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場風暴不請自來,吹襲過後滿目瘡痍。
我說的是:中風者。他們猶如被10號風球打過正着,往往是避無可避。吹襲過後,康復之路慢且長,毅力信心不能少,同路共勉更可貴。我曾經目睹一名病人中風倒地,只可惜當時的我完全不知道「中風」是怎麼一回事,更遑論怎樣應對了。
小學五年級數學科教師名叫「肥朱sir」。他為人和善,就算知道學生在他的姓氏前加上「肥」字,也好像沒有生氣。記得有一天,肥朱sir如常在黑板列出一條數式,然後叫學生出來運算。那次剛巧輪到我。正當我努力計算之際,突然聽到「噼啪」一聲巨響,真是嚇得呆了一陣。驚魂之下,看到肥朱sir倒在地上。他兩眼反白,口裏吐出白色波波球。雖然口吐物有點像忌廉泡泡,但是看上去仍是嚇人。尤其聽到同學們的背景驚呼:「嘩呀啦」、「嗚呀呀」、「喲噢噢喲」……更覺墮進了驚慄之境。
老師被激到「爆血管」?
或者當時實在太驚,我對當天隨後的記憶,全焉消失。究竟肥朱sir是自己走出課室還是被人抬走?最終我有否將答案寫在黑板上?答案準確嗎?當天的課究竟停了多久?有沒有同學因此突發場景而害怕到哭呢?這些問題,我都不能作答。記憶到此。不過,我卻對一句話牢記至今,代課老師說:「你們真是又曳又蠢,朱sir被你們激到爆血管了!」原來肥朱sir當天是爆血管。從此,我對「爆血管」這3個字,有了深刻印象。
不過,到了很久之後,當我在醫學院上內科課時,才意識到當時朱sir患的其實是「中風」。所謂中風(stroke),是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致阻塞或爆裂。腦部血液突然中斷供應,腦細胞及組織便會壞死,身體機能亦不能正常運作。中風症狀可以說是千變萬化,但是一般都是無痛及突如其來。有些嚴重症狀可以構成即時生命危險,但是有些輕微的可以是一瞬即逝,容易使人掉以輕心。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嘴歪、眼斜、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感覺麻木、流口水。至於嚴重者,可以是昏迷或死亡。由此看來,我相信肥朱sir應屬後者,因為他當天曾昏迷不醒呢!
不過說到中風原因,我懷疑朱sir的肥胖,可能是病因之一。醫學界已經掌握不少引致中風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高齡、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心臟病、心房纖顫及缺乏運動等。因此,肥胖肯定是有影響。
糖尿病人中風風險高6倍
有說糖尿病及肥胖症,在發達地區已成為一號流行病。在香港,當然也不例外。
BMI(body mass index)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常用以測量肥胖的標準。一般BMI達23或以上便視為過重,若25或以上則已算是初等肥胖。衛生署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本港有超過三成人屬過重或肥胖,而港人體重更是按年遞增。這樣趨勢其實是不樂觀,因為肥胖是可以惹出禍來。
腰圍粗壯、身體肥胖反映內臟脂肪高含量。脂肪多並不是值得慶幸,因為這正說明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機。內臟脂肪含量愈高,愈易引發受新陳代謝影響的心腦血管病。另外,肥胖與糖尿病亦有密切關連。隨飲食習慣改變,香港人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斷增加,估計在未來20年內,會由8.8%增加至12.8%。另有研究顯示,當撇除其他高危因素影響,糖尿病人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至6倍。所以,控制體重十分重要;最好能夠保持標準體重,切勿過胖。
血壓每高20/ 10 死亡率增1倍
不過,綜觀中風的高危因素,我們絕不能輕視高血壓。研究顯示,從115(收縮壓)/ 75(舒張壓)mmHg計算,血壓每升高20(收縮壓)/ 10(舒張壓)mmHg,血管病變死亡率便會增加1倍。因此,對預防中風而言,控制收縮壓和舒張壓是非常重要。長者一般患的多數是收縮期血壓高,因此治療高血壓能大大減低中風危機。
但現實中,患者往往忽略高血壓的嚴重度。一般認為隨年齡增長,血壓自然會提高,至於老人家血壓稍高一點是沒有問題。有患者說:「哎呀,只是血壓計度數顯示高出標準;但我什麼徵狀也沒有,一點不適也沒有。為何要食藥?醫生,我不喜歡把這些化學物質食入肚!」更有病人說:「我食了一個星期藥,血壓已降低。既然一切回復正常,我自然不再需要食藥!」
不幸地,在高血壓影響下,心腦血管疾病隨之而併發。到了那時,治療變得加倍困難。因此,我們最好能養成定期檢查身體及量度血壓的習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而且高血壓並不限於長者,就算young old、中年人士也會是高血壓患者。只是因為早期病徵不太明顯,而且大家覺得高血壓是老人病,壓根兒沒有理會;不會檢查、不會服藥、不會調節飲食。於是,中風來襲時,更為始料不及和不知所措。
高膽固醇致動脈粥樣硬化
中風高危因素,其中一項是膽固醇。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若濃度過高會形成血管硬化斑塊。斑塊破裂會直接誘發中風的病理機制。醫學研究證實,膽固醇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降低膽固醇是能有效減低中風風險。因此,若驗血報告發現低密度膽固醇偏高,最好在醫生診斷下,服用適當藥物,以減低膽固醇濃度。
審視因素後,我們發覺有不少都是與後天有關。為此,醫護都會苦口婆心告誡病人,最好能多預防。首先,必須注重健康,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心房纖顫等各項高危因素。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戒煙、戒酒,減低食鹽攝取量,不吃太多肥膩或甜食,多吃富纖維質食物如綠葉菜和水果。生活方面,要保持作息定時,爭取足夠休息,做適量運動並持之以恆,維持合適體重,盡量避免肥胖。除此之外,定期身體檢查亦是重要的。如果家族有血壓高或心臟病的病史,我們應定期做心臟檢查,包括照X光、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等。及早發現病徵,自然大大減低中風的風險。養成定期自我監測及量度血壓及血糖變化的習慣,是既經濟方便又有效直接的做法。
這些叮嚀或許有點囉嗦,但是若想活得健康,老得精彩,過得喜樂,我們最好盡量依從叮囑,好好注重身體,做個快活人。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