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美教科書」 啟發孩子美學想像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26日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台灣大選,由選舉公報、政見發表會到選票都有全新的視覺設計形象,色調以灰黑為主,務求資訊清晰簡潔,且不帶偏見。那是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聯同中央選舉委員會推動「選舉美學」的嘗試。台灣近年來不斷提倡各個領域的「美學」,盼將設計滲透日常生活。再翻查TDRI網站,他們剛完成徵收教科圖書設計獎的參賽作品,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從教科書設計推動美感教育。儘管比賽只舉行至第二屆,但原來背後已有民間團體「美感細胞」着手教科書改革超過10年,逐步成為體制外和體制內之間的橋樑。

台灣經濟部2020年成立TDRI,升格轉型自「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是台灣唯一以設計為核心價值,促進產業、公共服務及社會創新的跨領域平台。自2019年台灣推動課綱改革,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108課綱),將「美感素養」放進新課綱核心教育中,教科書的美感更受到廣泛重視與討論。TDRI表示,現有教科書的美感是否足以啟蒙美感教育、提升美學素養,甚至達到良好的學習品質與成效,是這幾年來台灣各界都不斷在討論的議題。不過,究竟何謂美感?美感教科書要具備什麼條件?

3「門外漢」推動 曾被批「想法太浪漫」

美感細胞由交通大學3名畢業生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共同創辦,於2013年發起「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畫」。陳慕天指剛開始時惹來很多爭論。民眾質疑他們對美學的觀點,教師批評想法太過浪漫,說他們做出來的美感教科書不一定好教,而出版社的美術編輯也表現排斥。基於創辦3人都不是教育或設計出身,陳慕天說面對每一次爭論都是謙虛真誠地向各界學習,望以時間證明他們不是想出來罵人,而是想做美感教育。團隊慢慢地找到一條出路,向各界說明他們對美學價值的論述。他們認為過去的課本在美學形式上過於單一,希望透過展示多元的課本美學,讓孩子看久了之後,自然選擇一個他所鍾愛的風格,陳慕天說:「讓孩子理解到這世界上有這麼多元的樣貌,他會更有自信地去選擇,並不是跟隨主流大家所有喜歡的內容,同時他也會比較尊重他人的選擇,就不會覺得說,這樣畫就好奇怪。」比起說出什麼美學標準是最好,美感細胞所推崇的更像是一種精神和視野培養。

「用美術館1%經費,創造100倍瀏覽量」

回想起當初,陳慕天與其他創辦人也是因為到歐洲交流參訪所得的經驗,看見外國對美學的細節和重視,啟發他們對美學有更多的想像,使他們想做一些改變。陳慕天指團隊開始時主張「課本是最公平的媒材,不分城鄉差距,人人都可以擁有一本」、「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用美術館1%的經費,創造美術館100倍的瀏覽量」等論述提倡將美感融入教科書設計。「美感教科書計劃」於2014年、2017年、2020年以集資開展,由第一季計劃改造小學五年級國語課本開始,後來擴展至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以及國中公民、體育和綜合等16本美感教科書,設計出連市場和出版社都不相信能夠注入美感元素的書本。近4萬本原型課本(prototype)免費發行至台灣21個縣市的200多間學校。由剛開始時被教師與出版社拒絕計劃,陳慕天指現時已與各家出版社的美術編輯建立良好關係,一起討論可實際執行的設計,又會與台灣教科書出版協會和出版社密切合作,每一年都會舉辦交流會,商討適合孩子最新教科書的設計。

改變出版流程 美編更早參與

陳慕天分享改革教科書設計還涉及出版流程的改變。他說,出版社的編輯流程很多時候都是作者編60%的課本內容,然後編輯再編剩下的35%,那美術編輯最後能做的是最後5%,發揮空間非常小,美感細胞現在做的是讓設計師在更早期參與,甚至讓設計者擁有某方面的決策權,使出版流程不再是作者和編輯主導,而是變成共創的過程。陳慕天不諱言過程很不容易,「它必須逼着每一個美術編輯去懂課本裏的內容,同時也必須讓文編能夠有設計的能力,文編要為版面畫簡單草稿,確認他的教學策略,那美編也會說『你為什麼這樣排』,或是告訴他怎麼樣去修正,最後討論完就可能會影響字數,影響能放的圖片,所以就會回頭再請作者去做微調修改」,得出一套用視覺導向的教學設計策略。

眼動儀實驗 發現更佳引導閱讀

新設計教科書除了變得「好看」,對學生學習又有沒有幫助?除了蒐集學生與教師意見,美感細胞在2020年與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明蕾合作,作眼動儀實驗,驗證美感教科書成效,追蹤學生閱讀美感教科書與原版教科書時的眼動行為,檢視設計原則對學生閱讀文本歷程的影響。結果發現美感教科書經整理過後的視覺動線較原始課本更好引導學生閱讀,並容易找到重點。團隊又與台北市文化局合作,針對心智障礙者設計了《易讀設計指南》,內容包括為自閉症患者或色弱色盲者設計色彩搭配原則,現今已被23處台北市文化館廣泛採用。TDRI去年12月出版的《翻開下一頁→NEXT PAGE教科書風格創新趨勢研究探討》亦由美感細胞擔任策劃編輯,探究不同世代的台灣教科書設計脈絡的演變和趨勢。「10年來我們不斷修正,到現在已經算是介於體制內跟體制外的一個中間平台。」陳慕天接着補充,TDRI的成立對推廣美感教育非常重要,研究院作為一個政府官方的設計單位可以伸手向其他單位提出合作,「說實話我們在政府裏面是nobody,並沒有太多的資源,所以透過研究院幫我們跟教育部搭建橋樑,透過立法委員才可以慢慢形成教科書改革的生態,我覺得已經算是有點長出來了」。

但是說到實際的數字,美感細胞指難以直接說市場上有多少成書本有實踐美感設計,但有幾本在市場上也佔有較高的使用比例,例如康軒文教事業跟IF OFFICE設計師馮宇合作的小學一年級國語課本,市場佔有率近50%;翰林出版跟銀海設計的設計師林慧秋合作的高中公民課本佔近38%。陳慕天感嘆,團隊正在做的是屬公共性質的議題,他指已經習慣了「走三步退兩步」,但大方向看,人的意識正朝對的方向走,還需要世代交替和時間改革,就像近幾年才開始設立的教科圖書設計獎,TDRI期待讓更多元領域的人才投入教育創新行列,發掘「未來教科書」的更多可能,共同為下一世代打造更堅實和有意義的教學內容。

文:何詩韻

編輯:梁小玲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力場]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