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如果一個藝術家能找到與自己契合的材料和技法,那就太幸運了。例如草間彌生的波點和南瓜,Louise Bourgeois的金屬蜘蛛,鹽田千春的黑、紅、白紗線。就像發明出一種新的語言,具有無限的可能,做到極致,就能形成獨特而具有辨識度的風格。
最近我在紐約的一家畫廊Sapar Contemporary參觀了駐美韓國藝術家Sui Park的個人展覽。她有一套成熟的材料和造型風格。遠遠看上去,她的裝置作品像是一座色彩斑斕的海底珊瑚,或是一群粉色的游魚,又或是巨大的毛茸茸白色球狀物,形式感很美。
這些作品獨特之處在於它們都是用最普通的塑料紮帶創作。就是用來固定電線、一頭有個小孔可以穿過的尼龍繩。把這個材料用好並不容易,跟自然纖維自帶質感不同,塑料紮帶顯得廉價粗糙,顏色質感均勻度過高。但Sui Park靠造型和空間感取勝,裝置顯得乾淨、輕盈、柔軟。
展覽播放她用紮帶創作的過程短片:她首先用幾條紮帶做出幾個圈,排列在一起,然後用其他紮帶拉緊固定,一個曲面開始形成。用於固定的紮帶都向外豎立,像海膽的刺、植物的毛。她開發出這個結構之後,手上就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形態了。她此前的作品,既有覆蓋在巨大純色背景之上的立體畫,也有完全立體、如同彩色珊瑚般的裝置,或像是懸掛半空中的彎月或蒲公英造型。
目前,她在紐約還有另一個戶外展覽,位於曼哈頓Bella Abzug Park。在公園長椅旁邊,有一叢如同蘑菇傘的裝置作品。它們顏色鮮亮,又是塑料材質,原本並不自然,但造型圓潤、大小錯落,放在草叢中,還真的有雨後蘑菇冒出的蓬勃生命力,比起在白牆白地板的畫廊中展出更加適合。
在2021年的一次採訪中,Sui Park說自己小時候是普通小孩,喜歡玩黏土和在戶外玩耍。在韓國做了3年室內設計師後,隨丈夫來到美國,最初不知道做什麼,後來決定重回校園讀研究生。2012年左右,在學習環境設計的過程中,她發現了紮帶這種材料,有不同長度、能快速拼接,非常適合用來做建築模塊。
從她的學術訓練背景中,確實可以看出其作品的淵源。她最初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修讀纖維藝術,學習編籃,後來又在美國讀建築(馬里蘭藝術學院讀環境設計、羅德島設計學院讀室內建築專業),因此能做出手工造型和環境結合的作品,也是自然了。
作者簡介:織物藝術家,常駐紐約,個人網頁:www.linqiq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