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人士影相說故事 帶來驚喜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05日

【明報專訊】對於視障人士影相,一般人的腦海都會不期然彈出很多疑問:「真係影到咩?」甚至會懷疑:「影來做乜?」有以上想法的,相信大多出於對視障人士的誤解,以為視障就等同完全看不見東西,也就沒有影相留念的必要。事實上,視障人士一樣有權對美有追求,而且攝影是抒發感受的最佳途徑。對視力正常的人來說,你又能否從影像中體會他們的故事?

搏殺期視力衰退 重拾興趣釋放自己

早前中環街市地下中庭及中環聖約翰座堂李堂接力舉辦「致生命中的每一束光」攝影展,若單看展出作品,可能只會覺得作品靚、構圖特別,但真正特別之處是幾乎所有作品都由視障人士拍攝。有份參展的視障人士簡進傑(Edmund)說:「現時智能手機都有拍攝功能,大家習慣影相打卡,可能不覺得影相有什麼特別,但對視障人士來講,先不要說影相,就連出門到社區也不容易。」他的參展作品《忘記過去,尋回自己》,以廣闊的視角及巧妙的引導線,讓觀眾的視線落在中環兩幢銀行大廈之上,構圖有心思,但誰會想到相中竟記錄了Edmund人生的高山低谷,以及終於能釋放自己的海闊天空?

背誦PowerPoint內容 勉強工作

Edmund自小出外留學,回港後一直在銀行工作,先後做過投資風險管理、打擊洗黑錢部門,自言事業發展「好順利」,前途本應一片光明。不過,他雙眼的視力在10年前開始變差,起初以為只是工作忙,眼睛過度疲勞,但慢慢發現休息後視力也無法回復。直至現時視力僅餘正常人的一成,對於眼前的記者,他只能看到大概輪廓,眼耳口鼻位置要靠經驗判斷。他說多年來經幾名醫生診斷,都找不出確切病因,最後只能「解釋」與後天基因有關,「其實我屋企由祖父母、父母到兄弟姊妹,全部人的視力都無問題」,但既然醫生也不清楚,即使自己無法接受,也只得認命。

未出現視力問題前,Edmund說銀行工作非常繁忙,加上職場競爭激烈,為爭上位,基本上有返工無放工,他唯一嗜好是在僅有的公餘時間,拿着單鏡反光相機在香港四周影相。「我好鍾意影相,平時影風景為主」,他將攝影視為減壓渠道,作品沒有放上社交平台,純粹自己收藏。但當視力開始衰退,他的人生亦出現翻天覆地的逆轉,「因為視力是穩定地衰退,所以起初不認為自己是視障人士,會繼續跟健視的人一起活動及工作;而且自己還想繼續做經理,甚至想升職,所以就算視力變差,為了不被人發現,會勉強自己去工作」。Edmund舉例以前開會要讀出PowerPoint上的內容,他根本看不到電腦屏幕或投影幕上的簡報文字,於是會花時間將所有內容死記,「但如果修改了內容,就一定被人發現」。事實上,Edmund說視力問題確實很難隱瞞,因為他要將電腦字體校大,將頭靠到屏幕前才能工作。他的視力問題,在公司內已是公開的秘密,只是其他同事沒有刻意揭穿。他形容在視力變得很差那幾年,不單自覺辛苦,同事也要跟他一起捱。

走過人生低谷 去旅行學彈琴

遇上原因不明的眼疾,Edmund的情緒變差,凡事變得負面,對唯一的興趣也失去動力,「覺得無可能再用相機的細小屏幕影到心目中的構圖,就算用屏幕比較大的手機,都要貼到隻眼好近先看到。因為好介意被人知道眼睛有事,過不到心理關口,所以就放棄影相」。經歷9年多的不快日子,直至去年初,Edmund逐漸接受視力衰退的事實,想通了人生未必一定要往上爬,便決定辭去銀行工作;後來又主動參與為視障人士舉辦的活動,在同路人互相支持下,生活過得比以往開心得多,「有好多真實例子告訴我,視力有問題一樣可以做到好多事,我甚至有能力幫助其他人,心態上變得比較正面和積極,現在敢去旅行,學彈琴,學空手道」。他更敢於讓其他人知道自己有視力問題,所以決定重拾攝影興趣,不介意走到街上,將眼睛貼近手機屏幕慢慢構圖,「現在覺得視障不是問題,影得好反而是自己叻,所以開始注重構圖,當然智能手機的輔助功能都有好大幫助,在智能手機的旁白和口述影像功能輔助下,我個人覺得影相方面已經做得到以前的七成」。雖然活動已結束,但Edmund說仍會用手機影相,繼續通過影像表達內心感覺。●

患先天白內障 愛睇靚景賞油畫

快將21歲的魏琳(Pia)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她只得一成視力,跟Edmund一樣只能看見事物的輪廓,如要閱讀文字,便需將文字放到非常大,「雖然先天視障,但我都好鍾意靚的事物,例如睇好靚的風景,欣賞不同的油畫」,適逢繡球花花期,她說已挑選了多套服飾,準備穿上,到公園影靚相。問她如何定義「靚」?「我覺得每個人的視角都好獨特,同一樣事物都應該有不同看法,所以靚未必一定跟主流意識一樣,最主要是自己的感覺。」她舉例說如眼前的樹上有雀鳥,一般人可能會留意雀鳥的動作、羽毛的顏色,「我就未必看得到,但會從整棵樹的感覺去欣賞」。Pia笑說自己雖然比一般人看得少,但同時間,他們亦未必能留意到她看到的東西。

參加攝影展 盼提升技巧

對於視障人士攝影,很多人都想不通意義何在?Pia解釋,視障人士影相其實跟視力正常的人一樣,希望透過影像記錄當下的生活。例如她平日出外行街食飯,都喜愛用手機打卡,未必一定要影得靚,當然如果拍攝出來的作品能夠得到稱讚,也會特別開心,所以當她得知今次的攝影展,便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希望能提升拍攝技巧。「我以前都知道智能手機有一些輔助功能,可幫助視障人士攝影,不過比較少用」,但經過導師Kevin Leung(梁正灝)在攝影工作坊上細心介紹,她說在某些情况下,口述影像功能的確有助構圖,而且導師不單教導了便利視障人士攝影的手機操作方法,還將一些攝影概念如九宮格構圖法、框架構圖法展示給她和其他參加者看。

勇於嘗試 拍下動人時刻

「試過之後,覺得影出來的效果很不同」,以她今次的作品《小驚喜》為例,利用了舊式公共房屋後樓梯的中空磚塊為框架構圖,而畫面中央正好拍下單車經過的瞬間。Pia說能拍下這個小驚喜,雖然只是偶然,但如果連試也不肯試,就算有更美的事情,也不可能與你有關。●

文:周群雄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