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徹中西:小兒呼吸道感染 腹痛脾氣壞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12日

【明報專訊】醫者若能為小朋友從小打好健康基礎,更有利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過去幾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民間疾苦,治療和接種疫苗成為日常醫療主導。本希望疫情過後情况變好,但這半年各種流感、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腺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體等接踵而來,大人小孩一起感染。有小朋友連續發病6至8次,因病明顯瘦了、弱了,有的更影響學習、睡眠、脾氣。

孩子生病看似是必須經歷,但診斷治療不得延誤,對應錯了會影響兒童發展。一個5歲女孩,一向身體不錯,聰明伶俐,去年8月因上呼吸道疾病反覆病了幾星期,整個人「縮小」了,胃口差,倦怠,後來更出現腹痛,睡眠舞動不寧,脾氣也變壞。

脾胃紊亂 影響情緒認知

感染病毒細菌之初,治療感染及炎症問題固然重要,但不少人忽略腸胃問題。兒童身體易趨康復,所以大家只集中治療感染,之後就讓其自行康復。殊不知染病期間,不論腸胃徵狀明顯與否,也可能引起後續問題。最常見是感染之初,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足,雖胃口不好,仍不斷給予營養,腸胃受不了引起積滯,形成慢性腸胃不適。這其實是可以預防。

接連的感染,使本來易趨康復的兒童無機會康復,腸胃因吸收不佳導致形瘦體弱,還可能對情緒、睡眠和學習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中西醫理論指出,脾胃中的腸道菌群和腸神經系統在這些方面起重要作用。不良的腸道菌群可能干擾營養吸收和消化,導致營養不良和體弱。腸神經系統可以透過腸道迷走神經影響大腦功能,腸道迷走神經是連接腸道和大腦的重要神經通路,傳遞腸道與大腦之間的信息,特別是與情緒、睡眠和記憶相關的信息。腸道迷走神經直達大腦海馬體——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重要腦區。加上腸道菌群產生神經傳遞物質和代謝物,可透過腸神經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影響大腦功能。另一方面,島狀皮質是大腦中與情緒和記憶相關區域之一,而腸神經系統和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島狀皮質功能。

總之,腸胃功能障礙與情緒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有關,睡眠差了、脾氣大了、腹痛也成為困擾。那5歲女孩透過整體調理恢復正常,包括脾氣睡眠好了,面頰也豐滿了。

成長和發展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教育環境、社交互動、個人經歷等;而脾胃紊亂亦會影響情緒和認知功能,也令學習下降。

多年行醫,中西醫愈來愈通明。藉腸胃及睡眠的整體調理,改善小兒身體健康狀况,同時改善情緒和認知功能,對小兒身心發育至為重要。當然,父母要同時提供支持和理解,幫助小朋友克服困難。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