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垃圾:垃圾收費在即 包底不包底? 屋邨方案數難計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07日

【明報專訊】還有不足3個月,影響全港所有市民的垃圾收費終將實施。垃圾收費又被稱作減廢「火車頭」,到底列車會否順暢地開往終點?家居是本地垃圾一大源頭,記者跟隨大埔太和邨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子君,細察邨內環環相扣的垃圾收集程序,設想收費後種種景况。

簡介:垃圾收費計劃討論足足廿年,這減廢火車頭終將在今年4月開動。垃圾打包後不再不見為淨零成本,只盼大家想多一步,從源頭減廢,多多回收。經濟誘因加上監察執法,能否推動不太環保的人踏上減廢旅途?這欄目邀請社會各界打開朝夕相對的垃圾,一同設想在不遠的將來,人與垃圾將經歷不一樣的關係。

【拆解垃圾】

難追蹤源頭不明垃圾

晚上7時多,李子君帶記者來到太和邨其中一座的31樓,只見走廊存放數袋垃圾,正等待清潔工人逐一收走。然而垃圾並非只出現在單位門外,有些人棄於上鎖垃圾房外,有些則選擇升降機對出的公共地方。為什麼這樣?「因為(有些居民)覺得擺(自己)門口好污糟,有些餸汁或蟑螂。」管業處的告示表明公共地方嚴禁擺放雜物,一經發現會即時清理,然而有居民依舊無視警告。

沿途審視垃圾的包裝,要不用上管業處提供的白色膠袋,要不重用店舖的購物袋或外賣袋。垃圾收費實施後,若像太和邨採用「按袋收費」模式,垃圾包裝必須改頭換面,統統使用綠色指定膠袋包妥才合規。若套用現時胡亂棄置的情况,法團或管理公司很難追查違規垃圾的源頭。李子君無奈道:「某街坊可能聰明啲,半夜拿出來,拿到樓層的垃圾房門口。這些都是很難捉的,很難去證明這個身穿紅衣的人,原來是高3層樓走下來棄掉的。」政府在垃圾收費的《良好作業指引》建議,在經常發現源頭不明住宅垃圾的地點,物管公司應考慮採取跟進措施,例如加裝閉路電視(CCTV)。安裝成本是一大考慮,如果一層3隻翼也要有CCTV,動輒花費過百萬。

從棄置地點區分,家居垃圾可分為3類,首先是上述一般垃圾,第二是未能放進袋的大型垃圾,第三是可回收物。太和邨設有3個垃圾站,現時居民可把大型垃圾棄置於此。由4月1日起,每件大型垃圾時必須貼上指定標籤,盛惠11元。李子君聽過有人提出:「要咁貴買個標籤,我晚上下來這裏(垃圾站),撕一個標籤返來貼在我那裏(的垃圾)再扔棄,那又得不得呢?」垃圾站一向在非開放時間上鎖,以免有人違法傾卸建築廢料。不過記者發現垃圾站未開放,門外已有幾袋源頭不明的垃圾。就算清潔工當值期間,他們有時需要短暫外出工作,令垃圾站成無掩雞籠。

部分居民未有回收習慣

一般垃圾與回收物此消彼長,多做回收,自然減少垃圾。現時管業處派發白色半透明的垃圾袋,隱約看到內裏物品。「這個紙筒可以(回)收啦,這個鐵罐可以(回)收啦。」李子君一邊洗樓,一邊指着許多回收物均被當作垃圾棄掉,可見居民未養成回收習慣。太和邨每一座的地下大堂均設三色回收桶,近年伴隨環保意識抬頭,回收桶的使用量相應提高。

李子君憶述設桶初期,居民經常胡亂回收,「初初唔識,整個麥當勞扔進去,吃完的雪糕又掉進去,他以為雪糕的容器是很容易回收的」。為教育居民妥善回收,屋邨管理團隊於桶上貼有清晰指示,譬如「藍廢紙」不能放入污染紙張、紙巾或是紙包飲品盒。現場視察三色桶相當整潔乾淨,法團透露清潔工每天打掃,收走並暫存回收物,等待回收商每周一次到訪運走。

【垃圾有價】

包底變相「雙重徵費」

垃圾收費以財政誘因推動市民減少家居廢物,不論市民或是住宅管理者,也要計一計新政策實施後的成本。零售點發售9種不同大小的指定袋,以配合使用者需要。此外,另設240公升和660公升容量的大型指定袋主要售賣予設有垃圾槽的住宅處所,最大的660公升指定袋售價為73元,240公升則26元。

太和邨全邨接近7000戶,法團比較過不同垃圾處理方法,優缺點與開支羅列如下:

‧方案一(完全不包底)

