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來港購物不再吃香 旅客愛打卡 一簽多行難救零售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04日

【明報專訊】周二(6日)便是本港跟內地全面通關一周年,記者特意走訪過往遍佈內地遊客蹤迹的購物旺區尖沙嘴、團餐熱點紅磡土瓜灣,趕上內地春運的西九龍高鐵站,還有水貨客勝地上水,看看不同地區的市况。通關一年,它們復常了嗎?假如恢復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港,能刺激本地零售業嗎?

文化比商品吸引

農曆新年將至,內地春運已展開,預料鐵路客流量大,但光看數字不夠具體,上周三記者到西九龍高鐵站一探,不知是否平日關係,票務大堂人流不及去年重啟跨省長途列車服務時,離港大堂和抵港大堂距座無虛席還差一大截。車站內的商店也幾乎無人問津,玩具精品店店員張小姐留意到,新年前一周來往的遊客比再上一周翻倍,只是他們拿着行李諸多不便,不會在店舖駐足停留,「多數問路去廁所,經過不會停下」。記者的確不太看到有客人閒逛,大多選擇一把椅子坐下休息,剛好碰着尋找行李寄存服務的黎先生。港人黎先生剛送別好友,正等候到廣州的列車,因工作緣故,他經常來回穿梭內地多個省市,稱京滬穗他都住過,其中廣州住了4年,現定居新加坡,短暫回港,他感覺疫情過後「香港少咗人,可能因為真的走了很多人,移了民,遊客也傾向一日遊,不太過夜,街道變得沒那麼擠迫」。「香港有咩好嚟?香港(物價)好貴」,這是他憶及江蘇好友M小姐告訴他對香港的印象,但去年12月中黎先生帶她在港遊玩,她還是按捺不住想購物的心,到尖沙嘴廣東道買名牌手袋,大概因為「買奢侈品感覺香港便宜一點,品質亦有一定保證」,但他說最吸引M小姐的不是美食,也不是名牌袋,而是香港文化。他記得當時正好遇上張學友在紅館開演唱會,M小姐雙眼頓時亮了,他連忙撲飛,希望她首次來港的旅遊體驗不留遺憾。吸引遊客的是文化,而不是商品,車站內的黎先生如是說,那麼站外的情况如何?

旅客:香港購物跟內地沒分別

通關一年,有些內地旅客熱點物是人非,有些則熱鬧依然。去年「五一黃金周」首日,記者曾到紅磡和尖沙嘴一帶考察。當時紅磡崇安街和土瓜灣道專為內地旅行團提供膳食的食肆「嘉樂軒」和「富源酒樓」外不時會見到衣服扣上襟章的團友進內享用午膳,「嘉樂軒」曾因團客聚集而引熱議。當日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半期間,記者觀察到至少有12輛旅遊巴駛至,每團約有40人。惟上周四重遊舊地,「嘉樂軒」門可羅雀,不再見有內地遊客擠擁在行人路的情景。

團餐酒樓去年暑假結業招租

不過沿崇安街再往前走能看到有4輛旅遊巴在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對外的馬路停泊,約有20名內地團客在候車。來自深圳的萬先生說他花費約2000港元報了港珠澳三地的五天四夜旅行團,其間在香港逗留兩日一夜,他隨團逛了不少「老生常談」的旅遊景點,例如海洋公園、金紫荊廣場和維多利亞港,說到這些景點時他並沒有很雀躍。再談他剛在嘉樂軒吃午飯的體驗,他覺得香港的食物質素跟深圳相比「菜一般」,物價也高得多。他瞥了瞥手裏拿着的一大袋東西,有不少藥品和面膜,他稱那裏至少價值2000元。雖然在香港能買到的商品種類多,但他不禁嘆了一句「很貴」,惟感覺香港值得一遊,「下次會自由行,報團太多套路(遊說手段)了,不停叫你買東西」。至於土瓜灣道的「富源酒樓」,據稱因生意不理想,早於去年暑假結業,舖位至今仍在出租。

離開土瓜灣,剛踏上尖沙嘴彌敦道,就看到內地遊客三五成群拖篋而至,在紅綠燈處停下,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朝他們拍攝方向一看是重慶大廈。「因為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來自安徽合肥的林小姐興奮地告訴記者,她從小愛看香港電影和電視劇,而重慶大廈是《重慶森林》主要取景地,甚具代表性,特意前來打卡,「來到尖沙嘴街頭像看電視劇一樣」,她腦海中的香港電視劇場景頓時重現眼前,一如她對香港的初印象:「節奏很快、很文藝、很復古,沒太大落差感」。尖沙嘴一向予人「名店,購物」的印象,卻沒看到林小姐提着大包小包的物品,她手上只有一部相機。

