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偶究極進化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26日

【明報專訊】今期「美藝客廳」邀來的「客席策展人」是陶藝家李慧嫻。近來讓李慧嫻印象深刻的,是陶啟安的展覽「次元文明考古計劃:超時空神殿」。陶啟安是電子遊戲和科幻迷,他很喜歡其中的古代宗教神話。在香港藝術學院主修陶藝的他,把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化成失落歷史遺蹟,整個展覽就是一件作品,讓虛擬景象變為實體,擺上陶瓷製作的大小物品,配搭擴增實境(AR)解謎環節,戲仿未來人的考古發現。

李慧嫻特別喜歡展覽中,一個以數碼暴龍為概念的陶瓷玩偶系列,「他在一層層由低升到高的planters(種植盆),依次放上不同形態的數碼暴龍,從數碼蛋,到什麼究極體都有。這顆蛋是晶瑩剔透的,顏色很漂亮,像珍珠一樣」。她解釋,陶啟安在展覽中用了手揑、倒模、拉坯等陶塑技法,對釉藥的比例、泥漿的控制亦運用得宜。

跨媒介擴闊陶藝光譜

展覽中還有不少大塊着色陶板,模仿古代石塊。李慧嫻說這很考耐性,要不斷為陶坯移位,使其均勻風乾,不然就會翹起變形,或爆或裂,與玩電子遊戲極速穿梭的刺激感覺相映成趣。她看到另一些用現成玩具倒模製成的陶藝品,刻意留下接駁痕迹,有出土文物的感覺,看出創作者的思考:今天的物件是明日的遺蹟。

「陶藝是最古老的一種藝術,可以追溯至盤古初開人們生火時的意外發現,用來做生活器具。陶啟安卻把它跟很現代的遊戲、動漫跨媒介混合,擴闊了陶藝的光譜。」創作陶藝至今超過40年的李慧嫻認為,這件大型實驗作品守住了對工藝的堅持,在紮實基礎上探索陶的各種可能,推介讀者到場細看。

(美藝客廳‧三)

「客席策展人」簡介

李慧嫻是陶藝及美術與設計教育工作者,於香港及英國修讀陶藝及藝術教育。曾任教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亦為香港當代陶藝協會及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創會會員及榮譽顧問。她的公共藝術項目可見於機場、港鐵油塘站及利東街等;2020年獲藝發局頒發「香港藝術家年獎(視覺藝術)」。

「次元文明考古計劃:超時空神殿」展覽

日期:即日至2月26日(周二休館)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9:00

地點:香港中區堅尼地道7A香港視覺藝術中心1至3樓

文:明報藝文部

編輯:何詩韻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IG:@fridaymingpao

YI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