只購買660公升指定袋收集公用地方垃圾。清潔工要區分違規家居垃圾,增加工作量。此外,拒收違規垃圾導致囤積,或致衛生問題。

每月開支:

73元×558袋*= 40,734元

(*按現時公用地方垃圾量估算)

‧方案二(為家居垃圾包底)

購買660公升指定袋,收集公用地方以及為家居垃圾「包底」。清潔工毋須分類,但失去污者自付的政策原意。

每月開支(全包底):

40,734元+(73元×4929袋#)

= 400,551元

(#按現時大廈垃圾量總和估算)

(為七成家居垃圾包底):

40,734元 +(73元 x 3450.3袋)

= 292,605.9元

‧方案三(全民派袋)

購買住戶需要的指定袋,以及公共地方所需的660公升指定袋。價錢昂貴,並需要室內地方儲存指定袋。只計算向住戶派發一包10公升指定袋,開支已經超過30萬元。

太和邨因成本考慮撇除方案三,已經張貼告示通知居民,現納入管理費內的白色垃圾袋只會派到今年3月,日後要自行買指定袋。整條邨難免有害群之馬,尤其在居民不熟悉新政策時,方案一完全不包底會導致衛生問題,並不可行。

管理公司與法團現時討論的重點,是在方案二之下到底要包底多少成,至今仍未有定案。模擬包底七成,即只有3成居民有合規格地包妥垃圾,包括使用指定袋,垃圾沒有伸出袋口或刺破袋身等違規情况。「一開頭那半年,政府都說是適應期,起碼部分住戶像有些長者未必知道……」法團並沒有太多資源自行籌備宣傳工作,唯有嘗試在即將舉行的業主周年大會簡介,「好老實講除了海報、政府賣廣告,但沒有更多教育的話,他們很難知道(收費詳情)」。

居民質疑為不守法者埋單

包底的好處是前線清潔員工毋須區分開違規垃圾,節省工作量;但壞處是包底愈多愈貴,更有「雙重徵費」之意,懲罰乖乖買指定袋的市民。李子君在「太和邨業主立案法團」facebook群組發放垃圾收費的資訊,接獲不少回應。「佢(居民)就話我守法,點解要罰我錢去(補)貼那些不守法的人。我話無辦法,點樣可以分開守法與不守法的人?我分唔開呀。」她語帶無奈。

法團每月盈餘不多,垃圾收費勢必加重財政負擔,未來或許需要增收管理費。李子君提到去年因應屋邨老化須進行維修工程,上調管理費20%,已遭居民強烈反對,「仲話加佢60蚊膠袋費?同你死過呀」。

【垃圾新生】

憂回收量增多 難及時處理

垃圾收費將改變居民的生活習慣,為配合政策,法團亦打算調整垃圾管理方法。數數太和邨邨內垃圾桶,還有不太起眼的小型廢屑箱,這些公共垃圾桶通常擺放在升降機大堂。根據《良好作業指引》,廢屑箱並非用作棄置家居垃圾,而居民扔進小型垃圾時毋須使用指定袋,不過清潔工最終仍須以指定袋包妥,才可把垃圾交給廢物收集商。換言之,廢屑箱的指定袋開支由管理公司承擔。因此法團打算日後減少公共垃圾桶的數量,只餘下「旺區」的垃圾桶,以免增添財政負擔,這做法亦符合《良好作業指引》的建議。

回收方面,除了每座設置三色桶,太和邨的公共位置還設有舊衣、玻璃及其他塑膠回收。為節省指定膠袋的開支,相信未來將會有大量居民支持回收。法團對於龐大的回收量亦有擔憂,「其實很難有位置堆積這些存貨,因為現在(回收商)是一個禮拜收一次」。他們期望回收商可以來得更頻密,甚至仿照食環署每天恒常收集垃圾的頻率,有助屋邨處理回收物。

【環保有計】

收集二手物資 街坊尋寶

垃圾收費未實施,李子君已經養成回收習慣。家居回收一點也不難,她先把回收物與其他垃圾分類,譬如包裝紙、鋁罐、雜膠,「(外賣盒)底部很油、很多餸汁,但是表面冲一冲、抹一抹,都可以回收」。她將回收物清潔後放進環保袋,再帶到樓下三色桶作分類回收。最終她扔棄的垃圾大多為廚餘,因為邨內未有設置廚餘回收機。

居和樓地下管理處放置了一個膠箱,標示寫着「環保物資收集箱」。這是李子君的提議,居民可以在交管理費時,順手投放七成以上新淨的物資,將在嘉年華讓大家免費領取。她透露活動適合街坊尋寶,深受歡迎,「好多淋淋瀋瀋,杯、瓷器、書、CD,希望辦這些二手嘉年華有助他們減廢,又幫到他們清屋」。

文˙ 朱令筠

{ 圖 } 朱令筠、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