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貼地藝文空間 自設電台 辦聲音祭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29日

【明報專訊】近年流行藝術風酒店,大多着重內部設計、建築風格和收藏品;但亦有些品牌走得更前,例如位於彌敦道的香港逸東酒店(Eaton HK),全方位變身藝術文化空間,舉辦大量貼地的表演、工作坊、市集、導賞;又與社區聯繫,舉辦相關活動及體驗,酒店內還設有藝廊、廣播電台、音樂室等設施,匯聚多元化藝術家和社群,恍如一個藝術文化樞紐。

記者平時多是為了吃而到Eaton HK,在Food Hall品嘗親民美食,在普慶餐廳享用自助餐,或者在逸東軒歎叉燒和點心。其實除了美食,Eaton也是本港著名的藝術風酒店,最近有朋友參加過酒店的藝術活動,大讚議題貼地和水平高,不為硬銷而硬推。

每年辦逾500場藝文活動

Eaton原址為普慶戲院,酒店於1990年開業,2018年翻新後創立藝文酒店品牌Eaton Workshop。大堂設有展覽空間,LG層Food Hall和B1層普慶餐廳的牆壁都是展廊,4樓設有Music Room和Tomorrow Maybe藝廊。酒店每年舉辦逾500場藝文活動,包括展覽、表演、工作坊等,以及每月約20場廣播相關活動。酒店亦與其他藝術單位合作,曾與香港芭蕾舞團推出staycation,亦曾伙拍Art Basel、大館、南豐紗廠等舉辦限定活動或導賞。

「第三空間」匯聚邊緣化多元社群

香港逸東酒店文化總監兼藝術家陳敬元(Joseph)分享,一般酒店可能集中於收藏品、酒店設計,或是舉辦art fair,在房間放些藝術品作收藏買賣,「我們則主要舉辦以community為主的展覽、藝術活動。藝術和文化是一個工具,讓小眾發聲,做回及展現真我」。例如10月舉辦的AWAKE香港印「蹈」節,加深公眾認識印度文化;最近的意識節(即日至2024年1月28日)則探討近年熱議的「神經多元」,活動包括已完結的「SEN孩子的電影院:《小王子》」放映會,還有展覽「筆尖的浩瀚宇宙」,展出3名展能藝術家的作品。

除舉辦活動以外,酒店設施亦與社區、多元社群連繫。位於1樓的Eaton House共享工作空間,租戶有聯合國難民署,酒店內亦設有本港少見的跨性別洗手間。大堂設有漂書站,升降機附近亦有社區支援站,酒店內外都與社區息息相關。Joseph提及酒店創辦人羅寶璘,希望酒店成為家和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間」,包容和匯聚被邊緣化的多元社群,讓他們產生歸屬感。

新進藝術家發亮平台

「很多酒店會邀請知名藝術家創作,或是購買知名作品;但對我們來說不論是否成名,或是年輕、underground,總之適合我們的題材,有思考的,我們都會考慮合作。」酒店每年的重頭活動之一是年中舉行的UNHEARD: Sound & Music Festival聲音祭,由前地下音樂空間XXX(Triple X)創辦人之一、現香港逸東酒店音樂和廣播總監James Acey主理,邀請音樂人探討香港音樂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等。而將於後天(31日)舉行的「NYE 2024:THE BREAKUP 除夕夜派對」,也邀請本地樂隊Sea of Tranquility等表演。Food Hall設置逸東電台,由年輕唱片騎師主持,公眾可於官網收聽。

酒店是新進藝術家發亮的平台。大堂的Colony Kids商店主力售賣本地年輕時裝品牌,包括SOMEWHERE NOWHERE、VICTORIA HONG KONG等。2023年進軍巴黎時裝周,以插蘇手袋等搞怪設計成名的Pabepabe,以及將傳統元素變得時髦的一丿(Yat Pit),也曾在Eaton HK展出作品。

身為藝術家的Joseph認為,由於酒店一直提供空間給文化藝術工作者,「不同群體都知道,Eaton是真心支持從事創意的朋友,而不是借他們的名氣賣東西,所以和酒店建立信任的關係」。他慨嘆很多時藝術也被發展商當成一個概念,舉辦活動後便轉成其他商店;強調酒店是認真態度地推動藝術,「支持本地創作者及小眾群體,讓他們發聲和做自己,以及將本地文化藝術展示給外國朋友,同時連繫本地的社群」。

文:陳麗斯

編輯:梁小玲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玩樂擴志]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