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傳統 玩轉梵高畢加索作品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29日

【明報專訊】Roy Lichtenstein反擊別人對low art的不待見,但他與傳統並不是真的決裂,只是視普普藝術之出現是跟着世界轉變而承接發展。傳統藝術與現世物事同樣是他的創作材料。

漫畫系列因其易入口,成了世人最易記得的作品。但在1970、80年代,他以自己的風格畫下眾物,包括「魔改」其他畫家作品。他一再重訪他喜歡的畢加索,比如1963年的Woman With Flowered Hat、1964年的Still Life after Picasso。1977、78年,他更玩轉超現實主義,將Dalí、Magritte、Max Ernst同畢加索「撈埋一碟」。

挑戰藝術無限可能

梵高的房間、Edvard Munch的吶喊男子、Piet Mondrian的紅藍黃格子,也是一眼就能認出。說起來畢加索創作立體主義時,也為世不理解,到pop art發展時,畢加索已是殿堂級人物,這次換了畢加索的畫作是Lichtenstein藉以破立的東西,也是另一種承接傳統。

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然創作,更重訪自己年輕時的漫畫女子主題,並回到傳統藝術另一大主題:裸體。他從DC漫畫Girls' Romance選取片段,與1960年代作品對比,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網點與平衡斜線成了營造光影深淺的手段,亦融進他對提香(Titian)、馬蒂斯(Henri Matisse)和畢加索等前行者的理解,化為他的獨有風格——在媚俗與「不可能是藝術」之間的張力。離世前一年(1996年),他畫了兩幅叫Mickasso(Study)的習作——融合米奇與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一如他早年說過的話:漫畫家或許不懂得米羅或畢加索,但就算在早期迪士尼,他們也是相關的。這種相關,就是藝術所在之處。

[開眼 收藏]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