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推廣加拿大當代藝術家及猶太藝術的多倫多Koffler Gallery,與加拿大歷史學家兼策展人Robert Jan van Pelt和瑞士建築師Manuel Herz共同合作,策劃展覽「The Synagogue at Babyn Yar: Turning the Nightmare of Evil into a Shared Dream of Good」。展覽從Manuel Herz設計的猶太教堂(Synagogue)出發,串連到1941年納粹德軍於烏克蘭娘子谷大屠殺(Babyn Yar Massacre),以及近年持續的俄烏戰爭,並研究猶太教堂的功能和設計。教堂由娘子谷基金會於2020年委託Manuel Herz建造。是次展覽同時邀請知名當代攝影師Edward Burtynsky參與攝影指導,展出烏克蘭攝影師Maxim Dondyuk操刀的大型攝影作品。場內亦展示了教堂的建築草圖和實况照片,配合不同的參考書籍解釋在設計上如何符合宗教需要。
甫踏入畫廊空間,於左邊走廊牆壁能看見一幅由納粹德軍製作的娘子谷地圖,精細程度媲美現今的Google Maps。上面以德文標記娘子谷內的城鎮位置和名稱,顯然是為了規劃大型攻擊而設。繼續往前走會看到8幅菲林照片,拍攝者為一名德軍攝影師,記錄了當年娘子谷大屠殺的場景,包括遇難者於行刑前被迫脫下的衣物和隨身物品、他們非猶太裔的親朋聚集一起打探消息的場面等。展覽以史實作切入點,道出這個由多年前已開始的噩夢。
畫廊右後方有Manuel Herz設計的猶太教堂模型,是由他的建築團隊於2022年俄烏戰爭前製成,並從基輔運到多倫多展出。觀眾能從這個還原度極高的教堂模型感受其宏偉和細節。
選料上,一般建築普遍採用混凝土和磚頭,但教堂的主要建造物料卻為輕巧、忌水且容易損耗的木材。Manuel Herz解釋,考慮到教堂用作紀念大屠殺歷史,他們故意使用需要特別保養的木材建造,因建築物承載着宗教意義和民族歷史,同樣需要人們緊記保存。選址上,團隊考量到要紀念娘子谷大屠殺中去世的猶太人,把教堂建造在德軍特意挖掘以方便行刑的山溝(ravine)旁邊(該位置現今已填地並作社區休憩用途),避免直接於埋葬眾多亡魂的土地上動土,以尊重死者。
教堂外形上和其他宗教建築有明顯分別。它像一本立體書(pop-up book)般能夠開合,只要拉動機關,教堂就會沿軌迹90度張開,就如書本在桌上垂直打開。場內設有影片展示過程。別樹一格的設計來自建築師某天和年幼兒子玩耍時靈機一觸,想到以立體書的形象設計教堂;他亦想打破大眾對宗教建築的既有印象,建造出較新穎,又能吸引一般人主動了解背後歷史意義的教堂。
教堂另一重點是繪畫在天花上的花朵,這些散落的花朵象徵夜空的星星。Manuel Herz提議以碎花重現浩劫發生前一晚,遇難者最後一次看見的星空,置於天花,點綴教堂。行刑前夕絕望的風景,被後人美麗地記住,寄語對未來要抱有希望。為了重現星空,團隊翻查當年的星象紀錄,盡力還原。模型旁邊設有一個安裝在帳篷內的投影裝置,讓觀眾感受夜觀星空的感覺。
畫廊空間的牆身展示攝影師親自到訪教堂所在地,在Edward Burtynsky指導下拍攝的高清實景相片。拍攝當下正值冬天,被白雪籠罩的娘子谷和溫暖鮮艷的教堂互相映照,更能突顯教堂在當年發生的悲痛歷史下,擔當着安撫和凝聚的角色。
Koffler Gallery特意找來對大屠殺歷史素有研究的人,或大屠殺倖存者家屬擔任導賞員,讓對該段歷史不太熟悉的觀眾在講解下更易消化。參觀展覽時和他們交談才得知,在開展前夕,有俄軍發射炮彈落在距離教堂只有約150米的位置,幸好教堂沒受損。在東歐以外,近來重新掀起的以巴戰爭再次提醒人類,戰亂、宗教、意識形態之爭於人類歷史上從沒停止。唯有好好教育下一代戰爭的禍害,在亂流下仍要抱有希望。
文:theupsideissunny(一隻由香港搬到加拿大的煎蛋,有時會睇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