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發展未貼合個人理想 設計師退下前線 見好就收?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21日

【明報專訊】周星馳電影作品《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中有一名句:「如果係都要喺呢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係,一萬年。」在時裝界上,不少設計師也希望自己的設計能夠長青,永遠stay relevant。但也有另一些設計師,如現於Disney+串流播放的時裝劇集Cristóbal Balenciaga中的同名主人翁,選擇在可以坐享收成期的時刻收爐。這叫人想起時裝紀錄片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中沒有出鏡的主角Martin Margiela,選擇在同名品牌廿周年的時候離開。

究竟一名時裝設計師,該如何「擇好時辰」退下前線?

細看現時依然活躍的時裝設計師或創意總監,不少已屆法定退休之年。意大利方面,有將於今年7月踏入90歲的Giorgio Armani,快將75歲的Miuccia Prada和今年68歲的Donatella Versace。法國有創立agnès b.的Agnès Andrée Marguerite Troublé(83歲)、Jean Paul Gaultier(71歲)和愛馬仕男裝創意總監Veronique Nichanian(69歲)。英國則有同為77歲的Margaret Howell CBE和Sir Paul Smith,至於日本的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美國的Ralph Lauren,都已逾80高齡。他們不少也是品牌創辦人和靈魂人物,何時退下前線與如何交接自然成為品牌去向的關鍵。

在另一時裝紀錄片Franca: Chaos and Creation中,已故設計師Karl Lagerfeld曾談及意大利版Vogue失去已故總編輯Franca Sozzani時的想法︰「我從來沒有想過(退休)這件事。她跟Vogue,便如我與時裝的關係一樣,只要我們身在其位,便不談論後事。誰在乎後事如何?」藝術家Marina Abramović也在片中補充︰「這些人只會不斷創作,至死方休。」當然業內也有主動退下前線的例子,如2005年離開時裝界當藝術家的Helmut Lang、2008年退休的Valentino、2023年將自家品牌賣予Estée Lauder集團全心鑽研電影的Tom Ford、2016年退休的Marni創辦人Consuelo Castiglioni。較年輕的則有現年48歲的Jeremy Scott,先於2019年暫停個人同名品牌再在2023年離開Moschino。

低調處理媒體

原籍西班牙因內戰遷徙到法國、出名是控制狂的Cristóbal Balenciaga,在1968年退休(當時74歲)並結束品牌。只製作高訂時裝的他鮮有接受訪問,除了因為性格內向,亦因為其成名後的作品常被盜版。盜版商按紙媒報道抄襲其作品,令他與紙媒處於對抗狀態,甚至在1956年時不惜退出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法國高級訂製時裝公會),只為了不用提早一個月向傳媒發布新作。當其他品牌也開發成衣系列對抗翻版時,他在嘗試與美國成衣生產商合作後仍決定堅守高訂本位,只開創多款香水如Le Dix及La Fuite des Heures來支撐企業。

至於Margiela Margiela,則於2008年9月底(當時51歲),即品牌發表20周年紀念系列時選擇悄然離開。這兩名對後世極具影響力的設計師的共通點,除了是見好就收,另一相同之處是兩者均低調處理媒體的取態。Margiela甚至在同名紀錄片中也沒有揭示廬山真貌,只「出聲」和「出手」。他在紀錄片說︰「匿名對我非常重要。這讓我感到平衡,跟其他人一樣。我一直想……讓我的作品與我的名字而非我的外表聯繫在一起。」這想法有別於主流時裝設計師明星化的巿場策略。

兩套作品各有可觀之處,如Cristóbal Balenciaga除了詳述他的生平,例如如何捱過納粹德軍佔領巴黎,與多名時裝設計師如Coco Chanel、Christian Dior及Hubert de Givenchy的交往,又或是他與情人兼品牌帽子設計師Władzio Jaworowski d'Attainville的關係;另外由德國戲服指導Bina Daigeler及西班牙戲服指導Pepo Ruiz Dorado復刻品牌服裝亦是該劇重點。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則可以一睹其工作室及籌備Margiela/Galliera, 1989-2009展覽的過程。由他母親Léa Bouchet蒐集的兒時收藏,如祖母肖像及自製的Barbie公仔衫,都是片中側寫Margiela時裝初衷的重要細節。但貫通兩片的重點,是他們為何選擇離開時裝界。

