩天輪》MV。「當年大家從市區搭『黃頭』火車見到這座摩天輪,還有火車在變電站停一停『熄燈』,便覺得是來到新界的一個signal。」當年的九廣鐵路並未為「黃頭」電氣化火車車廂安裝供電用的蓄電池,因此火車通過兩段電纜間的區域時,車廂會短暫停止照明。後來車廂加裝了電池,大圍歡樂城也因為九廣鐵路在大圍站興建馬鞍山鐵路(現屯馬線)而於2001年結業,地標隨之消失。
隨着馬鞍山鐵路發展,大圍單車公園也消失。不過當時區內規劃的單車徑及單車行仍在,假日仍吸引不少人租單車,從大圍踩車到大埔。榮仔曾在開業約40年的亞運單車行租過單車,採訪當天再到此店租車,租車費全日80元,榮仔回憶當年SARS期間租車全日只是15元。他一邊在單車徑踩車,一邊「話當年」,細說在成全路曾有賣豉油和甜醋的大幅廣告牆,晚上會開射燈照着等趣事,歲月冲淡不了回憶。
【第2站:沙田市中心總站】 難忘麥記火車
歸還單車後,走回海福花園站再上88K,約5分鐘便抵達沙田市中心總站。沙田市中心指的是沙田鄉事會路至獅子山隧道公路之間的商住混合區和休憩用地,包括新城市廣場、好運中心、沙田大會堂及沙田公園等,既有四通八達的公共天橋系統,亦是交通樞紐,出入方便。榮仔以前逢周末都會來市中心,「當年以小朋友角度看,我覺得是個好好玩的大千世界」。當時新城市廣場有音樂噴泉、報紙檔、八佰伴等日資百貨公司、玩具店,還有曾是全球10大最繁忙的麥當勞,內有瘋魔小孩的火車卡座,「整個沙田的小朋友都去爭位,坐過一次已經好威!我住了這麼多年,只試過兩次」。沙田區商場風格各不同,「最頹是好運中心,但偏偏它容納到得意的組合,例如有玩具店、家政舖、撈麵小食店」。好運中心早前全面翻新,採用流行的木系裝潢,昔日頹風已不復存在。
從好運中心經行人天橋步行5分鐘,抵達1975年入伙、沙田區首個公共屋邨「瀝源邨」。瀝源邨保留當年全港屋邨最大型噴水池、政府公告亭、小店等;還有早期沙田人的「潮」地——沙田娛樂城,當時設有桌球會、沙龍遊戲機中心和戲院等;時移世易,今天娛樂城的遊戲機中心仍在,但進駐了教會和健身中心,而津津桑拿按摩早前結業,新沙雀桌球聯誼城則裝修後於前天(20日)開始重新營業,幾乎面目全非。瀝源邨毗鄰是1977年入伙的禾輋邨,榮仔曾於邨內中學讀書,成長回憶特別多,他說香港首家IKEA在1980年代初進駐禾輋廣場,以前在屋邨的「食樂美快餐店」可吃到5元燒春雞飯。禾輋廣場經過翻新,「好運中心得番外皮,禾輋還好,起碼個structure無變」。
【第3站:銀禧花園站】 車廠上的「凌空社區」
由禾輋邨站搭88K來到銀禧花園站,榮仔昔日居住的銀禧花園於1985年建成。其基座是九廣鐵路(現為港鐵)何東樓車廠,是車廠的第一個大型私人商住項目,榮仔形容為一個「凌空社區」,之後有駿景園和御龍山,遂成中產社區。銀禧花園設有通道前往馬場及彭福公園,不少居民經此路前往公園遛狗。位於銀禧花園內的「銀禧開心市集」雖小,卻也有驚喜,例如牛勢騸牯熟成牛專門店竟用騸牯牛製作寵物食物,連寵物也食得招積過人!本來榮仔想回到銀禧花園平台緬懷一番,可惜閘門上鎖,外人不能進入。「在香港,當你23:59搬離一個曾與你很親密的地方,00:00已變成陌生人。」榮仔帶點可惜地說。
林兆榮簡介:本地藝術家兼巴士迷,曾居於沙田近20年。現職講師,研究城市發展、藝術設計等範疇,以繪畫及文字等方式創作。曾參與賽馬會「藝術有SENse」計劃(2021)、《26新里程》藝術巴士團(2023)等,並曾推出個人結集《訊號山劇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