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音韻聲聲送舊年 拆解賀年歌「洗腦」秘密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09日

【明報專訊】當談到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或許你會想到利市、食品、拜年活動等,但不得不提,每過新年,一旦《歡樂年年》、《財神到》、《新春頌獻》這些耳熟能詳的賀年歌曲響起,便會在腦中迴盪不息,令人愛恨交織。不過,你知道這些流行了近半個世紀的賀年歌背後的結構和秘密嗎?

農曆新年作為中國傳統大節日,賀年歌與中國文化緊密相連。香港中樂胡琴演奏家陳璧沁受訪時談及賀年歌的起源,指出香港的賀年歌有一部分自創,另一部分則源於廣東音樂,「譬如《新春頌獻》的原曲為中樂作曲家劉明源的器樂曲《喜洋洋》,最初並無歌詞,後來由作詞人羅寶生先生填詞,創作出了廣為流傳的歌詞——『年,又過年,共慶歡樂綿綿』」。中樂團在新年期間經常演奏的《娛樂昇平》和《春節序曲》由於沒有配上歌詞,因此未獲廣泛記住。

響亮音樂配「好意頭」歌詞

璧沁舉例,許多流行曲會融入中國樂器,如周杰倫就喜歡在歌曲中加入古箏、笛子等,營造出古風古韻。賀年歌則選用聲音明亮的樂器,她說:「打鑼打鼓、吹嗩吶等會被選用,我作為胡琴家,會選擇高胡而非二胡,因為它聲音更響亮,更能帶來喜慶的氣氛。」每逢農曆新年,璧沁都會例行演奏新年歌,並加入即興元素,如滑音和誇張的技巧,令演出更詼諧,觀眾的反應也格外熱烈。

香港作曲家鄭汝森博士(Anthony)認為,吉祥的歌詞和鼓舞人心的節奏是賀年歌的核心元素。Anthony解釋,賀年歌通常基於中國民歌旋律,配合新年主題的新歌詞,歌詞非常直接,普遍都是拜年會用到的祝賀說話;編曲方面,他稱節奏強的樂器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早年比較多採用中國樂器去配搭,例如琵琶、嗩吶、笙等較為響亮的樂器,提升歌曲的精神度,近年的賀年歌則因應市場口味,增加流行度,加入西方樂器,如鼓組、電結他、弦樂、鋼琴等」。他續稱,約20年前,香港當紅歌手開始重新製作賀年歌,當中有Twins《你最紅》,保留了傳統中國樂器的聲音之餘,加入了西方樂器,避免聽起來過於老派。Anthony亦於2013年受香港音像聯盟(HKRIA)邀請,為當年賀年音樂創作比賽的得獎歌《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編曲,也特別安排添加西方樂器,以增加音樂流行感,歌曲現在依然在市面上播放。

反覆簡短旋律入耳

在談論賀年歌的「洗腦」特質時,Anthony指出,要製作具有強烈記憶點的歌曲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反覆而簡短的旋律,賀年歌旋律正正簡短精煉。他舉例:「《財神到》主旋律就是由歌名3個字的音符組成,歌曲編排連續重複兩次主旋律,組成主句『財神到、財神到』,而歌曲頭3句皆是主句旋律,非常入耳;《恭喜你》亦是3個音節;《迎春花》主旋律則是8個音節組成,都非常簡短,具有強烈的重複性。一旦這兩個元素到位,便能打造出一首易於記憶的『洗腦』祝福歌。」這一點在現今韓國流行音樂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經常透過重複歌詞旋律來達到上腦效果,就如New Jeans的Super Shy就是憑藉其簡易旋律及不斷重複,短時間內得到全球關注。值得一提的是,《歡樂年年》和《迎春花》於1977年發行,《財神到》則在1978年問世。這些歌曲經過數十年的洗禮,依然歷久常新。

賀年歌的娛樂性亦非常重要,經典歌王許冠傑絕對是佼佼者,他的音樂不僅是新年期間的娛樂,更是一種文化現象。他擅長捕捉和表達香港打工仔的心聲,著名賀年歌《財神到》藉輕快的旋律和充滿希望的歌詞,表達了人們對財富的渴望,當中有樂觀精神和祝福信息,成為了香港每年慶祝新年的熱播金曲。除此之外,許冠傑的《天才白痴錢錢錢》雖然不是在新年期間發行,但是因應普羅大眾新年對於財富的追求,故成為了新年期間的必播歌曲之一,可見「好意頭」亦是賀年歌不可或缺的條件。

受限經濟 鮮有新歌

過去幾十年間,不常見賀年歌出產,自1977年由汪明荃和鄭少秋主唱的新年歌唱片發行,之後市場上非常偶爾會出現一些新的賀年歌曲,但都是間或的現象。進入2000年後,曾有一波當紅歌手翻唱經典賀年歌的潮流,後來十幾年都鮮有新賀年歌,Anthony和璧沁均指出這與經濟趨勢息息相關,製作一首高品質的歌曲需要相當費用,而在當前經濟條件下,這些資源顯得尤為寶貴。過去,當經濟蓬勃發展時,節慶歌曲常由當紅歌手發布,甚至會專為新年發布一張唱片,但隨着經濟形勢的變化,音樂產業也受到影響。製作人在有限的製作預算下,必須精打細算,這令新賀年歌的製作變得更加困難。此外,經典賀年歌曲在新年期間持續獲得播放,使製作新歌的需求進一步減少。

璧沁在每年新春期間逛超市時,總能聽到播放着純音樂的中樂賀年曲。不過,她注意到很多顧客似乎對這些樂曲沒有共鳴。為了拉近賀年曲與大眾的距離,她建議人們利用手機上的音樂搜尋軟件來識別這些曲目,透過了解歌曲名字和背後意義,人們或許能更加欣賞這些賀年音樂。Anthony對此現象則有着不同見解。他認為,現今社會的娛樂選擇非常豐富,人們外出時習慣佩戴耳機,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而在新年家庭聚會時,大家更可能選擇玩遊戲機、追劇或唱K,減少與賀年歌的接觸機會。思索片刻後,Anthony補充道:「可能現時最能接觸到賀年歌的場合是舞獅活動,儘管舞獅表演本身不帶旋律,因此不能算作歌曲,但那特別的敲擊節奏足以令觀眾感受到節日的氣氛。」

文:李玥均

編輯:孫志超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