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古典樂崛起 闢新路煉成K-classics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29日

【明報專訊】某次在首爾搭的士時,同行的人打開音樂搜尋軟件,發現車廂竟低低迴着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後來查到2021年的新聞:韓國叫車公司Kakao Mobility以營造舒適氛圍為由,建議旗下司機避開時事廣播,全天候放送電台KBS Classic FM的古典音樂。這偏好,披露了在地的一種文化形態,也無形間倒映了韓國20多年來銳意發展古典樂壇的趨勢——如同明年3月將參演香港藝術節的韓經arte愛樂樂團,即是創立僅8年的新生代團隊。

韓經arte愛樂樂團與香港的微妙連結,落於其首席客座指揮吳懷世身上。香港人的他,數年來旅赴韓國,2019至2022年間擔任首爾愛樂樂團副指揮,曾在KBS廣播交響樂團、韓國交響樂團、富川愛樂樂團、京畿道愛樂樂團等作客席指揮,今年11月起又為韓經arte愛樂樂團執棒,隱隱然旁註着韓國古典音樂界的蓬勃狀貌。

人才政策 扶植古典樂壇新星

回望,20世紀下半葉急起的全球化把古典音樂由西方引往東方,亞洲之中迅速跟上歐洲步伐的攀高者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而韓國不單有男團女團風行的K-pop,近年還有在聲樂、鋼琴、小提琴等領域不斷冒長的K-classics。這詞彙隨着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趙成珍、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史上最年輕金牌得主任奫燦等人出現而大幅增生,後來泛指韓國人在古典音樂大賽頻頻奪標的現象。

為什麼會忽然湧現如此一批年輕臉孔?是湊巧嗎?比利時導演洛羅(Thierry Loreau)在2020年拍下紀錄片K-Classics Generation,鏡頭朝準伊利沙伯王后國際音樂比賽獲獎者女高音黄秀美、小提琴家林智英,嘗試摸探拔離原生土壤的西洋之樂何以能在韓國萌芽成長。洛羅的觀察是:一方面,韓國政府於1990年代開始投放巨量資源於文藝人才培育,使其精英教育遠遠拋離其他地區,另一方面,「虎爸虎媽」的家庭氛圍下,父母甘願犧牲一切讓子女活成一個爭光例子,孩童亦從小慣於長時間硬背操練的學習模式——有趣的是,儘然培訓高壓,韓國古典音樂家卻往往在對弈舞台上喚發出無比自由、激情。

縱深去看韓國的造星方程式,資優政策是一大關鍵。韓府2000年頒布的《英才教育振興法》清楚以「早期發掘卓越人才,開發其潛力,實施符合其能力及質素的教育」為目標,由國家斥資,務求各單位全面包納社經地位高低的才能者,如2008年開業的韓國藝術英才教育院(Korea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Gifted in Arts),學費全免,更有專門課程讓低收入家庭孩子、殘障人士子女、脫北兒童等弱勢社群獲選受訓。對比上一輩韓國人仍需赴歐美知名音樂殿堂留學,不少千禧世代成名的K-classics出身在地英才體系,證明了韓國內部拔尖的眼界和力量已逐漸成形。

企業助攻 打造殿堂級音樂廳

說起古典音樂在韓國的飛快發展,私人企業的支援亦佔有一定比例。2011年,指揮家鄭明勳曾在首爾愛樂樂團歐洲巡演後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需更多外部資金來支撐巡演機票、住宿等營運經費。10多年過去,企業資本與藝術贊助一路的結合更為完熟,而各大財團對文化慈善項目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無形效益也愈見信心。

放進韓國經濟媒體集團(Hankyung Media Group)的例子,這間在1964年以金融商業報紙《韓國經濟日報》起家的企業,2015年創立韓經arte愛樂樂團,2022年開設韓經arte電視台,正積極擴大其文藝品牌「arte」。上月,記者在香港藝術節邀請下飛到首爾,韓經arte電視台總裁兼arte愛樂樂團總經理朴成玩說到,在韓國,私人企業援助不同文化產業已是常態。投資粉絲遍地的K-pop不是更划算嗎?流行音樂無疑走在產業至前線,但朴成玩認為,K-classics也在急速冒起,「例如(鋼琴家)任奫燦和趙成珍,如果他們決定在首爾舉行演奏會,門票將幾分鐘內售罄。這些人正在韓國音樂界崛起,成了另類的K-pop偶像」。任奫燦去年11月與光州交響樂團灌錄的現場演唱會專輯《貝多芬、尹伊桑、巴伯》在28日間售出逾1萬張的白金成績。翻看韓國售票網Interpark數據,2022年古典音樂及歌劇類別佔市場整體銷售額7%,雖不及2021年的12%,但也未回落至2020年的3%。

對職業交響樂團來說,私營模式換來的是無可匹比的資源優勢。朴成玩舉例,即便是賣票艱難的疫情時期,韓經arte愛樂樂團仍有較一般公營樂團穩健的財政狀况,更能推出新觀眾二次購買音樂會門票即享50%折扣等推廣活動;而集報紙、雜誌、網站等大眾媒體於一身的企業亦為樂團拉闊了宣傳面,比方arte電視台目下已有2800萬名訂閱者。

想起首爾之行的孫旻秀鋼琴獨奏會,前往的樂天音樂廳恰是由私人企業打造的大型古典音樂表演廳。樂天集團撥款1500億韓圜(約9億港元)搭建的這座公演場地,嵌於蠶室樂天世界購物中心8至10層裏的貫通空間,看上來窄小,但四面圍滿觀眾的葡萄園式設計能裝納2036個座位,而其把音樂廳內外部分開的「盒中盒」(box-in-box)隔音結構、超過5000條音管的管風琴、圓形舞台升降機,更是首度引入韓國的音響和舞台設備。姑且不細辨視覺或音效質素,這個場域的出現本然已極具意義——2016年開幕的樂天音樂廳,乃首爾繼1988年的藝術殿堂和1978年的世宗文化會館後,久違了的大規模演藝場所。韓國其實也面臨和香港一樣的表演場地短缺問題,而各大私人企業或者是未來可期的建築推手。

沒傳統包袱 發展方向無垠

比照古典音樂扎根了上千百年歷史的歐洲國度,韓國的軟件硬件當然不能在短時間內縮窄差距。然而,沒有傳統的引路,意味着可試驗可開創的方向無窮無垠。K-classics這一代四溢着自由、活力、熱情,吳懷世認為正正因為亞洲迥異於歐洲的文化語境,「倫敦愛樂樂團或柏林愛樂樂團不會在20年、40年或60年內追求進步,因為它們有着百多年傳統……但韓國的年輕音樂家都知道,這是我們的事業,這是我們的命運,必須令古典音樂成事。(韓經arte愛樂樂團)成員都十分投入,積極參與了許多討論和排練,不像其他樂團那般冷漠」。我們的城除了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小交響樂團,是否也能開出一條向前進的古典道路?模仿,習練,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第52屆香港藝術節:

韓經arte愛樂樂團

日期:2024年3月12日(周二)

時間:晚上7:45(演出長約2小時10分鐘)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180至$480

網址:shorturl.at/c2467

孫旻秀鋼琴獨奏會

日期:2024年3月15日(周五)

時間:晚上8:30(演出長約2小時)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

票價:$400至$460

網址:shorturl.at/jqDN4

文:吳騫桐

編輯:何詩韻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