「逛(尖沙嘴)的話我覺得應該挺好逛,可是我沒有購物,我主要是看街景。」她覺得在香港購物跟在內地買沒什麼分別,一來價格不算低,二來「該有的店內地也有」,譬如說名店Louis Vuitton(LV),她沒打算購置新袋,路過LV時見到大排長龍,反觀在內地買不用排隊,價格也差不多,又考慮到回內地時要報海關,不然被徵收額外稅項,因此覺得沒必要在香港買奢侈品,直言:「(內地)大城市的繁華程度也差不多,就是對這些(名店)已經見怪不怪了。」比起名店、太平山山頂、維多利亞港這些旅遊景點,最吸引她的還是香港獨有的城市風貌。

與林小姐道別,走到素有「名店街」之稱的尖沙嘴廣東道,上周四仍算人潮洶湧,特別是林小姐提及的LV門外約有20人的人龍。但引人注目的卻是,LV對出的行人路也有遊客在排隊,湊近一看發現他們等着與LV的招牌合照。購物或許不是人人所好,但綜觀記者問到遊客的消費評價,還有遊客到貴價名店外打卡,「貴」或許是多數遊客對香港的觀感,霎時想起看上去「平民」一點的上水。

水貨重地人流大不如前

拖篋水貨客、藥房化妝品店水泄不通的景象,曾遍佈昔日的上水。記者上周二到訪水貨客勝地石湖墟,拖篋旅客和藥妝店依舊,人流卻大不如前。記者那天下午4時抵達港鐵上水站A出口,站內已見到有遊客急不及待點算戰利品,把它們從購物袋取出,再放進行李箱裏,記者好奇問她一句:「你們買了多少物品,簽帳有限額嗎?」她只回了一句:「用微信、支付寶不設限!」然後趕忙把戰利品統統收納好。正想像內地客擠滿上水的景象,走到新樂街時卻發現與現實不符。從新樂街2號走到46號,至少能看見5間藥妝店,惟當中開着門做生意的只有兩間,同一條街道上有兩個空舖位的鐵閘貼滿招租告示。記者使用Google街景服務查看新樂街近幾年的商舖變化,發現單是新樂街34號這個舖位,3年間已兩度易手,該舖於2019年11月為「百翹美妝」,至2020年7月改為「騰發藥妝」,2023年6月變成美容專門店「美の源」。上周二到訪,上址打回原形,舖位重作「百翹美妝」,惟記者到訪時店舖未有開門營業。屹立新樂街至少30年的雜貨店老闆程先生稱,去年通關以後的3月,新樂街多了新開張的商店,形容那時的舖位「爆晒」,大概是以為通關後會多內地客購物,後來抵擋不住高昂的租金而結業,他卻豪言:「通唔通關對我無乜影響,都係賣汽水啫。」

他續說:「現在就算平租也沒用。」他如此悲觀是因為「無客」。2009年之前,未有為合資格深圳永久居民引入的「一簽多行」,石湖墟的客人要是本地人,「他們買東西帶回內地」,後來開放「一簽多行」,就多了從深圳過來買奶粉的水貨客,衍生不少本地跟內地人的矛盾。再後來2015年「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加上最近3年新冠疫情,程先生說專業水貨客也未必捱得住而要轉行。不止是水貨客,其他行業如零售業和餐飲業也大受疫情影響,他憶及雜貨店隔籬原本有一間生果舖和藥房。舊的已去,新的不來,他沒直接道明新樂街的市况,而是打趣道:「你看看有多少空舖就知道了。」他自嘲要不是店舖面對球場,大人小朋友打完波之後會來買汽水,他的生意也熬不過去,「老實說零售業不會在上水(做生意),遊客會去旺區如尖沙嘴旺角,不會來這麼鄉村的地方」。

迎跨境童口味 雜貨店賣奈雪的茶

雜貨店的雪櫃除了放着維他檸檬茶和汽水這些常見飲品,還有記者不太熟悉的內地品牌「奈雪的茶」出產的果茶,是程先生自去年6月進貨的飲料。飲品銷情雖然一般般,但他說上水很多跨境學童,他們喝不慣香港的飲品,會選購自己熟知的內地牌子。那麼再往前走有「藥房街」之稱的新康街又如何?記者從新康街2號走到98號,整條街至少有23間藥妝店,其餘不乏批發零售舖,有些原為「美妝店」的舖位只遺留招牌,店面被用來賣年花,亦有至少4個空舖位貼滿招租告示。

全面通關後,旅客的消費慾和零售業的繁華真的不再嗎?香港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說內地人已經習慣網購,能買到大部分香港商品,「我不認為內地居民需要(特意)來港買港貨」,又指疫情後內地旅客來港「爆買」的情况不復見。早前有報道指政府正探討恢復開放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港措施,以爭取內地旅客多來香港消費,崔定邦稱深圳的服務業水平已跟香港「平起平坐」,但認為恢復「一簽多行」便利深圳居民來港經商和購物,主要惠及零售業和餐飲業。程先生對此卻不甚樂觀,直言:「有番『一簽多行』都無用。」那麼本地零售業該如何走下去?還是應順勢而為發展文化旅遊?

【本地零售篇之二】

文˙ 姚超雯

{ 圖 } 姚超雯、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