不滿時裝工業化運作

Cristóbal Balenciaga的其中一幕,講述他到教堂參與彌撒時看到一名女士身穿其作品但衣不稱身,於是他上前提議將衣服送回工作室免費修改。但該女士不單說不,更指自己買下了服裝,鍾意點著就點著,這讓Balenciaga覺得法式優雅已步入崩壞,自己的作品並非為街上大眾裝身。他也認為時裝工業運作方式不貼合個人理想,他不接受訪問、只發布自家拍攝的造型照給傳媒;其學徒André Courrèges當紅,迷你裙及時裝成衣化大行其道,也是令Balenciaga決定收山的另一原因。他沒有賣盤或找人接棒,認為既然沒有自己的設計和親手製作,便不應用上自己的名字以免有損清譽,但他的突然收山也引起員工訴訟等餘波……他在1972年逝世後,繼承品牌及其知識產權的外甥將品牌售予德國生物及化學公司Hoechst,其後再易手至香水企業Jacques Bogart,2001年由Kering前身Pinault-Printemps-Redoute全資擁有,倒是違背了他的意願。

至於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也反映設計師本人對時裝工業運作方式的不滿。被OTB Group前身Diesel Group於2002年注資並於2006全資擁有後,Maison Martin Margiela以大公司方式營運。片中Margiela說︰「我成為了自己公司的藝術總監。這讓我很煩惱,因為我是設計師。我真的是時裝設計師,是一名創作時裝的設計師,而不僅僅是一個指揮助手的創意總監。」導演問他是否已透過時裝說盡自己想呈現的創意?他的答案是no,但業界網絡化是另一令他失落的原因。「時裝工業有段相當長時間發生讓我不愉快的事,就是時裝騷內容必須同一天上載網上。我喜歡驚喜帶來的能量,而這股能量因為這種變化而消失……這讓我失落,感到愈來愈悲傷。」

表面看來兩名設計師都是主動退下,但背後都有「被迫」成分。早前剛看到John Galliano筆下被業界叫好的Maison Margiela Artisanal 2024高訂系列,設計不是不好,但感覺較似John Galliano的自家作品,而毋須納入Margiela品牌名下。反而Marc Jacobs紀念自家品牌40周年、以紙公仔為靈感的Runway 2024系列,更像Margiela的作品,叫人想起後者1994/95秋冬放大公仔衫的A Doll's Wardrobe系列。相比起來,Balenciaga當初全盤結業的決定好像更為明智。

尋找創意繼承人

回到時裝設計師該何時退下前線這個問題,最標準的答案是當自己的設計及運作方式不合時宜便該退下。當然留戀的原因有很多,如坐享收成期,對青春與時尚的眷戀等。但很少人會選擇全盤收山,更多是找繼任人接力,而不會出現如Christian Dior因心臟病逝由當年只有21歲的Yves Saint Laurent緊急接手,或Alber Elbaz創立AZ Factory後卻驟然離世的亂况,特別是現時由大企業持有、以保持集團收益為目標的品牌更為明顯,其他獨立品牌如Giorgio Armani則有其妹妹Rosanna等家族成員後續,愛馬仕則成立了家族控股公司H51,確保家族對品牌的控制權。

在業務發展以外,時裝品牌最大的難度是尋找創意上的繼承人。最明顯留有後着的,該是Miuccia Prada在2020年找來Raf Simons作為Prada的聯名創意總監;Jean Paul Gaultier則透過其高訂系列與不同設計師合作,揀蟀同時保持品牌年輕化;徒弟眾多的川久保玲也不難找到設計繼承人。新近有趣的案例則是曾為Farrah Fawcett及Whitney Houston設計泳裝的美國設計師Norma Kamali,訓練人工智能繼承個人設計風格,鋪排後路。若以企業繼承為主題的Succession電視劇開拍時裝版本,這些例子應該能夠帶來不少素材。●

文:Dawn Hung(mr.misterdawn@gmail.com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